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佳麗
(311200 杭州市公安局蕭山區分局 浙江 杭州)
沉默權作為公民的一種基本權利在大多數國家得到了認可,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美國。在美國法院來看,強迫一個人自證其罪是違反正當程序的行為,所以美國在不斷的法律修正案中對此權利進行明確。我國在新刑訴法中對沉默權進行了確立,但是在具體的執行方面卻還存在著諸多不足,為此,通過立法保證沉默權的實現是法律完善的重要內容。
沉默權制度的確立主要是基于其價值,就目前的研究分析來看,沉默權制度的執行有積極的意義,其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其一是在刑事訴訟中賦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沉默權,勢必對警察的偵查破案和檢察官的指控犯罪造成巨大的障礙,沉默權的執行對改變這一現狀具有突出的效果。其二由于實行沉默權制度使口供在定罪中的作用顯得微不足道,從而大大減弱了警方對口供的依賴心理,促使其改變原先寄希望于獲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促進破案的偵查模式,并進一步導致警方為禁止刑訊逼供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措施,極大地促進了警察隊伍的自身建設,它使刑事訴訟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這是沉默權帶來的又一大好處。
沉默權的積極意義突出,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從目前的分析來看,沉默權是對抗式訴訟結構的產物,其最初的適用范圍,主要是審判階段,即允許被告人在接受審判時保持沉默,故曰“審判沉默權”。當沉默權被引進庭審前的偵查階段后,其實際的功效就演變為犯罪嫌疑人對抗警察訊問的護身符。
沉默權在我國的刑訴法中進行確立有著必要性。從具體的分析來看,這種必要性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確立沉默權制度是憲法保障人權在刑事訴訟法中的體現。沉默權是現代刑事司法中一項重要的權利,是體現一國人權狀況和刑事司法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在我國之前的刑事司法實踐中貫徹“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的政策,犯罪嫌疑人的沉默被認為是在抗拒,因此辦案人員會想方設法讓犯罪嫌疑人開口,不惜動用威脅恐嚇甚至刑訊的手段。為了保障被追訴者的人權,確立沉默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其二,為了消除行刑逼供這種現象,沉默權制度的確立十分的必要。目前的各個國家對行刑逼供這種審訊手段都比較的排斥,而我國以前經常出現刑訊逼供的案件,這與當時的刑事司法觀念相關。隨著刑事訴訟的進步,不輕信口供以及禁止刑訊逼供的要求逐漸被強調,確立沉默權制度能夠更好地消除刑訊的可能。
沉默權作為公民的一種憲法權利應該得到承認和保護,所以我國在刑訴法修訂的過程中對此權利進行了增加。在2012年新修改的刑事訴訟法中在第五十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白己有罪?!蓖瑫r又在第一百一十八條規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應當首先訊問犯罪嫌疑人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但是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有拒絕回答的權利?!睆男滦抻喌男淘V法內容來看,其對沉默權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部分的學者卻認為這并不能表明我國已經確立了沉默權制度。
其實沉默權制度的確立不僅僅要在法律條文中進行體現,更要在刑訴案件的審訊中做利用和執行,這樣,真正的沉默權制度才可以說得到了確立。
從目前的具體分析來看,我國雖然在新刑訴法當中確立了沉默權制度,但是其具體的實現還受諸多方面的影響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針對此種情況,要徹底的實現沉默權制度,需要做好兩方面的工作:其一是強化人權保障意識。對于偵查機關來說,應當防范偵查人員刑訊逼供,不能將證據的收集只注重在口供的突破,而應當注重對其他與案件相關的證據的收集。對于檢察機關來說,在審查偵查機關移送的證據時,要注意審查非法刑訊逼供的可能,起到監督檢察的作用。對于法院來說,定案判決不能以口供為中心,而要結合多方而證據,形成證據鏈條,從而做出公正的判決。簡言之,在整個刑訊的過程中,做好觀念的轉變,沉默權制度能夠更好的實現。
其二是建立明示沉默杈,并建立補強規則。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默示沉默權很容易導致犯罪嫌疑人不知自己的權利,所以應當設立類似米蘭達規則提前告知犯罪嫌疑人沉默權的存在。與此同時,鑒于美國警察創造了各種規避,限制、架空或者公然違反米蘭達規則及其衍生規則的策略,即使在明示沉默權的情況下,供述也可能不是自愿的,應該建立配套的補強規則,即必須有獨立的證據補強,供述才可以被采納。
綜上所述,沉默權是公民具有的基本人權,理應得到承認和肯定。在過去,受理念的影響,沉默權在我國的刑訴案件中利用較少,隨著新刑訴法的內容修訂,沉默權的認可度明顯的提升,所以基于新刑訴法做相關制度等的構建,保證沉默權的實現,這是目前需要討論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