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奎卿
(450004 河南國川律師事務所 河南 鄭州)
無效婚姻,又稱婚姻無效,是指欠缺婚姻實質要件或形式要件的“兩性”結合。婚姻無效本身,并不是婚姻的一個單獨的種類,而是用于說明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一種法律后果。而對于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加強對于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增強當事人的法律及權力意識,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對于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婚姻,將其視為無效婚姻,不僅在歷史上就有這種做法,如古巴比倫王國的《漢穆拉比法典》中就有將事先未訂有婚約而徑行結合的婚姻視為無效婚姻等,而且就是在當今世界各國的婚姻家庭立法中,這也是一項必備的法律制度,只不過各國在具體的做法中,基于其實際情況的不同,其規定也有區別。
可撤銷婚姻,亦稱婚姻的撤銷,是指違反結婚的某一項法定要件而成立的婚姻。與無效婚姻相比,在后果上,有一定相似之處,在違反婚姻成立要件方面也有一定的重合(依照有關國家的立法例)。根據有關國家的立法例以及學者的主張,可撤銷婚姻與無效婚姻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1)在認定程序上,可撤銷婚姻不發生當然撤銷的后果,須經當事人或有撤銷請求權人的請求,經訴訟程序,以法院裁定的方式加以確定;無效婚姻則發生當然無效,即無須經過法院,當事人可自行主張無效。
另外,在有些國家,如法國、瑞士等國法律中規定了無效婚姻須經法院宣告的形式作出。我國婚姻法雖未明確規定其程序,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的有關規定,我國無效婚姻須經人民法院宣告,才發生無效的后果。
(2)法律后果上,無效婚姻一般是自始無效,無效的原因及確認其無效的請求權不因時間的經過而喪失;可撤銷婚姻一般是從宣告撤銷其婚姻時起,婚姻關系才加以解除,但解除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可撤銷的原因及其請求權,可隨時間的經過而喪失。
(3)請求確認的主體方面,無效婚姻的請求權人的范圍寬,可撤銷婚姻的請求權人則一般限于當事人本人。
我國現行婚姻法(修正案)第10條,在確認無效婚姻制度的同時,將構成無效婚姻的原因在條文中明確加以規定,因此形成了我國無效婚姻特定的幾種類型:
1.因重婚而構成的無效婚姻
我國憲法、婚姻法等法律所確認的婚姻制度為一夫一妻制,婚姻法在總則中將其確定為基本原則之一,并且明確規定禁止重婚,繼而使其成為結婚條件中一項必不可少的條件,即結婚當事人須無配偶,有配偶者結婚的,則構成重婚。重婚由于違背了我國法律所確認的婚姻制度,因而不能產生婚姻的效力,而只能產生婚姻無效的法律后果;與此同時,構成犯罪的還要依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其刑事責任。
對于人民法院審理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的案件時,涉及財產處理的應當準許合法婚姻當事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與訴訟。
2.因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而導致婚姻的無效
我國婚姻法所規定的禁止結婚的近親關系,其立法本意在于禁止中表婚,是為了保證婚姻質量,提高人口素質所做的強制性規定。對于要求結婚的當事人來說,是必須符合的條件之一。婚姻法將違背這一條件的當事人之間的結合視為無效的婚姻,對于保證有關禁止近親結婚規定的貫徹執行、嚴肅婚姻制度、強化當事人的法律意識,具有積極的意義。
3.因婚前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又尚未治愈而導致的無效
由于這種導致無效婚姻的原因,法律只做了一個概括性的規定,因此,只要是相關的、且有權出具證明的醫療機構所認定的不宜結婚的疾病,當事人婚前患有此病則不宜結婚,執意結婚將導致無效的后果,法律不予保護。這也是出于對當事人的負責,保障其切身利益不受損害,提高婚姻質量所做的強制性規定。但是,如果結婚后,由于當事人的積極治療而痊愈的,則此時,婚姻由無效變為有效,即無效的原因已不存在。
4.因未達法定婚齡結婚而導致的無效
這是婚姻法中為與結婚條件相適應,保護合法有效締結的婚姻關系,強化當事人的法律及責任意識,打擊違法婚姻所做的強制性規定,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早婚、包辦婚姻。
對于無效婚姻的處理,根據現行婚姻法(修正案),及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24日所做的“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一)”中的有關規定,在處理無效婚姻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1)當事人根據《婚姻法》第10條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人民法院審理宣告婚姻無效的案件的,對婚姻效力的審理不適用調解,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有關婚姻效力的判決一經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無效婚姻自始無效。
(3)限定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范圍,即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同時,司法解釋中對利害關系人做了進一步的說明:即一般為近親屬或者基層組織。所不同的是。依照無效婚姻的情形不同,而確認不同情形下的無效婚姻當事人的近親屬。
依照我國現行《婚姻法》第11條的規定,對于可撤銷婚姻只規定了一種情形:即因脅迫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者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其中,對該條中的“脅迫”一詞,如何理解,根據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所做的司法解釋中,將“脅迫”定義為:是指行為人以給另一方當事人或者其近親屬的生命、身體健康、名譽、財產等方面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另一方當事人違背真實意愿結婚的情況。根據法律以及司法解釋中的規定,受脅迫一方的婚姻關系當事人本人,而且也只能是本人,向法院或者登記機關提出撤銷婚姻請求的,應當在登記之日起1年內或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應在恢復自由之日起1年內提出。同時,權利人應當注意的是:該時間期限的規定,不適用訴訟時效的中止、中斷或者延長的有關規定。婚姻一旦被撤銷,則自始無效,這方面的規定與無效婚姻發生的后果是相同的,而且二者都是在依法被宣告無效或被撤銷時,才確定該婚姻自始不受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