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糧
(313100 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 浙江 杭州)
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并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伊始被稱作“金融物流(或者物流金融)”。②最初主要的參與者是銀行和一些大型、超大型的企業(國有)為主,商業模式比較單一,主要為單個企業的上下游客戶提供融資服務。大多數擁有優質資產和暢通銷售渠道的企業受銀行所青睞。面對眾多的中小微民營企業,因為“無資產、無征信、無資金”,以至于銀行不愿意涉及。近年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的不斷發展,極大消除了參與供應鏈各環節之間的信息不對稱,伴隨著大數據而產生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資金流使得整個供應鏈交易更加透明、高效、便捷,較之傳統的物流金融模式大幅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風險。根據報告顯示,中國供應鏈金融在2020年的市場規模可達到15萬億元左右。目前國內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剛突破8萬億元。同時,大部分的供應鏈金融市場來自于中小微企業,因此中小微企業這塊傳統供應鏈金融服務市場的“長尾”,一時間活躍了起來。
傳統供應鏈項目中,出于成本、專業、信息不對稱等因素的限制,銀行等金融機構無法做到對供應鏈交易上的全部交易環節一一核實,只能通過關注核心資產的情況來控制資金風險,缺乏資金在供應鏈各環節流動的數據來對交易的有效性進行評估支持。因此,銀行對于傳統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的風控手段單一,無法實現在線風控。
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供應鏈項目,存在著大量的信息公示互換、比對驗證過程。資金作為供應鏈金融模式的基本要素,在整個供應鏈系統中由資金——物——資金的過程伴中隨著大量的數據產生,通過厘清這些信息背后的法律意義,來實現供應鏈項目交易過程的在線風控。事實證明,傳統的供應鏈商業模式因為受制于線下操作的巨大管理成本,所謂的風控實際上就是“減損”,而非主動管理。同時,基于大量、多維度的信息綜合分析產生的信用評價,使得現代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的在線風控呈現一個明顯的趨勢-強化人保(信用),弱化物保(質押)。
擔保是化解傳統供應鏈交易風險的主要手段,無論是存貨質押、倉單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模式,上述的質押方式必須嚴格按照《物權法》的規定設立質權。依靠互聯網的科技手段,信用評級作為區分風險標準的主要手段。傳統的風控方式往往是對融資企業提交的線下相關數據進行法律審查,一旦融資企業提交的數據作假,人工識別的難度和成本都很大。區塊鏈技術的出現,使得在線數據造假成為不可能。通過區塊鏈技術,供應鏈環節上的任何一個節點生成的都是全部交易信息,因此單憑一個節點無法篡改信息,從而保證了在線信息的真實性。在線風控引入大數據分析,對個體單元進行精細化的信用評價,使違約的概率被壓縮在一個可以預測的范圍內,并且分散在個體單元,違約幾乎成為一個小概率的事件。
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商業解決方案中,融資人被要求提供一定數量和形式的資產抵押或者質押來對沖投資人的風險。在線風控強調去資產中心化,利用科技手段將“物流”過程中產生的數據流信息轉化為信用(人保)。
供應鏈金融項目中,資金端都需要配套相應的基礎資產以支持整個系統的運行。基礎資產存在于商品和資金的流通過程中,一般來說以存貨、應收(應付)賬款等形式呈現。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能夠實現智能識別和追蹤每件產品,確認物權唯一性的同時對貨物進行有效的管理,利用網上評價系統則可以隨時對貨物的價值進行有效的評價。這些資產的信息被轉化為信用信息的一部分內容,但僅僅是信用的一個維度。互聯網科技的重要功能在于多維度的充分挖掘、整合、分析信息,并發現其中的內在聯系,生成最終的信用。因此,除了資產信息之外,在線信用的評價還包含了主體、貿易、物流、財務、合同等更多的內容。風控的重點也從線下的資產核查,轉變為在線信用的綜合評價。這也是互聯網科技能夠促進供應鏈金融市場的同時又能降低商業風險的原因之一。
