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曉璐
(310000 浙江智慧高速公路服務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經濟法作為維護社會體系運行的重要法律部門,對于調整公共利益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經濟法中充分融入對社會公共利益的考量,是現代法律發展的重要方向[1]。在立法和司法實踐中,對于經濟法中的社會公共利益原則仍然存在不夠重視的程度,需要法律工作者深入探索,從經濟法的法律宗旨和本意出發,尋求有效的社會公共利益處理原則,提升法律實施效果。
在經濟法的法律綜合體系中,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占據著核心地位,對于法律整體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在開展經濟法運行的實踐中,經過多年發展,在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的認知與適用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也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通過強化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構建現代科學的經濟法體系,可以提升經濟法運行的綜合效果,滿足現代經濟法發展需求,適應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在實踐中,固守傳統的經濟法實施與探索模式必然帶來落后,要基于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環境,充分考慮公共要素,通過優化法律配置與法律組織,充分認識到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的重要價值,提升經濟法適用的綜合效能[2]。從傳統視角來看,經濟法綜合體系已經相當完善,而且也積累了豐富的社會公共利益應用原則的經驗,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社會公共需求日益多樣化,局面日趨復雜化,這對于經濟法的立法工作與司法工作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如何適應新變化,提升社會公共利益效能,是提升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應用效能的關鍵。基于此,尋求更優化的社會公共利益原則與經濟法實施路徑,既是適應社會管理發展的需求,也是提升社會綜合服務水平和要求的必然路徑。
在經濟法實施中,要想強化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的實效性,首先要從理念入手,構建現代、科學的工作理念,從思想層面對經濟法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在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實施中,部分法律工作者仍然固守傳統的理念與模式,不注重思維創新和理念創新,沒有認識到外部環境和經濟結構變化給經濟法帶來的影響,制約了社會公共利益的提升。基于此,法律工作者要加強學習,學習先進的社會公共利益理念與工作方法,充分認識到落實社會公共利益原則在整個工作全局中的關鍵意義,尋求優化的經濟法實施路徑,用先進思想武裝頭腦,找到高效、科學的工作路徑,滿足新時期經濟法的發展需求,發揮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應有的作用[3]。
在經濟法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對社會公共利益原則不重視的情況。在法律整體布局中,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經常被擺在比較低的層面,很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對于這種情況,法律工作者要提升自己的思想認知,將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擺在更高的層面,在法律資源配置上有所傾斜和側重,提升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的層級,減小落實社會公共利益原則過程中的阻力,通過構建現代經濟法格局,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優化,進而從更高的層面統領法律工作。作為經濟法領域的司法人員和研究人員,對自身也要有清晰的定位,準確把握公共利益核心,提升法律工作水平。
在經濟法運行實施中,要想提升社會公共利益的實施效能,要充分借助現代化司法模式。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法律工作與現代思維模式開始出現融合,并推動傳統法律工作不斷提檔升級,社會公共利益原則作為一項常規性原則,在經濟運行模式創新上仍然有很大的空間,作為司法人員,要加強業務學習,對多種法律原作模式都有清晰的認識,不斷創新,提升社會公共利益維護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引領法律工作不斷發展。作為法律工作人員,不能局限在傳統的工作框架內,要從多維度視角審視法律工作,把握法律工作全局,對經濟法內容和工作方向有準確定性,提升公共利益原則適用的科學性。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法處理的法律關系呈現出復雜化、專業化的局面,作為司法從業人員,要從自身角度入手,提升自身法律工作能力。在融入社會公共利益原則過程中,離不開專業化法律人才的支撐,只有打造高質量的法律人才隊伍,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經濟法發展的新需求。在法律人才培養中,要注重復合人才的培養,社會公共利益具有較強的體系性和復雜性,對于司法人員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要求比較高,在司法人才培養方面,要進行綜合考量,引進法律專業人才,同時也要加強對多元法律人才的培養,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司法工作人員的業務素養,處理日益復雜的社會經濟局面,進而適應經濟法的發展新需要。
綜上所述,在經濟法實施運行實踐中,社會公共利益是一個重要的原則,作為經濟法司法人員,要充分重視到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的重要性,從理念、思維、模式等多個角度入手,提升社會公共利益原則應用效果,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需求。下一步,法律工作者要努力探索,不斷汲取先進的工作經驗及做法,融入到社會利益維護中,提升社會公共利益原則的地位與效能,助力經濟法發展,實現現代法律體系的跨越升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