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翠萍
(637002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 四川 南充)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難免會出現一些經濟糾紛,當個人或者是集體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時候就要通過適合的途徑進行維權,經濟法為人們和集體維護自己的經濟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經濟法的實施水平直接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經濟法的實施根據實施的主題不同又分為了私人實施和社會實施,兩者無論在表面上還是本質上都存在明顯的差別。社會實施與私人實施各有其特點,也各自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對兩者進行研究分析。
1.內涵
私人實施是經濟法實施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所謂的私人實施就是個人和企業、公司等其他的社會經濟組織當自己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通過合法的程序維護其在經濟領域的合法利益。私人實施中常用到的維權方式為民事訴訟和仲裁[1]。民事訴訟主要解決財產關系和人身關系等民事案件,訴訟參與者依照法律程序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對其進行審理。仲裁是在發生糾紛的雙方均自愿的情況下向仲裁機構提交仲裁協議,由仲裁庭裁決的一種非司法手段。
2.私人實施的重要意義
在各種復雜的經濟活動中總會出現一些違反經濟法的行為損害到個體的利益,而且在有些違法行為中盡管直接損害的是公共利益,但是參與公共活動的成員是個體,最終個體的利益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個體在私人實施中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也是在維護公共利益,因此,私人實施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3.私人實施存在的問題
私人在經濟活動中致力于追求更多的經濟收益,當自己的經濟效益受到損害的時候,通常采用各種方法進行維權,經濟法中的私人實施在此時就能夠很好的發揮作用。私人參加經濟活動最主要的目的是獲取利益,所以在決定參加某種經濟活動之前往往已經對參加該種經濟活動可能獲得的利益與付出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但是,私人在參與某種經濟活動的時候可能過多的考慮經濟效益,對于目前的經濟狀況缺乏全面的思考,難以把握當前局勢,需要政府的有力指導,才能更好的發揮經濟法的作用。
1.內涵
社會實施是經濟法實施中另一重要的內容,指的是社會組織或者個人通過合法的途徑行使自己的集體權利達到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律實施,即經濟法的社會實施。社會實施維權的途徑一般為公益性訴訟,公益訴訟根據提起訴訟的主體不同可以分為行政公益訴訟和民事公益訴訟。
2.社會實施的重要意義
經濟法的作用是調整并規范整個經濟市場中各種利益主體之間的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促進市場經濟的發展,激發市場的活力。為了實現社會經濟的發展就需要對處于市場中的各行各業的經濟行為實行整體的調整,調整過程中可能損害到某個集體的利益,經濟法的社會實施在此時發揮重要的作用,維護公共利益。隨著經濟的發展,公共組織和公共活動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多,公共利益處于一種無人管理的狀態,容易受到侵害;而且在經濟活動中由于個體的利己性,首先考慮的是個人的利益,可能在有意或者無意中侵犯了公共利益;個體存在公共環境之中,當私人的利益受到損害的時候,最終也可能對公共利益產生不同程度的傷害。因此,社會實施在維護公共利益,保證經濟穩定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3.社會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實施的主要方式就是公益性訴訟,然而公益性訴訟本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成為了制約社會實施的問題。公益訴訟與共同行為訴訟和單獨訴訟之間的界在社會實施中容易混淆,很難分辨,即公益訴訟同以上兩種訴訟之間的界限非常的模糊[2]。就目前我國的情況來看,區分公益訴訟的具體方法還需要法律學家進一步的研究。另外,因為提起公益性訴訟的對象通常是個人或者是社會組織,所以有些學者認為公益訴訟是屬于私人實施而不是社會實施。
經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對于維護私人利益以及公共利益,保證社會的穩定,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各有特點又相互依賴,同時又存在著一些問題,必須采取一些措施完善經濟法的實施。要完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的法定程序,保證個人或者社會組織在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中都能夠按照法定的程序維護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規范實施行為;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實施程序,減少政府的工作失誤,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我國的公益訴訟的界限模糊,沒有明確的規定能夠提起公益訴訟的對象,在以后經濟法的實施中必須盡快的明確行使公益訴訟權的主體,可以設立專門的部門負責管理公共利益,行使公益訴訟的權利[3]。國家要給這些部門提供法律、財政等方面的支持,相關管理人員必須以公共利益為重。
我國致力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體系,法律制度不斷的完善,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中,經濟法已經逐漸得到完善,主要的問題在于經濟法的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方面。私人實施與社會實施存在著許多的不同之處,但兩者的關系仍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兩者相互結合,才能更好的實施經濟法,維護私利益與公共利益,保證社會和諧、穩定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