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娟
(026000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錫林郭勒盟分行 內蒙古 錫林浩特)
連帶責任屬于我國民商法中重要的制度,其對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具有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社會的迅速發展,連帶責任中的不足也日益凸顯。因而,我們需深入研究民商法學中的連帶責任,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
我國民商法中并未明確連帶責任的定義。在債權人合法權益被侵害時,需承擔責任的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當事人,責任人需承擔連帶責任。幾個合伙人其中一位成為被告時,其他責任人也需承擔連帶責任。若合伙人中某一人死亡,其他責任人也需償還債務。由此可見,責任人為多人情況下,單個責任人不僅需承擔自身責任,還需承擔其他責任人的責任。
第一,共同承擔責任。依據連帶責任含義可知,責任人需承擔個人責任與全體責任;第二,補償救濟。由于連帶責任屬于民事責任,因此責任雙方在明確責任的同時,還需采用簽訂合同的方式明確各自的責任,進而保證合同雙方的合法權益。若雙方責任人出現責任糾紛,且協調未果,也可獲得相應的賠償,這就是補償救濟;第三,若一名責任人已支付自己的個人債務,則不需替其他責任人償還債務。
民商法中明確規定普通民事責任的構成要素包含了違法行為、損害事實、主觀過錯等。連帶責任與一般民事責任不同,在滿足以上幾種要素的同時,還需滿足以下條件:第一,債務人在兩人以上;第二,連帶責任人及債權人具有債權關系;第三,連帶責任涉及的客體是種類物,若客體為特定物,則其他債務人很難清償債務;第四,在履行連帶責任時,需根據相關法律法規或當事人的之間的約定進行。
民商法中并未明確規定連帶責任的定義。隨著我國經濟及社會的迅速發展,出現經濟糾紛的機率較高。為保證民商法可得到充分應用,需深入研究連帶責任的認定。
現階段,我國民商法中連帶責任制度的應用較為廣泛。連帶責任的認定屬于司法實踐的重要環節,但是我國民商法并未規定連帶責任適用于何種情況。究其原因為,民商法中并未明確規定連帶責任制度,因此在司法審判過程中,可能出現誤判連帶責任的情況(將連帶責任判定為非連帶責任或將非連帶責任判定為連帶責任)。若在司法審判中出現此種情況,將侵害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因此需保證連帶責任認定的合理性及合法性。連帶責任指的就是,債務人數量大于等于兩個人,并且債務人責任相同,在出現糾紛時,侵權人需承擔連帶責任。然而在司法審判過程中,連帶責任與非連帶并不相同。第一,形成原因不同。產生連帶責任的原因是共同性,比如:共同侵權活動、共同侵權協議等。這些連帶責任人屬于共同侵權人,因此需承擔連帶責任;第二,兩者的法律目的不同。簡言之,連帶責任人需要依據利益出發點,承擔不同的責任;第三,兩者的認定標準不同。在認定連帶責任時,不可依據連帶責任的共同目的性及差異性進行認定,需依據實際問題進行認定。在認定非連帶責任時,則需依據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認定。
在認定連帶責任之后,需依據相關法律認定責任歸屬問題。由于民商法中并未明確規定連帶責任的定義,因此在認定連帶責任之后,需由連帶責任人進行溝通、協商以明確連帶責任的歸屬,并依據責任分配制度進行歸屬認定。然而在司法實踐中,若僅依據連帶責任人之前的溝通,判斷責任歸屬則極易引發其他訴訟問題,增大案件的影響,比如:在債務案件中,若連帶責任人協商未果,或后期債務追還等未依據審判結果執行,將不能充分發揮司法審判的重要作用,影響法律的嚴肅性及規范性。因此,在司法審判過程中,需準確、清晰的認定責任人的連帶責任。在進行司法審判時,不僅需保障群眾的合法權益,還需確保連帶責任人可依據判決執行,從而提升司法審判的效果,提高法律的規范性及嚴肅性,其對維持社會穩定、建設法治社會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我國民商法中并未明確規定連帶責任的訴訟時效。依據相關法律規定不同案件的訴訟時效不同,如此將增加訴訟的難度,因此,民商法需堅持“司法規定一致性”的原則,明確規定連帶責任人的合法權益,保證連帶責任人擁有終止訴訟合理時效的權力,保證司法審判的合法性、一致性。
