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杰
(402200 重慶市江津區司法局 重慶)
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是指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依靠有關部門和社會力量對刑滿釋放人員進行輔助、教育及社會管理活動。2008年我國內地首家安置幫教服務中心在北京市朝陽區正式成立,它的建立是我國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提高服務管理水平,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
按照重慶市“中途之家”建設推進會的部署和要求,2012年6月,江津區社區矯正幫教服務中心(“中途之家”)正式批準成立。它采取“1+X”(即一個管理中心,N個安置幫教基地)的運行模式。管理中心下設有心理咨詢室、教育矯正室、技能培訓和就業協調辦公室,負責社區矯正和刑滿釋放人員的心理疏導,就業指導,教育矯正,困難幫扶。去年11月,江津區司法局正式與重慶市江津區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由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對鼎山、幾江兩個街道辦事處的社區矯正和刑滿釋放人員進行走訪談話、心理矯治和困難幫扶。自2005年以來,江津區共接收刑滿釋放人員7054人,安置6836人,幫教6947人。
(1)主體單一,方法簡單。安置幫教工作是一項復雜而又系統的社會工程,需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多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這樣才能真正幫助刑滿釋放人員解決問題。而現實中卻非如此,安置幫教工作主要由鄉鎮、街道司法所主導,村居委員會配合,僅靠司法所的隊伍力量,要做好轄區百來號刑滿釋放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實屬不易。由于主體單一,無法全面開展走訪幫扶,安置幫教工作多流于形式。若刑滿釋放人員的思想波動不能及時被掌握,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刑滿釋放人員很容易重抄舊業,再次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2)安置就業難,生活保障低。在監所服刑的刑滿釋放人員,多數夫妻離異,家庭破裂,出監后生活困難。在就業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因長期脫離社會,勞動技能降低,自身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有些還面臨著“無家可歸”“無親可投”“無業可就”的困境。雖然各地已在完善安置幫教基地建設,但在政府的未明確配套出臺具體的優惠保障措施情況下,安置幫教基地建設多流于形式,要么偏遠,要么低薪用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刑滿釋放人員的就業和生存問題。
(3)敵視心理嚴重,缺乏政府信任。刑滿釋放人員因為受到了國家的刑事處罰,出監后對政府缺乏信任,對國家工作人員懷有一定的敵視心理。為了消抹、隱藏自己的罪犯身份,他們多數不愿再回到戶籍地或原居住地生活,在迫不得已或基于自身好逸惡勞的本性,聽說可以去司法所領取臨時救助金,他們才會主動到司法所報到,否則安置幫教機構很難了解和掌握監所刑滿釋放人員行蹤。
安置幫教是一項社會性很強的工作,要遵循社會治理的理念,既要發揮政府在安置幫教工作中的主導作用,也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和社會力量參與安置幫教。善于運用社會資源,調動社會力量,發展社會組織,形成社會管理和服務的合力。[2]社會組織以其獨有的特征和優勢,為社區提供各種公共產品和服務,承接了大量的政府職能,成為了社區管理與服務的重要支撐,是社區的重要組織細胞,也是社區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3]社會組織作為民間團體,參與安置幫教工作,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間的矛盾沖突。
幫教志愿者的素質是提高幫教質量的關鍵。一是擴大宣傳動員,鼓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參與幫教隊伍。二是規范招聘機制,優化幫教志愿者隊伍結構,實行優勝劣汰。三是健全培訓機制,定期進行培訓,提高社區幫教志愿者的專業水平。四是健全考核獎懲機制,對工作認真,成績突出的幫教志愿者要給予精神和物質方面的獎勵;對不負責、不熱情的堅決不聘或勸退。
經費和物質條件是社會組織參與幫教刑滿釋放人員工作的基礎。幫教刑滿釋放人員工作是政府的責任,志愿者雖是無償提供幫助和服務,但政府要為幫教志愿者搭建平臺,提供必要經費和物質支持。一是經費支持。幫教志愿者組織活動需要支付交通、幫困、培訓等方面的經費,開支的缺額部分應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二是政策上的支持。稅務部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對吸納刑滿釋放人員就業的企業,符合規定條件的,要按規定落實促進就業稅收政策和社會保險補貼政策。[4]
一是在幫教的內容上要堅持針對性。對幫教活動的內容和效果要進行科學論證,根據幫教對象不同特征和幫教需求,確定具有針對性幫教內容。二是在幫教的方式上要堅持科學性。根據不同的幫教內容,采取不同的組織方式,切忌“一刀切”。三是在幫教的程序上堅持銜接性。為使刑滿釋放人員工作不脫節,幫教志愿者應提前加入幫教,及時掌握即將刑滿釋放對象的各類信息,為其回歸社會后開展有針對性的幫教內容打基礎。
總之,社會組織參與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體現的是幫教志愿者對社會管理的一份責任,要充分發揮幫教志愿者的作用,政府要為安置幫教志愿者搭建好工作平臺,提供支持和幫助。只有社會組織規范,幫教志愿者素質過硬,才能保證安置幫教工作有序長效開展。只有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力量,才能保證刑釋放人員得到合理安置和有效幫助,切實預防和減少重新違法犯罪,維護國家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