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智超
(218000 南京工業大學法學院 江蘇 南京)
要認定客戶名單為商業秘密,首先就必須要求客戶名單符合商業秘密的認定標準。而在學術界,對此主要有三要件說(秘密性、價值性、實用性)、四要件說(秘密性、價值性、實用性、保密性)以及五要件說(新穎性、實用性、價值性、秘密性、保密性)。筆者認為,秘密性和保密性應加以區分,分開進行表述和認定。這不僅有利于司法實踐中對商業秘密認定更加清晰,更是各國立法和司法實踐的大趨勢。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堅持商業秘密必須滿足秘密性、價值性、實用性和保密性。
秘密性是商業秘密最基本的認定標準。其含義為其所屬領域的相關人員并不普遍知悉且不容易獲得。對于“相關人員”,應對其行業和地域進行限制。第一,指其他在所在行業內能夠接觸到商業秘密的從業人員。眾所周知,B行業的人縱使獲得A行業的商業秘密,在兩個行業的競爭中也不會獲得優勢地位。第二,指其他在所在地域內能夠接觸到商業秘密的從業人員。比如某公司產品的制作工藝在A地幾乎人人都會,在B地卻無人知曉,那么該制作工藝在A地不能認定為商業秘密,但在B地卻可以。對于“普遍知悉”,即為其字面上的理解,為相關人員所廣泛知曉。而認定的難題就在于如何來判斷是否達到了“普遍”。就此各國均試圖立法予以界定,所以對于普遍知悉,程度的深淺主要依賴于法官的自由裁量。
價值性和實用性是商業秘密的重要認定標準。價值性是指以企業的現實利益為首要目的,以一定程度上的商業秘密的有效使用作為可靠手段,以獲得該秘密企業相對于未獲得該秘密企業的競爭優勢為最基本特征。通過合理使用,企業交易機會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多,交易成本能夠降低,以此得到更多的收益。實用性是指商業秘密中含有的信息切實可行,并可以解決企業運營中的潛在或現實的問題。聯系經濟生活,我們不難發現,實用性通過價值性表現出來,若僅是因為個人癖好而對某種信息加以保密,一般認為不具有實用性。
認定保密性的關鍵就在于“合理的保密措施”。結合國內外司法實踐的慣常做法,認定的關鍵點在于:①企業提出了保密的要求,包括內容、舉措、義務人等;②企業在客觀上采取了保密措施,即該保密措施在現實中存在且正在實施;③保密義務人清楚其負有保密義務和保密對象。
既然要認定客戶名單為商業秘密,那么首先必須要與商業秘密的基本認定標準相符。
與商業秘密一樣,客戶名單也必須要首先符合秘密性,即必須滿足“不為其所屬領域的相關人員普遍知悉和容易獲得”。因此,僅對公知信息進行簡單羅列,只有客戶的姓名或名稱、通訊方式等,并不符合秘密性的條件。但在此應考慮到:信息秘密性與信息的絕密這二者的概念并不對等,前者只是一種相對而言的秘密性,并不對等于信息的完全絕密。不能因為其中部分信息的簡單易查而否定整體信息的不可輕易獲得性。
客戶名單的價值就體現在企業能夠在合理使用后,獲得更多交易機會,降低自身交易成本,獲得更多經濟利益,獲得未掌握該客戶名單的競爭對手的行業優勢。實用性即指客戶名單的可行性,可以解決業務上的實際問題。正因如此,實用性要求客戶名單明確且具體的,而非模棱兩可的,其組成的信息是可以隨時或者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用于企業的日常運營中。
基于實用性和價值性,就必須對客戶名單中的“客戶”進行限定。究竟哪些客戶對于企業來說是有價值的?筆者認為這類客戶必須是相對特定的,即為具有相對穩定交易關系的客戶。因為,第一,這些臨時性的客戶與企業之間沒有建立起長期性、穩定性的商業交易,也就與各類客戶名單侵權案件中的被控侵權者不存在競爭關系,既然沒有競爭關系,也就無所謂“獲得未掌握該客戶名單的競爭對手的競爭優勢”。第二,既然這些客戶僅僅只是臨時的,那么其并不具備隨時可能轉化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可能性,也就不具備使用價值,或者說使用價值極低。
保密性,即企業運用了有效的保密手段將客戶名單獨占、控制起來。為做到合理有效的保護,企業須自覺、有針對性地采取傳統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以保護自身商業信息。因此,要達到最終的獨占控制狀態,一是有賴于各種保護手段的實施,二是靠與義務人訂立相應的協議來約束義務人的行為。通過這兩種保護措施,企業對客戶名單的存放、使用、轉移等均起到了合理有效的保護。
客戶名單要受到商業秘密法律保護,必須要首先滿足秘密性、價值性、實用性和保密性四要件。與此同時,在訴訟過程中,被訴侵權人提出的客戶自愿抗辯也需要審慎分析和討論。另外,在客戶名單商業秘密認定中仍要考慮到特殊情形下的認定。只有將客戶名單與商業秘密之間的關系作出明確界定,才能使得客戶名單收到應有的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