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輝
(513400 廣東法行律師事務所 廣東 連州)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工業化、城市化的腳步逐漸加快,勞動者在工作的過程中法律意識也在逐漸提高,勞動合同成為雙方之間明確權利義務的關鍵。通過官網查看相關案件可以看出,關于勞動合同糾紛的案件數量每年都在迅速的增長,勞動合同解除隨之而來的法律問題逐漸普遍化。因而,筆者在本文中通過對解除勞動合同進行簡單的概述,深入分析勞動合同解除中涉及到的法律問題,希望能夠對人們有所幫助。
勞動合同解除的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從效力上來看,勞動合同必須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基于自愿原則訂立的合同。第二,從時間上來看,勞動合同履行的過程中才會發生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其他時間并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第三,從雙方的權利來看,勞動合同的解除是雙方的權利,法律明確規定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在什么情形下可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此外,即使未出現法律規定的情形,雙方經過協商達成一致意見后,只要不違法相關原則和他人的權益,仍然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不同導致勞動合同的解除種類多樣,其中主要可以分為協議解除和單方解除兩大類。協議解除顧名思義就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經過協商后,自愿解除勞動合同,此時解除勞動不受工作合同中規定的工作年限的限制。相比較協議解除而言,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則比較復雜,其中又分為勞動者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和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當勞動者對當前的工作不滿意或者有更好的工作機會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辭職,此時雙方之間的勞動合同因而勞動者單方面提出而終止。或者是當有人單位的行為違法法律的相關規定侵犯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時,勞動者有權主張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主要包括進行裁員,此時要嚴格遵守法律的相關規定。此外,當勞動者實施的行為侵犯單位的權益或者勞動者不能勝任本單位的工作經過更換后仍不能勝任相關工作的時候,用人單位有權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我國勞動法中關于勞動者主動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比較籠統不夠具體,并沒有區分不同的合同類型以及期限問題,這對于雙方之間的權益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比如說勞動者主動提出辭職要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但是這三十天的時間內勞動者不能離開所在單位,就可能失去一些就業的機會。而對于用人單位而言,三十天的時間再招聘一名專業技術各方面比較符合的人才也比較困難。此外,關于勞動者違約責任的規定并不明確。雖然法律規定勞動者有主動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但是實際中勞動者處于弱勢地位,在簽訂勞動合同的時候用人單位可能會制定一些比較嚴格的條件,導致勞動者想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會遭受一定的損失。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我國的法律應該做出適當的修改,比如設定預告解除期限。提前三十天通知用人單位即所謂的預告期,在這個期間內勞動者正常履行職責,完成相應的工作交接是其應該履行的義務。但是筆者認為為了保障勞動者接下來的就業,應該允許勞動者每天有相應時間的自由求職時間。此外,還應該對明確勞動者的違約責任。為了防止一些用人單位設置限制勞動者就業自由的條款,應該細化勞動者違約條款中的相關內容,確保出現相關問題時能夠做到有法可依,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勞動者在工作的過程中嚴重違法了公司的規章制度。但是規章制度是由公司制定的,是否達到嚴重的標準也是按照公司的規定進行評價,因而主動權掌握在公司的手中,一旦用人單位利用該條款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就無法得到保障。第二,在工作過程中出現重大失誤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極大的經濟損失。該條款的應用與上述規定如出一轍,通過分析實踐中的案例發現用人單位與營銷人員解除勞動合同時大多使用的就是這一條款的規定。第三,當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時,用人單位會直接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但是并不會考慮勞動者被追究責任是因為故意或者是過失,這不符合我國刑法的價值取向。即使勞動者犯罪,但并不以為者其失去了勞動權和就業權,這樣容易導致其繼續犯錯,影響社會的穩定。
針對上文中提出的具體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完善:第一,應該完善相關的法律規定,對嚴格違法規章制度以及屬于重大失誤的情形從法律上進行具體的規定。同時應該各個行業之間存在的不同允許企業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必須在法律的規定范圍內。第二,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會犯罪,因而筆者認為法律中應該明確如果勞動者被追究刑事責任是因為過失犯罪造成的,用人單位不得辭退勞動者,應該保障其能夠正常的工作。
勞動合同的解除涉及到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雙方權利,通過仔細剖析其中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夠促使勞資關系之間的和諧發展。同時還有利于較少勞動糾紛案件的發生,減輕法院的審判壓力,有利于和諧社會的構建。同時只有明確解決勞動合同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法律問題,才能促使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在今后更好的維護自身的利益,維護法律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