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賢彪
(471004 中國航空工業(yè)集團公司洛陽電光設備研究所 河南 洛陽)
正常履行合同權利義務的途徑是清償及清償代替。除了正常履行之外的,對一份有效的合同來說,便出現(xiàn)合同履行障礙情況,障礙的前提是債務人違反了基于債關系的義務。作為一項重要的合同解除制度合同解除權,國內外學者就此制度從各方面展開過論述,本文采用綜合分析法重點論述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解除合同是合同當事人一項權利的行使,亦或是一種違約救濟手段應用,目前在學界存在爭議。一種觀點認為解除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實施法律行為的當事人擁有的權利稱為合同解除權,如史尚寬教授指出,解除合同是以消滅已發(fā)生效力合同為目標,故為法律行為。只要解除權人的發(fā)出解除合同的意思,無需合同相對人進行承諾,所以說它是單獨行為。沒有所謂商量一致的說法,合同解除后合同效力自始消滅,發(fā)生恢復原狀的請求權另一種觀點認為解除合同是對違約方的懲罰,所以也可以說是違約救濟的一種形式,在法國,有學者認為“合同解除的實質上是一種合同責任”。在英國法中,認為違約救濟是合同解除的一種必然結果,是一種特別的合同責任。
作者支持第一種觀點,凡權利皆由其主體、客體,主體為人,客體為物。所謂權利者,指享受特定利益法律之力。合同解除是一種法律行為,實施法律行為的主體為解除權人,合同解除權的對象為合同,解除權人享有的權利稱為解除權。如果認為解除合同是一種違約責任,則需要承認合同有效為條件,合同效力不消滅為前提,何談合同解除,存在邏輯混亂之嫌。因此,作者人認為合同解除是一項民事權利,而非一種違約救濟手段。
史尚寬認為,民事權利產生的意義不同,可以分為支配權、抗辯權請求權、形成權等四種權利。作者認為合同解除權應屬于形成權一種,而非其他民事權利。
德國法學家Seckel認為,形成權,是指因為一方權利人的單獨意思表示,產生法律關系發(fā)生、變更以及消滅的權利。大部分權利人行使形成權,主要以權利人單方的意思表示即可,但是部分形成權的行使,必須要尋求裁判機構,或者說由裁判機構作出判決,學說上稱之為“形成訴權”,這種形成權的行使必須經裁判機構宣判為主,這時候,裁判機構需要認定生成形成權的要件是否齊全合同解除制度中核心債權的各項要件符合形成權的各項標準,所以合同解除權就是形成權。
英文“RescissionrightofContact”是指合同解除權,“Rescission”與中文“解除”意義一致,依據布萊克法學詞典的定義(第五版),是指合同的終止,通常出現(xiàn)在合同的履行期間屆滿之前,它可以由雙方當事人的達成一致意思產生,也可以是當一方違約時,由守約方的行為產生,在英美法系,將合同解除理解為“消滅”,它與合同終止是一樣的意義,這樣導致的結果是,合同不僅僅由違約這個條件來解除,同時,還可以是雙方的協(xié)議、履行、合同無法履行而被解除。
合同解除權作為一項重要的民事權利,主要是指權利人享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除合同的能力。合同解除權產生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條件,一是當事人約定的條件,二是法律規(guī)定條件。關于合同解除權的概念,各方給的定義不一樣,鄭玉波認為,合同解除權是指合同當事人享有的權利,當解除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發(fā)出解除合同的意思,合同自然解除,從而導致合同的權利義務歸于消滅。崔建遠認為,合同解除權是當解除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發(fā)出解除合同的意思,合同自然解除,合同權利義務溯及既往。
關于合同解除權概念的爭議點在,當合同解除后產生什么樣的法律后果,或者說被解除后解除前的合同還有合同的效力的問題。目前主流的學說有以下三種,第一種學說認為,合同如果被解除,合同已經履行的部分不發(fā)生履行效力,因原合同被解除合同自始不發(fā)生效力,未履行的部分當然也不發(fā)生合同效力。第二種說法認為,合同并不是說,因為被解除而合同自始不發(fā)生效,解除合同只會發(fā)生阻斷合同的效力的狀況,對于已經履行的所有債務,產生新的返還義務,對于未履行的部分,產生履行無依據的對抗權。第三種學說認為,對于沒有履行的部分債務因為原合同被解除,合同效力不存在,即當然不用繼續(xù)履行,對于已經履行的部分債務并不發(fā)生返還義務。在上述三個觀點中,作者認為第一種說法更為可取,解除制度的目的是促使合同權利義務消滅,這種消滅應當是自始消滅,若不自始消滅,認定已經履行部分的合同繼續(xù)有效的話,此處的“解除”非真真意義的解除,而是合同變更。不然,已經履行部分的在法律上喪失了履行的根據,例買賣合同,如發(fā)生物權轉移,物權轉移的基礎法律關系不存在,失去了履行依據。《合同法》第97條已經表明,恢復、補救、賠償的三種法律后果,直接效果說更符合邏輯。
1.合同解除權成立以有效合同為前提
合同解除權的對象是有效的合同,因為合同成立是一種客觀狀態(tài),并不需要對成立的合同進行價值判斷,成立的合同在有效價值上存在無效、可撤銷等多種可能,如果合同的效力被認定無效、或撤銷,則不適用合同解除規(guī)則,直接按照《民法總則》第157條的規(guī)則處理,如果該合同被認為是無效的或者被撤銷了等現(xiàn)象的發(fā)生,當事人因該合同獲得的財產,應當返還給原所有人,如果返還不能的情況出現(xiàn),就應當按原值進行補償或賠償。如果發(fā)現(xiàn)一方有過失,則應當賠償沒有過失一方所產生的損失,如果當事人都有過失的,那么,需要各自按照過失程度承擔損失。
2.以法定或約定的要素發(fā)生為合同解除權的前提
在合同未履行或未完全履行前,合同出現(xiàn)不可抗力、法定的違約行為、約定的條件發(fā)生時,便產生了合同解除權。
綜上所述,合同解除權是指合同解除權人享有的,當合同具備當事人約定或者法定的解除條件時,可以解除已經生效合同的一種的權利,產生合同債務尚未履行,債務人免于履行,已經履行的債務部分,返還原權利人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