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雪曚
(100872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
依據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約車,能提供點對點的個性化操作。且基于私家車的快速增多與加入,網約車方式更加起到了緩解交通擁堵的作用,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但在網約車蓬勃發展的過程中,也引發了諸如乘客與司機間的安全隱患、客運行業的業內沖突、注冊及準入門檻標準不一等等。這就對相關監管制度提出更高的新要求。
2016年7月28 日,交通運輸部出臺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使“網約車”的合法身份逐漸明朗化。隨后,各地方政府依據《暫行辦法》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網約車監管實施細則。從而有一系列規范網約車運營的法律制度出臺,整治網約車亂象的力度進一步加大。
但是,《暫行辦法》的規定并未形成一套系統且有效的監管網約車服務的機制,對網約車的監管也大多是以各級地方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為核心,其他有關部門配合監管的監管體系。其基本的監管機制仍然是套用出租車的監管機制。與出租車的不同之處在于對網約車服務的監管主體增加了通信主管部門、國家和地方的網信辦、人民銀行等等。雖然《暫行辦法》規定了各監管部門的職責,但卻沒有對各監管主體之間的相互關系作出具體規定,以及未說明監管工作過程中各個主體間如何協調等問題。對網約車服務的監管尚未制定明確的工作流程,暫未形成一個系統且行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法律內容的不充實、不完善是網約車監管存在最根本問題。根據目前的立法,存在的主要問題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1.暫無統一完整的法律監管體系
我國網約車現存的相關監管立法,缺少基礎性的立法,尚未形成全國性的統一網約車監管法律體系以及配套的執行機構。網約車所帶來的問題正在一點點暴露,監管法律體系的缺位,將不利于問題的解決。
2.監管法律位階較低
在法律效力位階上,《暫行辦法》屬于部門規章制度,是法律體系中的較低層級。依照高位法優于低位法的規定,法律位階過低則不利于相關監管部門進行管理。現行網約車的立法缺乏較高位階的法律,僅使用部門規章作為網約車監管的執行依據,并不符合我國法律秩序對于部門規章的定位[1]。
3.與其他法律法規之間缺乏明確的指示性規定
網約車運營的參與主體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因而法律關系也呈現出錯綜復雜的狀態。但現有立法上缺乏明確的法律適用,多種法律關系容易出現交叉,法律無法清晰的認定。例如《暫行辦法》中的要求可能會涉及《勞動法》《合同法》《道路安全法》《侵權責任法》《互聯網用戶信息保護條例》的適用等等[2]。現有《暫行辦法》并沒有作出具體細化的規定,如何與其他部門法之間相互配合并充分利用現有的法律來解決這些問題,相關的法律規定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完善。
網約車最早出現在美國,最早的網約車公司uber于2009年在美國開始運營,多年實踐來,相關監管機構在網約車的監管方面已經積累了一定經驗。
美國的監管模式采用政府與企業混合監管的模式[3],政府做出具體的政策規定,運輸網絡平臺公司則按照規定進行自我監管。例如,加州允許私家車在網約車平臺上提供交通運輸服務,并通過相關立法確認其合法地位。相對于較低的準入標準,有關部門對交通網絡公司運營的過程進行了極其嚴格的監管。例如車輛使用年限、司機培訓情況、服務的收費情況、接到約車服務的請求數量和已服務的乘客數量等都須進行嚴格的監管。為了提高監管效率,加州的交通網絡公司和網約車監管機構相互合作來對網約車進行監管。運輸車輛和網約車司機的準入標準、運營要求和保險責任等規則由政府制定。而具體的管理責任、監督義務的承擔則交通網絡公司來具體負責。
英國尚未制定全國性的網約車監管法規,但就首都倫敦而言,其網約車監管制度與美國截然不同,形成了其特有的網約車監管制度。
英國倫敦的監管模式釆用雙軌制管理框架。首先將網約車與出租車區別開來,將網約車納入到《約租車法案》管轄,允許私家車從事營運活動,符合條件頒發執照準予運營。英國通過將網約車納入汽車租賃范圍,不但可以將網約車監管難度降低,同時能更好地保證網約車監管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因此,英國制定了較為寬松的汽車租賃標準,只要網約車平臺、車輛和司機均依據其要求提出申請,通過審批獲得特有的汽車租賃執照,即可開展網約車運營。另外,符合準入標準的私家車也可順利申請網約車運營執照。
通過以上兩個國家網約車的發展及監管模式分析,對我國的網約車監管制度也有一定的借鑒意義:首先,網約車是時代發展下的產物,我們應該鼓勵新興業態的發展。但要善于利用法律,平衡利益主體,確保公平競爭,在鼓勵創新和科學合理監管之間保持平衡。其次,要構建“政府+平臺”的監管模式,政府在其中適度調控、有效參與、有效監管。最后,要設置合理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保障客運服務質量,保障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權益。
我國國家層面的網約車監管規定已經實施,地方層面的網約車細則不斷出臺,但是仍然有不同程度的矛盾出現在現有網約車監管法律體系的內部。并且隨著網約車業務的不斷發展,各種新的問題不斷暴露,原有的法律體系在面對這些新問題時,也會出現諸多不相適應的地方。建立健全網約車監督法律體系是保證網約車監管一致性及法律威信的重中之重。
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這就要求各個地區需要因地制宜,依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出適合本地區網約車監管的具體內容。《暫行辦法》雖然已經對此問題做出了相應的授權規定,但各地人民政府制定本地的網約車細則時,也不應過度不合理的使用授權,僅重視地區的差異化而忽視了網約車監管法律的整體統一性。防止這一趨勢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央制定統一的監管法律原則。在此統一的法律原則基礎上,各地區政府再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網約車監管規定,任何內容都不得違背統一的監管原則。這樣既可以解決中央與地方監管的矛盾,又能將行之有效的監管方式推廣,提高監管效率。
第一,應當將網約車與傳統的出租車的監管方式區別開來,以明確網約車的法律地位。第二,合理限制私家車參與網約車服務的數量,這一部分可以借鑒倫敦處理方式。對私家車發放運行牌照,采取諸如價格調節等方式對其數量進行間接。對運營環節的監督管理加大力度。第三,對網約車服務的價格僅作出相對寬松的合理限制范圍,允許平臺根據供需動態在合理區間內調節運價,使得網約車運營參與者有法可依,使得網約車行業能夠正常有序的發展。
現有網約車監管制度在監管過程中對于平臺公司與駕駛員之間法律關系、法律責任的認定標準和責任承擔以及網約車乘客的個人信息保護上所涉及到的相關法律,要做到從全局出發,結合目前網約車監管的實際情況,完善與其他法律法規之間的相關規定,使其合理銜接,相互協調配合,增強實際的可操作性。使得相關的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有可操作性較強的法律依據,依法辦事時能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近幾年網約車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公眾不可或缺的出行方式之一。深化平臺整改,盡快完善網約車相關立法,使安全與方便兼顧才是迫在眉睫的重中之重。希望相關監管部門能夠認真分析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從全局出發,充分平衡各方利益,深化行業改革,統一和明確監管理念,完善網約車的監管法律體系,更加充分地發揮其公共服務職能和管理職能是保證網約車服務監管高效穩定,促進各個市場主體公平充分參與競爭、保障網約車乘客的合法權益的前提和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