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環
(330036 江西省檔案局 江西 南昌)
個體工商戶,是指有經營能力并依照《個體工商戶條例》的規定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從事工商業經營的公民(《個體工商戶條例》第二條第一款)。個體工商戶主要以商鋪門店為經營方式,通過零售商品和提供民生服務為手段獲得收入,規模大小不一,有走街串巷的小戶,也有“前店后工廠”連鎖成網、雇員上千儼然一個中小企業的大戶。《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一條第一款規定,“在法律規定范圍內的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個體工商戶經營范圍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劃分,其權利能力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準賦予。個體工商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生發者、推動者、參與者與角逐者,無疑具有“企業類”商事主體的特質內涵。
個體工商戶的商事特質,并沒有改變其公民(自然人)主體屬性范疇。對個體工商戶的規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規定在第二章“公民(自然人),第四節“個體工商戶、農村承包經營戶”中(《民法通則》第二十六條、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以下簡稱《民法總則》)規定在第二章“自然人”,第四節“個體工商戶和農村承包經營戶”中(《民法總則》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六條)。個體工商戶數量龐大(據2017年1月18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新聞發布會介紹,至2016年底,個體工商戶數量達5930萬戶。),情況千差萬別,創辦者志趣與市場選取各異,素質參差不齊,穩定性不足,財產轉移、隱藏難控,對個體工商戶的責任管控成為規制個體工商戶的重要價值考量。基于個體工商戶的特質,法律未賦予個體工商戶擬制人格。在民事主體架構設置上,個體工商戶歸類“公民”,凸顯責任;在內部管理機制上,個體工商戶比企業類主體“寬”“松”,凸顯靈活。如在設置會計賬簿及清算上,對個體工商戶并未像《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那樣規制:《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獨資企業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應當依法設置會計賬簿,進行會計核算。”;第二十七條規定,“個人獨資企業解散,由投資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債權人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進行清算。”有字號的個體工商戶,字號與經營者二者為個體工商戶表征之硬幣一體兩面,其風險(包括債務)由經營者(或者家庭)直接承擔。個體工商戶公民屬性,有利于創辦者謹慎從事,明確責任,直面風險,便捷維護債權人權益,穩定經濟社會秩序。
有字號的個體工商戶,在經營過程中,一般以字號的名義開展經營活動,如以字號作為個體工商戶的標識進行廣告宣傳、訂立合同、在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開立賬戶等。個體工商戶字號承載著個體工商戶的社會評價與形象價值,反映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特點、規模、誠信度、知名度、“企業”文化等。《民事訴訟法解釋》因應個體工商戶現實,修正《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41條、《民事訴訟法意見》第46條規定,以個體工商戶商號為當事人,字號在前,加注經營者信息,體現個體工商戶商事特質,也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九條)相銜接統一,有利充分發揮訴訟功能,引導與規范個體工商戶健康有序發展。
對于特定有字號的個體工商戶,其營業執照上的字號與經營者一體兩面統一于一個個體工商戶。訴訟中列全字號與經營者,反映個體工商戶無擬制人格兼具商事公民性,最終商事被公民性吸收。列全模式是個體工商戶特質所決定,也為民事訴訟送達及執行所要求。
一方通過訴訟要求以國家強制力實現其民事權利,權利享有者與義務承擔者雙方法律關系主體必須明確排他,即民事訴訟法律關系主體必須是相應的民事法律關系主體,才能實現訴訟目的。《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規定,“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要“有明確的被告”;《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規定,“原告提供被告的姓名或者名稱、住所等信息具體明確,足以使被告與他人相區別的,可以認定為有明確的被告。”即是對民事訴訟主體適格條件的要求。一旦訴訟主體不適格,不明確,將阻遏訴訟目的的實現,《民事訴訟法解釋》第二百零八條規定,立案后,發現主體不適格,裁定駁回起訴。
現實中,有字號的個體工商戶,在經營活動時,有以其字號的名義進行,如以字號名義對外簽訂合同等,當事人未留下經營者身份信息;也有以經營者的名義進行,但基于個體工商戶穩定性,有的個體工商戶早已退出市場,人走樓空,字號不祥,有的只知經營者,不問字號等等,凡此種種都是客觀多樣性的反映。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關于起訴條件的規定,反映確立訴訟的前提條件的價值追求,《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關于起訴狀記明事項的規定,反映服務訴訟的價值追求,不可混淆,主體之外的事項記之不明,不產生主體不適格問題。涉個體工商戶的民事訴訟,列字號為當事人,未加注經營者信息的,經營者信息字號已然表達;列經營者為當事人,而未列字號為當事人的,個體工商戶公民性主體涵蓋字號,相應字號的個體工商戶民事責任由經營者承擔,列其一,個體工商戶公民性主體均明確排他。認為列其一,就斷言錯列主體,是人為將字號與經營者割裂成二個不同的獨立主體。漏列,僅屬起訴狀記明不祥,如同訴訟中經常出現的,未按《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規定,列全相關一般事項的情況一樣。如漏列當事人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職務等之中的一項或者多項,這些漏項依法應由法院告知當事人,由當事人補齊,當事人未補齊的,也應由法院發揮審判職能,查明補正,不存在基于主體不適格而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駁回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