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霞 李福玲 夏 佳
(610000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 成都)
針對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分為契約說、單獨行為說,對于其概念也有不同的說法。我國崔建遠學者認為:“懸賞廣告是指廣告人以廣告的形式,聲明對完成懸賞廣告規定的特定行為的任何人,給付廣告約定的報酬的意思表示。”我國楊立新學者認為:“懸賞廣告是廣告人以公開的形式,要約完成一定行為并給付一定報酬,行為人以完成該種行為為承諾后,有權獲得該報酬的特殊合同形式。我國臺灣地區的王澤鑒先生認為:“懸賞廣告是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每個學者對于懸賞廣告都有自己的理論觀點,但是無論是哪種觀點,都可以將懸賞廣告的同一性總結出來,即懸賞廣告是指當事人以廣告的方式,且以公開向社會宣布的形式,表明對于完成其指定行為的人給予報酬的意思表示。因此,當有人完成廣告中的指定為行為時,廣告人應給予完成廣告的行為人報酬,這是廣告人的義務。可以細說為懸賞廣告分為兩層主要意義:一是指外化的懸賞廣告人的意思表示;另一是指內化的意思表示與指定行為的完成相結合而形成的法律行為。
不同國家對于懸賞廣告的法律規定有所不同,有些國家的法律明確了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有些國家對懸賞廣告了做了大量詳細規定,而我國對于懸賞廣告的規定則較為淡薄。
我國《合同法》司法解釋(二)第三條是關于懸賞廣告的解釋。“懸賞廣告,是指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懸賞人以公開方式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完成特定行為的人請求懸賞人支付報酬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但懸賞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規定情形的除外。”由于我國法律對于懸賞廣告的規定較少,也未指明其法律性質,所以導致司法審判中的不統一。我國臺灣地區的相關法條對于懸賞廣告的規定則在其法條的164條:“1.以廣告聲明對完成一定行為之人給予報酬,為懸賞廣告……。”165條規定:“預定報酬之廣告,如于行為完成前撤回時,除廣告人證明行為人不能完成其行為外,對于行為人因該廣告善意所受之損害,應付賠償之責,但不以超過預定報酬為限。”學者王澤鑒認為依據法條165條懸賞廣告在法律上表意的是單獨行為說。德國相關法律規定第657條規定:“以公開的方式,對實施某一種行為特別是對引起某一結果加以懸賞的人,有義務向實施該行為的人支付報酬,即使行為人未顧慮及懸賞廣告而實施行為亦然。”德國法律對于懸賞廣告的規定細致,對于懸賞廣告的撤回、二人以上協助完成懸賞、優等懸賞廣告等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雖未明確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但其法條已能解決大部分問題。這也就要求我國對懸賞廣告的性質明確,對其法條加以完善。
目前對于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存在兩種學說,一種是單獨行為說,一種是契約說,接下來我將列出兩者的概念:
單獨行為說又稱之為單方允諾、單務約束,指表意人向相對人做出自己設定某種義務,使相對人取得某種權利的意思表示。單獨行為是引起債權債務的依據。在于當事人依據自己的意愿,為滿足其某種物質或精神的需要,在為自己設定單方面義務的同時,當事人放棄給付對價的請求對于他方當事人。所以,單方允諾的當事人無須相對人的承諾,只為自己設定義務,如果當一定行為完成后,可能債務也便發生了。
契約說又稱之為要約說,是指懸賞廣告是廣告人向不特定的發出的要約,行為人按照廣告要求完成指定行為是承諾,此時合同成立;支付廣告中的報酬是履行合同。如果將其性質定義為契約說理論,則究在何種情形方能認為有承諾,學說上也有不一致的說法。有學說觀點認為,行為人準備著手前有意思表示,即為有承諾;有學說觀點認為,行為人一旦著手指定行為,即為有承諾;有學說觀點認為,當行為人指定行為完成后,即為有承諾;有學說觀點認為,行為人完成指定行為后,又有意思表示才為承諾;有學說觀點認為,行為人完成指定行為后,將完成的結果交付于廣告人,始為有承諾。意見分歧,尚無定論。若采單獨行為說,則廣告人所負擔之債務于一定行為完成時,即為發生。具關系明確,合于社會通念,對于交易安全,實有助益。
如果將懸賞廣告的性質定義為契約說的理論,契約需雙方達成合意,對于廣告者來說其發布廣告就是其發出意思表示,而相對人在任何情況下做出的回應行為都是其意思表示;如果將其定義為單獨行為說的理論,則無須判斷行為人在什么情形下為有效承諾,也不用判斷懸賞人與完成懸賞的人他們之間是否構成契約,這樣可以減輕完成廣告內容的人其舉證負擔,當他在向廣告人請求給付報酬時。
筆者認為懸賞廣告為契約說更符合法律的立意。不同國家和地區對于懸賞廣告有不同理解,但是大陸系國家通常認為懸賞廣告是一種合同,只有英美法系國家則將懸賞廣告看作為一種單方行為。
根據我國的現行民法理論來看,債的發生原因有四種情況,分別為契約、侵權行為、不當得利和無因管理四種。由這四種情況組成的債發生的原因的理論體系已經被法學界和社會其他民眾所普遍接受。如果將懸賞廣告定性為契約說后,那么在立法時在列舉的要約中增加普通懸賞廣告即可。因為目前我國《合同法》關于契約行為有非常詳細具體的規定,為此為我國減少立法成本。此種做法,既可以保護我國的民法體系完整,又可以有效的利用我國現有的法律資源。
綜上所述,筆者更支持將懸賞廣告認定為契約說,因為此種學說更符合懸賞廣告立法的本來意圖。對于我國的民法理論體系和在立法體例上來說,其契約說性質更具有構建上的有合理性,從目前來看我國司法實務界都較傾向于此種學說。因此,筆者通過本文分析,得出懸賞廣告的法律性質應為契約說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