連帶責任中的共同侵權指的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故意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權益,進而形成的一種違法行為,即便此違法行為不是有意為之,但是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權益也需承擔相應的后果。我國法律明確規定,若兩人或兩人以上共同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權益,侵權人需分擔相應責任。另外,在司法審判過程中,對連帶責任存在一定爭議就是:若兩個以上的人在無意中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權益,是否可認定為連帶責任。專家學者對此問題的意見也不相同,一些人認為這種情況下,責任人不需承擔連帶責任,而一部分人則認為即便是無意中出現侵權行為,也需依據其侵權后果劃分連帶責任。
若兩個人以上共同進行危險行為,侵害其他人的合法權益,且不能明確主要侵權人,則協同實施危險行為的人需承擔連帶責任。由于共同危險行為將對人們的生活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人們需杜絕共同危險行為。
若幾個人或企業合伙,其行為將由合伙人共同控制,每一個合伙人均有管理的責任及義務。我國相關法律明確規定,若由于合作引發侵權行為,合伙人需承擔連帶責任,并且需依據各個合伙人的控股比例劃分責任比例。
委托行為,可能出現以下幾種連帶責任:首先,代理人與代理方權力不明,并且未在合同中明確進行授權,在連帶責任制度下,代理人與代理方需共同承擔責任;其次,若代理人出現欺騙行為,且存在第三方參與委托代理行為,則可認定代理人及第三方均需承擔連帶責任;再次,若代理人出現知法犯法、明知故犯的行為,代理人與被代理人均需承擔連帶責任;最后,若第三方未取得代理權力仍存在代理行為,侵害了其他人的合法權益,則第三方需承擔相應的連帶責任。
在建設施工中,可能出現高空墜物情況,若由此引發了侵權案件,則需明確各方需承擔的連帶責任。依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假如施工監管力度不足,出現侵害其他人合法權益的情況,施工企業、建筑所有方、設計方均需承擔連帶責任。養育子女的責任及義務: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雙方需共同承擔這份責任及義務;若婚姻關系終止,則雙方均具有養育子女的連帶責任。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我們并不注意的事情也可歸屬于共同責任,而由此形成的連帶責任則需相關責任人承擔。而責任歸屬則需依據我國民商法連帶責任相關法律判斷,在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同時,充分發揮連帶責任的積極作用。
案例:在2017年8月,某城市中某位老人在夜間橫穿馬路,不幸被汽車撞倒在地,在被多輛車輛碾壓之后死亡。最后經過此地的駕駛人D在碾壓到老人之后選擇報警,老人在送醫途中死亡。在此案件中,所有肇事者是否需承擔連帶責任?
分析:通過案例可知,在駕駛人D碾壓老人前,老人還未死亡,老人在送往醫院過程中死亡。由此可見,駕駛人D駕駛車輛碾壓老人是致使老人失去生命的重要因素。但是,其他肇事逃逸駕駛人也需承擔連帶責任。通過民商法可知,碾壓老人的駕駛人做出了相同的侵權行為,屬于累積因果關系。各個駕駛人的侵權行為造成的侵權結果不同,因此駕駛人需承擔連帶責任。由于在本案中不能確定駕駛員的責任比例,因而駕駛員需平均承擔連帶責任。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社會及經濟的迅速發展,民商法的適用范圍在不斷擴大。通過深入研究民商法中的相關制度,對審判各種侵權案件具有重要意義。深入研究連帶責任的含義、特點,對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提高司法審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現,我國民商法連帶責任還不夠完善,例如:未明確規定連帶責任的定義及連帶責任問題的輕重。總之,相關部門需不斷完善民商法中的連帶責任制度,為我國營造良好的法制環境,在維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同時,提升法律的公平性及公正性,促使人民群眾自覺遵法守法,從而實現建設法制社會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