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如
我的老人們是第一代不識多少字的兵團人,但在他們身上有著許多中華傳統美德,從我們剛懂事開始,他們就用這些美德教育要求我們。
記得在我七八歲的時候,家里人就不讓我睡懶覺,爺爺經常說的兩句話:“晚上不睡是賴人,早上不起是病人。”“早睡早起不惹是非。”要我養成良好的起居習慣。
我們很小時家里人就讓我們打掃院落、喂雞,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大一點后,拾柴、拾糞、割草、溝里往家提水,從小培養我們良好的勞動習慣,到了讀書年齡才送我們去上學。
爺爺做什么都講條理化,他讓我們幫他拿工具,用后一定要放回原處,不能丟三落四邋里邋遢。
我們家那時生活條件差,穿的都是自己家紡織的土布,添置一件新衣服后穿上要愛惜,新衣服平時不能穿,只是出門時穿一下。一件衣服大的穿后小的穿,直到爛得不能再穿了。出門時沒有新衣服就是舊的也要洗干凈,家里人很重視儀表和聲譽。
我們外出時,家里大人們總會叮囑我們:“出去后不要糟蹋人家禾苗,不能拈東拿西。”
有一年過年時連隊隔壁鄰居家老羅,因為他母親眼神不好,把準備初一吃餃子的蕎麥面一半倒在腳地下一半倒在泔水桶,一家人急得哭鼻子,我母親知道后給他家送去幾斤白面。母親說:“人不能總想著占別人家的便宜,我們可以不巴結權貴但不能看不起、不關心同命人。”
就我們這樣的貧困家庭,父母還是省吃儉用供我們上了學。我念小學時正是國家最困難時期,我上初中后,因為繳不起每月的三十斤糧票被迫休學兩年。后來雖不帶糧票了,但父母已是六十幾的人了,在家中缺吃少喝沒錢花的窘境下,還是堅決讓我復了學,上完了高中。
父親離世時說了兩句話:做人要實在,不欺他人,任何時候都無事;同情他人,以禮待人,留下好評,一代一代都會有用。
我能學有所成登上教書育人的講臺,是憑共產黨、毛主席才翻身得解放,走到了這一步,也是我的老師們在我身上傾注血汗的結果。我教學后不久,父親就提醒我去看望了我的小學啟蒙老師李文治和初中班主任李連旭,去感謝他們對我的教育教誨。
我開始教學的第一天起就想著,加倍努力把我的教學工作搞好做出成績報答黨的恩情,不辜負老師和家中老人們對我的期望。
爺爺和父母親的以身作則,以及言傳身教,讓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家訓、家規、家風”在教育家庭成員中的重大意義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