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煒
(310018 浙江工商大學 浙江 杭州)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 “中國互聯網發展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國互聯網用戶數達到7.31億。 在當今中國“互聯網+”戰略下,蓬勃發展的互聯網在帶來無數新問題與新糾紛的同時,也促生了互聯網法院。互聯網法院能夠充分展現高技術性,高專業性,高透明度,高效率與低成本等特色優勢,是司法領域應對眼前問題與適應未來發展的“空間站”。互聯網法院在突破傳統訴訟流程與程序規則的基礎上,已經構筑起契合其發展的全訴訟流程在線化的運作機制。該院以互聯網平臺為載體,實現了訴訟的全流程電子化,既能使涉網糾紛得到更加快捷的處理,還可以降低訴訟差旅費用,有利于提高審判效率,節約司法資源。本文回顧了杭州互聯網法院的設立及發展歷程,并簡述了囊括流程操作、受案范圍及基本特征在內的互聯網法院的基本運行機制,旨在對我國在線訴訟的基本現狀進行探討。
2014年底,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成立電子商務訴訟指導中心,開發運營網上法庭平臺,開展網上訴訟。
2015年4 月,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確定由西湖、濱江、余杭三家基層法院和杭州中院作為電子商務網上法庭試點法院,至2017年5月1日,電子商務網上法庭已處理了2萬多起案件,積累了設立互聯網法院的實踐經驗。
2017年5月1 日起,杭州互聯網法院的前身——杭州鐵路運輸法院在“網上訴訟平臺”正式啟動,集中管轄杭州地區包括網絡購物糾紛在內的5類案件。
2017年6月26 日上午,中央深改組召開第三十六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設立杭州互聯網法院的方案》。
2017年8月8 日,最高人民法院明確將依托杭州鐵路運輸法院對互聯網法院進行試點,該法院將專門審理涉互聯網案件。
2017年8月18 日上午,中國第一家互聯網法院——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揭牌成立。
首先,原告登錄杭州互聯網法院訴訟平臺(www.netcourt.gov.cn)完成注冊及實名認證并在線選擇案由,確認個人信息并填寫訴訟信息。起訴成功則系統自動發送案件信息、案件關聯碼和網上法庭網址至被告手機。被告收到信息后登錄訴訟平臺注冊賬戶,完成身份認證,輸入案件關聯碼,進入強制訴前調解環節。在此期間第三方調解人員介入,通過在線、電話或視頻調解。調解成功則原告立即登錄平臺進行撤訴;不成功則15日訴前調解期滿后進入起訴立案階段,法院會根據原告提交的材料做出“不予受理”、“退回補證”或“決定立案”決定,審查結果會瞬間抵達原告方。如果立案通過,原被告收到網站自動發送的應訴通知短信,可根據通知中的提示登錄網站查看起訴書以及證據目錄等案件材料。原告需在7日內繳納訴訟費(可在線繳納)。
被告關聯后需在線確認送達信息和身份。送達確認后可提交答辯狀,提交后不可修改。送達確認后十五天內可提出管轄異議。
在原告首次申請立案時或者立案成功后,當事人可以進行證據提交。首次申請立案時提交的證據不能編輯和刪除。立案成功后系統默認15天舉證期限,只有舉證期間可以增加、編輯和刪除證據。文書證據可以掃描后上傳,實物證據需拍照上傳,并在開庭前將實物寄送到審理法院。如果原被告都表示舉證完畢,便可以提前進入質證階段。在質證階段當事人既可以就對方提交的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及關聯性填寫質證意見,也可以查看其他人對該證據的回復。如果快到期而當事人尚未舉證質證,法官可以通過平臺發短信給當事人進行提醒。
案件等待排期時,當事人可以書面提出回避申請。審判庭排期后當事人會收到由網站自動發送的電子傳票,得知開庭時間及庭審碼。正式庭審前,法院工作人員會聯系當事人進行設備調試。庭審開始前三小時,當事人可接入庭審畫面,開始庭審準備。庭審中筆錄由系統自動錄入(語音識別技術)。庭審結束后,當案件狀態變為“已判決”,網站會向當事人發送短信,當事人可按指示登陸系統查看判決內容,法院也會將裁判文書郵寄給當事人。被告不執行判決結果時可以在線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杭州互聯網法院集中管轄杭州市轄區內基層人民法院有管轄權的下列涉互聯網一審民事、行政案件:
①互聯網購物、服務和小額貸款等合同糾紛;②互聯網版權權屬、侵權糾紛;③利用互聯網侵害他人人格權糾紛;④網絡購物產品責任侵權糾紛;⑤互聯網域名糾紛;⑥因互聯網行政管理引發的行政糾紛。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杭州互聯網法院管轄其他涉互聯網民事、行政案件。因對互聯網法院一審判決和裁定不服而提起的上訴、抗訴,由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
第一,技術性和專業性極強。互聯網法院要實行全訴訟流程的在線化,必需依賴互聯網數字技術。互聯網法院實現了訴訟從以往的面對面模式到在線模式的轉變,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糾紛解決機制,無論是庭審還是案件評議、證據審查都涉及到大量的數字信息方面的專業技術。
第二,信息透明度更高。互聯網法院免去了當事人與司法工作人員的直接接觸,很大程度上杜絕了“私相授受”等不法現象的出現,加之案件的全流程均公示于在線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對案件進度進行關注和確認,形成了廣泛的監督機制,大大增加了司法信息的透明度,促使法官公正審判。
第三,司法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互聯網在線平臺為信息交換提供了更多選擇,在線方式的訴訟通過無紙化運作,更加便捷、快速、高效,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訴訟成本,這也是互聯網法院相較于傳統法院的絕對優勢。
未來數十年,互聯網技術與傳統行業的融合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天翻地覆的變化,司法領域的互聯網化也將成為無可阻擋的潮流。如今,互聯網+司法的新模式將互聯網技術跟司法為民實踐相融合,藉由技術力量推動司法體系、訴訟體系的創新,讓公正在便捷中輕松實現,是促進公平正義的強大利器,為民事訴訟的發展及網絡糾紛的審理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互聯網法院的成立是司法主動順應互聯網發展大趨勢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標志著中國在互聯網司法方面的領先地位。習近平總書記對司法體制改革做出重要指示強調,要遵循司法規律,把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現代科技應用結合起來,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