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平
(214200 宜興市人民法院 江蘇 宜興)
在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相對比較成熟,我國的民事案件中加入精神損害賠償的時間相對較短,在實踐領域中的應用也相對較少,這就導致了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不夠成熟。同時,在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相對較大,而精神損害賠償本身有屬于缺乏明確量化規則的內容,這也都直接增加了民事案件審理過程中精神損害賠償的適用難度。那么,具體而言,什么屬于民事案件中的精神損害賠償,民事案件審理中如何確定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額?
到目前為止,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的界定,都始終是學術領域爭論的重要話題,而性質直接決定范圍,所以目前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也一直是司法實踐中民事案件審理的難題。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筆者認為,民事案件中的精神損害賠償,首先應當建立在一定的實體損失的基礎上,包括身體、財產以及情感等,也就是說,精神損害賠償應當是附屬性存在的,不能獨立的存在于民事案件的審判結果當中;其次,精神損害賠償的產生,應當伴隨著損害一方的精神傷害,因為某種損失無法彌補,導致精神上的損害,這是精神損害賠償的直接基礎。以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性質為基礎,確定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有:
第一,基于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損失類精神損害賠償。這一類精神損害賠償屬于比較直觀的精神損害賠償范圍,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的損失,對損失者而言,屬于情感上的損失,這些內容對損失者的影響直接,且對精神上的傷害也比較直接,所以這一類案件的精神損害賠償,自然屬于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第二,基于生命健康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完整的生命健康權益是每個人最基本的權益,更是個人在社會生活中基本的生存、自尊等需求的基礎,所以說,一旦個人的生命健康權受到損害,那么其精神受到影響也是比較直觀可見的,并且,由于生命健康權受到損害帶來的精神損失,往往也比較大。因此,基于生命健康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也屬于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的范圍。
第三,基于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基于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是目前司法實踐中認定最為困難的內容,在一些理論中,財產損害直接根據財產損失確定賠償,并不直接產生精神損害賠償,但是根據實踐領域的實際情況,有些財產損失也可能帶來精神損害,比如一個比較有名的案例,A女士將其已故母親僅存的一張照片交給影印公司復印,但由于影印公司的過錯,導致照片損毀。在該案件中,A女士損失的為一張照片,屬于財產損失,但是如果僅依據財產損失給予A女士賠償,那么一張照片幾元錢的財產價值肯定是無法彌補A女士的損失的,并且,本案的案涉照片對于A女士而言,有特殊的意義,所以在照片之上應當有A女士的個人情感,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應當附加精神損害賠償。所以說,對于某些具有特定意義,且獨一無二的財產損失,其損失應當伴隨精神損害賠償。總之,基于財產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也屬于民事案件中的精神損害賠償范圍。
在確定了案件范圍之后,司法實踐中的另外一個難題就是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與一般的民事案件中賠償問題相比,精神損害賠償的難度就在于沒有基本的基數,也沒有固定的花費作為賠償標準,比如對于一般財產類賠償,損失的數額可以評估,可以通過市場交易價格確定,而對于人身損害賠償的數額,也可以以實際的醫療費用等作為賠償的標準,確定具體的賠償數額。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目前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概算法。這是目前民事案件中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過程中應用較多的方法,這一方法的具體操作為法官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酌情確定案件受害一方的精神損失,進而概括性的獲得精神損害數額,這一計算方法相對簡單,但是缺陷在于缺乏統一的標準,法官在確定數額的過程中自由裁量權較大,容易造成案件審判的不公,影響司法建設。
第二,內定法。內定法主要是指法院根據本地區涉及民事精神損害賠償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定的精神損害賠償標準,然后在之后的案件中參照此標準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這一方法最大的優勢就是在一定區域內保證了司法審判的公平性,同時采用內定法,為審判人員明確范圍,也可以減少審判人員的工作量,有利于提高辦案效率。但同時,這樣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因為在司法實踐中,精神損害在不同案件中的體現是不同的,如果嚴格按照同樣的標準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可能不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由此可見,目前應用較多的確定數額方法,各有利弊。筆者認為,在實踐中確定精神損害賠償數額,主要考慮幾個因素,其一是類似案例,要保證類似案例賠償數額不能有太大的拆別,減少同案不同判的可能;其二是法律法規,目前我國現有的一些法律法規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數額作了規定,要嚴格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