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玲
(213022 江蘇融暢律師事務所民商法業務部 江蘇 常州)
證券市場禁入制度,是指對于違反法律、法規以及證監會制定的相應規則的相關負責人等,禁止其進入證券市場,當然這個禁止視情況分為一段時間甚至是終身。市場禁入制度的實施能有效打擊他們的違法行為,對于證券市場而言,這是基本的要求。
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官方網站公開的對市場禁入的行政處罰決定,處罰從2001年開始,截至2009年6月累計有227人次因各自不同的原因被采取了時間不等的市場禁入。
當然近期也有許多人員被實施了市場禁入處罰,例如海南亞太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連續5年存在信息披露違法行為,高級分析師張鵬在申萬菱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案等。
其中較為關注的是大智慧的案件,“2015年11月5日,大智慧公司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發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主要內容為,公司涉嫌違法證券法律法規已由證監會調查完畢,證監會擬對公司和相關人員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
經查明,大智慧涉嫌違法的事實如下:2013年涉嫌提前確認有承諾政策的收入87,446,901.48元;2013年以“打新”等為名營銷,……根據當事人違法行為的事實、性質、情節與社會危害程度,依據《證券法》一百九十三條、二百三十三條和《證券市場禁入規定》(證監會令第33號)第三條、第五條的規定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采取5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1]
這些案件便說明了在現今的證券行政處罰中,禁入制度作為監管制度中最嚴厲的制度,實施的較為的頻繁,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證券市場監管的方式存在著多種多樣,我國證券公司監管制度包括客戶交易以誠信與資質為標準的市場準入制度、以凈資本為核心的經營風險控制制度、合規管理制度、結算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信息報送與披露制度等。[2]這些制度雖然種類繁多,并且有的在起初就能有效的預防違法者,但是他們的處罰力度遠遠不足市場禁入,這樣才導致了某些違法者甘愿冒風險來進行違法活動。而市場禁入制度作為監管制度中的一種處罰制度,相對于其他制度,它既可以禁止違法人員禁入證券市場,也可以對違法人員處以罰金,這樣較為嚴厲的手段,除了能很好地處罰,教育相關違法人員外,也能起到威懾的作用,彌補監管制度中的懲罰力度不足方面。市場禁入制度在設立之初就是為了處罰證券違法者,嚴厲打擊證券市場的違法行為。
對于證券市場禁入中懲罰力度的模糊,明確懲罰力度,根據不同的情況,規定具體懲罰措施。比如達到多少涉案金額,能夠被執行三年的市場禁入,達到多少的金額,被執行五年的市場禁入,這些都是要進行具體的規定,而不能僅僅讓證監會自己根據情況來決定執行多久的市場禁入。[3]
另外明確懲罰力度基礎之上,也要加大懲罰的力度,相對于影響較大的一些案件來說,懲罰的力度過低了,不能夠達到懲罰違法者,威懾其他投資者的作用。所以加大懲罰力度,既能夠有效的懲罰違法者,又能威懾其他人,減少違法者的產生,這樣才是市場禁入制度真正的目的。
作為證券市場禁入制度的制定者與執法者,賦予證監會的權力需要增強。證監會的應該僅僅受到法律的約束,而不是受太多不要必要的束縛。[4]
證監會的獨立才是重中之重,這樣市場禁入制度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而不是被各種各樣的法律制約著,一有相抵觸的方面就不能夠適用,這樣的制度意義就沒有預想的大了。作為一個沒有自己權力,僅僅是一個受權性的機構,他的權力得不到保障,而不像國外的政權管理機構,以法律設立,受法律的保障與支撐。
所以在法律層面上,應該給予證監會應有的權力,而不僅僅是將從法律上得到的權力再分配給證監會,那樣的權力在縮小的同時,也受到了太多的約束。需要完善的法律體系,給予其應有的權力,再從法律上對其進行不要的監督,才是證監會能夠真正獨立,執法時不會有不必要的顧慮,維護正市場穩定的良策。
在給予證監會權力的同時,其自身的內部管理也是需要加強的。面對如今證監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的丑聞,就連里面的高層都出現了問題,又何況普通工作人員呢。這樣頻頻出現問題,那么在執法上的可信度就沒有那么高了,可信度一低,威懾力就減少了,威懾力減少,那么市場禁入制度的執行效果就降低了,那么市場禁入制度的意義就少了許多。
那么該如何加強其內部的管理,第一要加強對內部人員的教育工作,增強對內部人員的素質教育,傳播合法的執法理念,以及在面對眾多誘惑時的,堅持公正理念;第二要加強對內部人員的培訓工作,提高內部人員執法人員的法律素養,在執法時能夠嚴格按照法律執行;第三要加強內部的自我監督工作,及時處理有問題的人員,而不是等到媒體曝光時才著手處理,影響證監會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