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煒
(400020 重慶煒林律師事務所 重慶)
《專利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宣告專利權無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裁定,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以及已經履行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和專利權轉讓合同,不具有追溯力。但是因專利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
在用法教義學評價上述條文之前,先簡要說明一下法教義學,北大法學院凌斌認為,法教義學是對由本國立法條文和司法案例中的法規范構成的實定法秩序做出體系化解釋的法學方法。[1]此外,王澤鑒先生也認為:法教義學是一門將現行實在法秩序作為堅定信奉而不加懷疑的前提,并以此為出發點開展體系化與解釋工作的規范科學。[2]那么可以說,法教義學的基本立場是立足于本國現行法律,然后對其做體系化解釋。即法教義學首先要做的是信奉現行法,正如諾依曼所說:法教義學要以對一國現行實在法秩序保持確定的信奉為基本前提,這也是所謂的“教義”的核心要義所在。那么,對于國內各位學者對待上述條文的分歧:李陽認為目前的規定有不合理之處,專利權無效,專利合同也應該無效,專利轉讓人構成不當得利,應當按照不當得利返還;以及劉鐵光在《專利無效后法律項目》中對現行法律的規定的認同。就本文而言,應當秉持劉鐵光的觀點。因為如果就法教義學的角度評價,我們就要以信奉該法條所規范形成的法秩序為前提,來對其做體系性的解釋。這是從法教義學的角度評《專利法》第47條第二款的基本立場。
確定了基本立場后,接下來的問題就在于我們如何對其做體系性的解釋:首先認定,專利法的上位概念是知識產權法,知識產權法的上位概念是民法,而在民法的范疇內,涉及該條文的要屬合同法。那么,同處在民法體系下的專利法和合同法應該在體系上表現出一致性。對于該條文中所涉及的合同效力問題,如果仔細思考就會發現,他們存在著一定的矛盾:當訂立專利許可或轉讓合同時,如果事實上專利權是無效的,那么在該合同的訂立中,專利權人的對方當事人對合同存在著重大誤解,那么根據相關規定該合同可變更或可撤銷,也就是說,合同的效力不為法律所承認。而根據《專利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的規定,專利權的無效認定并不溯及合同的效力,即規避了合同效力問題。但這樣的矛盾存在并不違背其體系的一致性,因為根據法理學,特殊法中的規定違背了一般法時,應當按特殊法的規定執行,可以這么理解,專利法中該條文關于合同的規定屬于特殊規定,而合同法則屬于一般規定,這樣的矛盾存在是法律運行中不可避免的特點,所以一個普遍存在的特點并不意味該條文不具備其體系的一致性。
此外,法教義學的特定立場同時也決定了其有著特定的方法:法教義學在立場和方法上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其司法中心主義。我們都應當認定,司法是法律的重要功能及表現。而法教義學的方法論中著重體現出以司法為中心的研究方法。那么,對于上述專利法條文的解釋就必然要包括這一方面?!靶鎸@麢酂o效的決定,對在宣告專利權無效前人民法院作出并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裁定,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不具有追溯力?!边@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保證司法的效率以及維護司法的公信力。如果對于所有的人民法院作出并已執行的專利侵權的判決、裁定,已經履行或者強制執行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決定都可能在將來被推翻重新審理的話,不僅是對法律資源的浪費,對司法效率的阻礙,更是對司法公信力的摧殘,如果沒有該條文,也許人們對于司法處理就會存在著不信任:人們會抱著“說不定會在將來就會被推翻”的想法,這對法治建設是有著極大危害的。
法教義學的司法中心主義決定了價值判斷的不可或缺,因為司法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涉及到從普遍規則到具體情形的適用問題都存在著價值判斷的解釋空間。對于該法條來說,其調整的是專利權人跟另一方當事人的法律關系,但是明顯可以看出,該法條傾向于保護專利權人:即使專利權后面認定無效的情況下,所謂的專利權人之前所主張的專利侵權賠償等仍然有效,并沒有規定其按不當得利來返還損害賠償。同時對于專利許可合同和專利轉讓合同,也規避了其效力問題。這樣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專利法本身還是保護且鼓勵更多人去成為專利權人,這與其立法目的是保持一致的。當然,我們不可回避的問題是,法律對專利權人的對方當事人的利益受損是否無視,以及由此產生的不公平問題。對此,我認為,這并不意味著不公平,法律的作用只是維護相對的正義。對于對方但是人的保護也基于其存在自我保護意識的前提下,換句話來說,民法的重要原則,意思自治原則,在此也尤為體現:當事人自己訂立合同時有義務查證該專利權的有效性,并了解訂立合同所要承擔的風險且愿意承擔,這意味著他要對自己可能承受的損失負責。由此看來,這樣的法律價值取向并不意味著不公平,反而更能體現民法體系性原則的一致性。
最后關于“但是因專利權人的惡意給他人造成的損失,應當給予賠償?!币豢?,也體現了法律體系性的價值取向:法律是為實現公平正義并保護公民合法權益而嚴厲打擊惡意違法犯罪行為所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