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玲
(830011 新疆北方律師事務所 新疆 烏魯木齊)
對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執行法院是向案外第三人發出履行債務通知書(以下簡稱“履行通知”)還是作出凍結裁定并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異議期限是否均為十五日?
《執行規定》第61條要求法院對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應向第三人發出履行通知,而《民訴法解釋》第五百零一條卻規定法院可以作出凍結債權的裁定。到底是應該向第三人發出履行通知還是應該作出裁定并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或者是在發出履行通知的同時作出裁定并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民訴法解釋》對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只有簡單的一個條文,法律、司法解釋規定的不全面、不一致,使得執行人員在實踐中存在困惑。
筆者認為,執行法院在向第三人作出凍結債權的裁定同時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就相當于向第三人發出了履行通知,責令履行與履行通知的本意是相通的,第三人在收到執行法院裁定時就已經明知其應當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債務。因此不管執行法院向第三人發出履行通知還是作出裁定并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都是可以的,其出發點和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執行被執行人對第三人的到期債權,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勝訴權益。由于發出履行通知和作出裁定并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本意相通,執行法院只要選擇其一而為之便可,無需同時重復使用。既然作出裁定并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與發出履行通知效果與目的一致,那么,在執行法院作出裁定并責令第三人向申請執行人履行同時送達給第三人時,第三人的異議期限應適用《執行規定》第61條第二款規定的十五日。
既然被執行人到期債權執行的本質屬于執行程序中的督促程序,那么被執行人到期債權執行中案外第三人的地位應略同于被執行人,對被執行人可以采取的制裁措施和執行方法,對第三人同樣可以采取。但是,實踐中,尤其種種障礙,對第三人的執行會遇到這樣那樣的難題。首先,對第三人的執行不屬于可以追加為被執行人的情形,不能追加為被執行人,其地位自然而言不能與被執行人同日而語。不能追加為被執行人,意味著不能在執行查控系統中查控第三人的財產,不能被納入失信被名單,諸如等等。其次,第三次通常與執行法院不在同一區域,路程相對遙遠,執行需耗費大量人力財力;不能使用新型執行強制措施對其予以懲戒,僅依靠傳統的執行措施,對第三人難以起到震懾作用,達不到應有的執行效果。
被執行人到期債權的執行在制度設計上不夠完善,現行法律、司法解釋相關規定不夠全面和完善,實踐中各地的做法也五花八門,不盡相同,給執行人員帶來不少困惑,亟待解決完善。筆者從執行實踐中遇到的實際困惑入手,談談完善被執行人到期債權執行程序的先關建議。
現行被執行人到期債權執行制度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要完善這一制度,首先必須要重構第三人異議程序。如果第三人對履行到期債務有異議,應提供相應證據;不能提供證據的,視為無效異議,異議期滿后強制執行,不受自動履行期限的限制。第三人提交證據的,執行法院對證據進行有限審查。有限審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是第三人提供的證據是否真實;二是當事雙方對證據是否有爭議;三是案件事實是否簡單、清楚,法律關系是否明確。若雙方對事實爭議大、法律關系復雜的,應當立即停止對第三人的異議進行審查,認定異議成立,停止執行,否則駁回異議,繼續執行。這一設計的目的,在于增加第三人提出異議的責任心,防止第三人濫用完全異議權。這一做法更接近于實體法上的債權人代位權制度,有利于保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也避免了因被執行人與第三人存在的訴訟關系而使申請執行人處于一種尷尬的地位。從法院內部執行機制建設和立法趨勢來看,執行裁判權與執行實施權分離也是大趨勢。因此,從效率的角度出發,也能相當程度的減少當事人訴累,節約司法資源。對于第三人提出的異議,可以由執行法官組成合議庭來進行實質審查并作出執行裁判或決定,第三人對裁判(決定)不服,可以依法向上級法院提出上訴或復議,以上級法院的決定為準。
“先保全、后提取、再分配”,是許多國家對被執行人到期債權執行的一項基本法律制度。我國沒有規定這一制度,其價值取向主要是出于保護第三人合法權益在未經審判的前提下不受執行。執行人員在向第三人送達債務履行通知或者凍結債權裁定時,應先向其送達保全裁定書,并告知其不予執行的法律后果。當然,為了保證平衡和維護第三人合法權益,對被執行人到期債權提出的財產保全應由申請執行人申請,并提供擔保,如因財產保全對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且第三人異議成立,則應以申請執行人提供擔保的財產對第三人進行賠償,這也符合我國法律關于訴前保全的原則。這樣做,一是可以規避第三人惡意轉移財產;二是可以對不誠信第三人進行有效的約束;三是是能夠促使第三人正確對待,積極應訴,避免第三人消極對待到期債權執行制度而對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在履行通知增加第三人可與申請執行人自行和解的內容。在履行通知期限內,雙方可對履行債務的金額、方式、期限等進行平等協商,以達成和解協議,由執行法院予以確認。如第三人逾期未履行和解協議,申請執行人可直接依照該和解協議向法院申請執行;如和解協議未在期限內達成,則進入第三人的異議期,第三人可在異議期內提出自己的異議。申請執行人與案外第三人自行和解程序,充分考慮到了第三人的合法權益,更節約了不必要的代位訴訟,同時賦予和解協議強制執行力能夠充分保護協議的合法性和嚴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