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宋晏源
(150899 方正縣人民法院 黑龍江 方正)
民間借貸自從以來就存在,一直沿用用現代社會。目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小型企業由于融資渠道缺乏暢通性,急需要進行融資。在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民間借貸的滋生。但是,隨著民間借貸種類的多樣化發展,并且借貸手段相對較為隱蔽,導致相關部門在處理相似案件糾紛的難度系數不斷增加。因此,相關管理部門要結合民間借貸的形式、種類等特點,極大強對民間借貸進行管理,合理規范其借貸流程,充分保證民間借貸在法律范圍內進行,進而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
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審理過程當中,時常會出現出借人只有借條,而沒有款項交付憑證的現象。相對于部分數額較小的借款而言,較為容易判斷出借款的事實,而對于部分數額較大的案件,由于缺乏借款合同或者相關的憑證,導致這一類的案件在實際的判定當中難度系數相對較大。并且,在以往處理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當中,出借方與借貸方能夠出示的證據并不夠全面,大部分案件缺乏書面證據,致使難以通過雙方的口頭表述,而判定具體的事實。
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審理當中,經常會出現借款人與出借人不出庭的現象。而出借人會委托代理人進行相關事宜的處理,而代理人手中掌握的證據并不足,不能夠準確的陳述出具體的借貸事宜。相反,作為借貸方為了躲避出借方的債務追討,經常會將家庭住址、聯系方式、單位地址進行偽造,或者擅自更改信息,導致法院在進行案件的審理難度系數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延遲了案件處理的時間。此外,部分出借方故意為法院提供借款方的偽造的地址,使用不正當的手段,威逼或者恐嚇借款人不得出庭,這種情況的發生對于法院進行案件處理具有嚴重的阻礙。
當前,社會上流行著各種借貸公司,而部分借貸公司雖然從事著借貸的業務。但是,在實際的借貸業務當中,卻沒有以公司的名義與借款方進行簽訂相應的合同。例如,在工程借款糾紛過程當中,由于其中存在諸多的影響因素,導致法院難以判斷實際的借款主體,這也是類似事件處理存在的主要難題。例如,在實際的案件審理當中,甲方(公司)將工程轉包給乙方(個人),而乙方卻以公司的名義介入大量的資金。但是,借來的工程款卻沒有投入到實際的工程建設當中,導致一系列的案件相繼出現,這些群發性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法院處理相關的案件。
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處理當中,還存在著大量的虛假訴訟現象。部分債權人在保證資金的基礎上,迫于某些個人債權人追討的壓力,或者借款人與債權人之間存在著某種的特殊關系,導致借款人配合債權人進行訴訟的現象出現。甚至部分債權人獲得了本金與利息的情況下,卻以超額利息的情況向法院進行訴訟,企圖通過人民法院確定其不存在的債權。
在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審理過程當中,片面的采取“堵”的方式對其進行處理,并不是非常有效之舉。在類似的糾紛處理當中,相關部門要崇尚法律的權威性。發揮相關法律、法規的作用,加強對民間借貸行為進行合理規范,科學管理。并做到利用司法解釋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前民間借貸的實際情況,對相關借貸行為加以引導。不斷拓寬融資渠道,合理規范融資行為,為民間借貸業務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人民法院在實際的案件處理當中,要發揮其依法審判的職能,堅持“違法必究、執法必嚴”的原則。注重發揮法律法規的權威性作用,加強對民間借貸的管理,合理規范民間借貸行為,積極引導民間借貸行為向著良好的趨勢發展。不但有助于防范與化解民間金融風險,而且還可以充分保障民間借貸的正常運行,進而促進民間金融市場的良好發展。此外,人民法院要依法處理民間借貸存在的糾紛,加大對類似案件的處理力度,引導出借方的增強法律意識,從而提高出借方的金融風險意識。
在民間借貸業務當中,出借方與借款方必然存在多方面的聯系。因此,人民法院在處理類似的糾紛案件時,要理清雙方這種必然的聯系,并注重雙方的調解,及時妥善的將當前的這種矛盾糾紛化解于無形當中,合理保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避免激化矛盾,造成不必要的后果。此外,在進行民間借貸糾紛的調解時,人民法院要加強對調解協議的嚴格審查,充分保證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例如,訴訟請求是否合理、理清當事人之間的關系、雙方訴訟的原因等,只有做好全方位的審查工作,才能夠有效的確保案件處理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鑒于當前民間金融市場存在的非法借貸行為,人民法院要加強與金融監管部門的合作,努力配合金融監管部門,對當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的不法行為,依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嚴厲打擊,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管理,合理規范其金融秩序,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此外,金融監管部門要積履行自身的職責,針對社會當中的各種違法借貸行為進行監管,嚴格甄別各種非法活動,一旦發現非法進行融資的行為,則需要及時向有關部門進行匯報,依法打擊當前非法借貸行為。
綜上所述,隨著民間借貸不斷的深入與發展,越來越多的民間借貸糾紛案件逐漸增加,造成了嚴重的糾紛問題。因此,相關管理部門要加強對民間借貸行為進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利用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民間借貸行為進行規范,合理規范民間借貸行為,進而保證民間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全面推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安全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