傳統的質物處置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由核心企業進行回購處置,另一種是依托于司法機關的執行。筆者認為,互聯網平臺的在線處置方式更加透明、公正、高效。互聯網電商平臺的出現,為質物的處置提供了更為便利、高效的通道。特別是淘寶網上司法拍賣的推出,表明了司法機關對于促進執行的積極探索。筆者認為,在不損害出質人利益的情形下,質物完全可以通過網上平臺公開處置變現。當然,為了體現變價程序的公正合理性,質權人與出質人的擔保合同中需設定雙方就質物處置變價的基本條款、出質人授權委托的內容等,甚至進行相關材料的公證,防止在可能的訴訟糾紛中因處置不當而被出質人要求賠償損失。
現代供應鏈模式中的各個主體不再像傳統行業一樣在線下簽署紙質合同,資金、商品的交付、使用、返還、擔保等信息以數據的形式存在,原來在線下的簽字蓋章程序被點擊鼠標確認的操作代替。在訴訟糾紛中,這些在線電子信息可以作為證據直接向法官提交展示。電子證據的證明效力,法院今后可以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進行解決。由于互聯網下供應鏈各環節的資金流、信息流可以做到交叉證明,因此電子證據的認定將成為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
傳統供應鏈金融項目的征信內容比較單一,整個供應鏈參與者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資金流無法及時有效的共享和披露,使得融資方在數據上造假成本低廉,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升級了供應鏈金融模式的信用風控的方式,朝著降低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之間“摩擦”(信用)成本,提升融資企業在信用要素上的透明度而努力。
就融資方而言,其利用資金進行經營的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是否能覆蓋其融資費用,是供應鏈金融模式能夠健康運行的基礎。互聯網背景下,出資方可以通過利用包括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在內的大數據集合分析來防范融資方利用關聯關系進行自我交易套取資金的情況。筆者看來,較之從前,整合一體的網絡信息平臺已經大大減少出資方與融資方的信息不對稱,對于整個供應鏈交易行為的真實性,務必時刻關注。
保險服務嵌入供應鏈金融的商業模式中,無疑是近幾年來該商業模式發展的新趨勢之一。傳統風控模式下,“履約保證保險”只是將信息不對稱引發的風險由融資人轉嫁到保險公司身上當然,增加的保費又會重新施于融資人,這其實和“高利貸”以收取高額利息對沖資金風險的做法無二致。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背景下,供應鏈上各方的商業、資金、產品、物流等信息被全面納入保險公司的內部系統,保險公司公司以掌握的大數據為基礎,厘清和識別目標客戶,同時將融資人信用評級分類,計算合理的費率,以此來化解該保證類產品的商業風險。
當互聯網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通過信息化來極大的壓縮交易成本的時候,眾多的中小微企業進入了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的目標客戶范圍。本文中,筆者從在線風控的角度,就供應鏈金融的資金、資產和信用這三個要素通過互聯網科技手段,如何去資產中心化,依靠在線信用的綜合評價來主動控制和管理風險做了簡單探索。法律在線風控是建立在一個互聯的生態系統之上,與傳統風控的手段不可一概而論。本文筆者能力所限,著筆較淺,希冀本文能拋磚引玉,在律師服務專業化的過程有更多的同仁關注供應鏈金融行業。
注釋:
①供應鏈金融是供應鏈中包括外部服務提供者在內的兩個以上的組織,通過計劃、執行和控制金融資源在組織之間的流動,以共同創造價值的一種途徑。”:寶象金融研究院零壹研究院:《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電子工業出版社,第2頁。
②“銀行向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授信金融、寶兌、保理、信用證等),并以企業自有或銀行認可的第三人的動產或權利憑證(倉單或提單)”作為擔保,以及其他經濟活動中的權利人要求以動產作為擔保,為了保持動產(包括權利憑證項下)的擔保屬性,物流公司對擔保動產開展的物流及其衍生業務,是金融和物流的有機結合。”:付旭東:《金融物流》,新世界出版社,第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