尋琛華
【摘要】目的 針對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選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觀察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達),引達帕胺緩釋片(納催離)聯合依那普利聯和用藥的方法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進行治療,對比并總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取聯合用藥治療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且副作用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糖尿病;高血壓;臨床治療
【中圖分類號】R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2..02
糖尿病并發高血壓為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以體循環動脈血壓高為特點的綜合征,不僅發病率高,而且發生得早,以41~50歲為高峰,發病率可達73.7%左右。糖尿病對血管病變的影響,則助長了高血壓并發其他病勢,尤其增加了發生視網膜病變、腦血管病變、心臟病、心衰和腎動脈硬化等危險性。現就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臨床治療進行分析探討,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10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齡75~88歲,平均年齡79歲,糖尿病病程為4~20年,平均13年,高血壓病程5~12年,平均7年。將1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n=50)和對照組(n=50),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使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第二代ACEI依那普利進行治療,一日兩次,一次10 mg劑量。觀察組患者采取氨氯地平(施慧達),引達帕胺緩釋片(納催離)聯合依那普利聯和用藥的方法進行治療,氨氯地平(施慧達)劑量為每次5 mg,每天1次,于晨起口服;引達帕胺緩釋片(納催離)劑量為每次1.5 mg,每日一次口服;依那普利劑量為每次10 mg,一日兩次。對比并總結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2 糖尿病高血壓的治療
目前我國高血壓控制的現狀極不令人滿查。在高血壓患者中,知曉率僅為26.3%,接受藥物治療率為12.1%,但實際控制率(血壓<140/90 mmHg) 僅2.8%,在農村更低。國內外已有較多大宗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探討嚴格控制血壓可顯著降低心腦血管致殘致死的報告,對臨床有重要指導作用。
2.1 控制血糖
對血糖未良好控制的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應將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有研究表明,餐后血糖對血壓的影響大于血脂異常和糖尿病腎病。臨床表明,血壓控制較好時,血糖易控制;反之,血糖控制不佳時,血壓也不易降低。70歲以上老年人空腹血糖<8.0 mmol/L,三餐后2 h血糖<12 mmo/L即可,不必太嚴格。
2.2 監測血壓
密切監測血壓以了解降壓治療效果,力圖達到24h平穩降壓,防止血壓變異太大。一些24 h動態血壓監測顯示,靶器官損害與血壓變異有關;晨間血壓上升與心腦缺血發作和猝死有關;24h 內血壓上升峰的次數與左室肥厚的關系比靜息時血壓更明顯;夜間血壓下降程度與左心室的重量呈負相關,特別是女性。糖尿病的早期高血壓,甚至無高血壓時已出現夜間血壓下降幅度減小,故對糖尿病患者更應注意夜間血壓的變化。
3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的非藥物治療
3.1 戒煙
戒煙可能是高血壓患者預防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最有效的一種生活方式改良措施。。吸煙影響降壓治療的效果,使其防止器官損害的作用減弱。戒煙后1年可以看到對心血管病的好處。
3.2 體育鍛煉
以靜坐方式工作的患者可進行有規劃的、一定量的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跳舞、太極拳、除草或游泳等。每周3~4 次,每次30~45 min,可降低收縮壓4~8 mmHg。
不主張大運動量,如快跑、跳躍、舉重或參加體育比賽等。
3.3 限量飲酒
過度飲酒除對糖脂代謝有影響外,還降低患者對抗高血壓藥物的反應性,增加腦中風的危險。建議男性每天服乙醇量< 20~ 30ml。女性比男性吸收
酒精更多,瘦人比肥胖人對酒精更敏感,故乙醇量應< 10~20ml/d。
3.4 限制食鹽
老年人、高血壓病人和糖尿病病人對鹽敏感。高血壓患者每天銷鹽的攝人量由每天10.5 g降低到47-5.8,可使收縮壓平均降低A-6 mHg。每天食鹽量應<6 g。
4 結 果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0%,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結果見1所示。
5 結 論
糖尿病患者比普通人更易患高血壓,糖尿病與高血壓在患者體內相互促進和惡化,加重了病情,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治療十分重要。綜上所述,聯合用藥治療老年糖尿病及高血壓具有顯而易見的優勢,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董貽青,趙文法.不同藥物治療糖尿病合并高血壓臨床效果研究[J].社區醫學雜志,2017,15(06):57-58.
[2] 龔 純.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共病影響因素的研究[D].蘇州大學,2016.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