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勇
(264200 威海市市區煙草專賣局(營銷部) 山東 威海)
在法律制定之初,民法就被定為私法,是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系,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制定的①;而行政法則是行政主體在行使行政職權和接受行政法制監督過程中而與行政相對人、行政法制監督主體之間發生的各種關系,以及行政主體內部發生的各種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②,被定義為公法。但在我國具體的司法實踐中卻逐步呈現出公法私化以及私法公化的趨勢,二者之間的界限逐漸模糊。究其原因,在我國的執政政策中一直遵循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行政法中的彈性用法越來越大。而作為民法,則需要一定的剛性法令來約束法律主體的行為規范,故而在現實的執法中二者存在融合之勢。
民法大部分約束經濟主體的行為,而行政法則是約束政治主體的行為,二者雖然約束的法律主體不同,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經濟和政治總是相互影響,共同發展的,故公法和私法在法律適用性上也應存在共通性來更有效進行司法實踐,民法規范對于完善行政法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自古以來,人民都是皇權的附庸者,是不具備個人的獨立人格的,他們大多聽憑皇權的驅使,自己的權益是得不到保障的。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人民只是國家的運轉機器,生活必需品都是國家進行分配的,個人權力依舊難以得到保障,一直在法律上難以擁有真正意義上的獨立人格。在當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及《行政訴訟法》的護航下,人民更應樹立其主人翁意識,保障其個人權益的實現,這就必須要求將私法的獨立人格滲透到公法中,對其進行完善。
在實際執政過程中,有些行政機關為了尋求私人利益,總是利用特定的尋租行為來做自己的保護傘來鉆法律的空子,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行政審批制度。行政法涵蓋領域廣范,既包括成文法,還有部門規章制度等。政府近些年來不斷在簡政放權,將實權下放到群眾手中就是為了從源頭上遏制尋租行為的產生,這也是民法中適應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的重要體現。不論是行政法還是民法,根本是為了廣大群眾服務的,只要是符合社會公眾利益的就應該提倡。而在行政部門中,為了個人的私欲而產生的尋租行為卻是對公眾利益的損害,是行政法的缺陷,而民法規范卻正好彌補了行政法中的不足,十分必要。
民法是對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制定的,故其使用范圍是最廣的。鑒于其特點,民法總則中的某些法條對于所有法律也是具備普遍適用性的。他們雖然在民法中有明確的使用范圍和適用規則,但依舊適用于行政法。例如,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③。雖然是民法法條,但在行政法運用中也適用,在從事行政活動中,明確各方行政主體的權力和義務,更有助于將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避免尋租行為的產生以及對行政活動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對于行政過程中的問責;與此同時,只有誠實守信,尊重承諾,才能在從事行政活動中始終保持初心,堅定不移地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祉,才能增強行政部門的公信力,確保其執政地位。故而某些民法規范對于行政法具有直接適用性。
行政法所涉項目眾多,領域廣,在運行過程中會隨著政策制定的變更而出現突發狀況,這就注定了其立法不能面面俱到,在適用上有其局限性。尋租行為的產生就是一個重要的法律漏洞的體現。將那些公法中只給出了基本的法條,并未對其明細項目進行規定的以及需要按照政策進行現時調整的內容,借助私法的普遍適用性原則,將其中類似的法條及司法實踐進行比對,來取長補短地適用于行政法領域。
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性無論是從其理論要求還是現實適用性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這對我國法律的進一步完善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國的司法進程中,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性仍然十分有限,甚至存有些許瑕疵和弊端。所以,不斷完善行政法律、與時俱進的步伐一刻不能停止,這樣才更好地發揮法律對人民群眾的服務作用。
注釋:
①張堯.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研究[J].法制與社會,2016(28):13-14.
②于瓊.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分析[J].法制與社會,2017(23):246-247.
③王貴松.民法規范在行政法中的適用[J].法學家,2012(04):40-5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