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藝葦
(250000 九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 山東 濟南)
中國人世后,將全面履行我國政府所承諾的義務,實施WTO協定。而WTO協定是一個擁有諸多協議的龐雜法律體系,其內容包括了一個最終協定和作為該協定附件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三個總協定和有關的專門協定,學者稱其為“多邊條約群”,WTO規則數量之多,覆蓋面之廣,超過以往任何國家法律的經貿條約,WTO最終協定是以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簽署,而我國目前尚沒有一部正式認可的WTO中文譯本,現有的中文譯本,有大陸、臺灣、香港,其中內容不盡一致。如何在實踐中實施WTO協定的規則,是WTO成員普遍關注的問題之一,在我國人世談判過程中,美國、歐盟等WTO成員一直堅持要求我國在行政執法和司法審判中以直接適用WTO協定的方式履行協定義務。經過艱苦卓絕的談判,直至2001年7月,才在這一問題上最終達成協議,即我國以修改和制定國內法的方式履行WTO協定義務,將WTO協定轉化為國內法并適用國內法的原則。我國加入WTO談判在規則適用上取得這樣的結果也是符合WTO有關原則的。因為WTO并未明確要求成員國將協定內容,直接作為國內法適用,而是要求成員國國內法必須與WTO協定保持一致,以不違反或不低于WTO協定原則和要求為標準,解決國內法存在的問題,WTO以不改變成員國的憲政和法律制度為宗旨。
在以前的審判實踐中,對國際公約的適用完全是根據我國國內立法的規定,一般對國際條約的目的,適用范圍,不作具體分析和界定而徑直適用,沒有將履行國際條約與適用國際條約嚴格區分開來,履行國際條約是對締約國立法上的拘束,即締約國在立法上,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履行條約義務,須按條約的精神和原則善意的給予立法上的保障,而適用條約則是直接引條約的規定解決具體問題。入世后須將履行WTO規則義務,與適用WTO規則嚴格區別開來。具體應掌握的法律適用原則是:適用我國立法機關根據WTO協定修改、制訂的法律法規,新近修改的《專利法》、《著作權法》中部分將WTO的有關內容直接吸收在國內法中,這樣審判實踐中適用國內法的同時,也就適用了WTO的相關規則,對我國法律沒有規定的或者我國法律規定與WTO協定規定不同的,應當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和有關法律原則,參照WTO協定的總義務和基本原則,結合具體案情、慎重妥善處理,遇有適用法律不明的及時上報由最高法院適時作出司法解釋。
我國的民商審判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實行“立審分”、“審執分”、“審監分”,確保了案件流轉過程的公開、透明。變“糾問式”訴訟為“辯論式”訴訟,增加了民商事訴訟的主動性、對抗性:實行“一步到庭”讓當事人舉證在庭、質證在庭、辯論在庭,增加了案件審理中的透明度。應該說這些改革措施和思路是符合WTO規則中關于司法工作要求的。但也應該清楚地看到民商審判工作在案件審理中某些方面與WTO規則的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如當庭認證和當庭宣判工作,當庭認證和宣判不僅是審判方式改革的隘口,也是與WTO規則要求有差距的一個主要表現方面,此兩點直接涉及到當事人認為我們程序是否公正,庭審模式設計是否合理等。因此,人世后我們的審判方式改革,要完善程序規則,設計合理的庭審模式,最大限度地保證程序公正,平等地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使訴訟權利的行使足以防止審判權的濫用,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庭審模式:圍繞著用證據查明案件事實,發現法律真實,使整個訴訟過程更加透明、科學、公正,讓當事人能切實感覺到公正和看得見公正。
庭審方式改革雖解決了當庭舉證、質證問題,但當庭認證并未從根本上解決,大多數案件當事人舉證、質證后,聽不到法官關于認證正確,也讓當事人產生這樣、那樣的懷疑,認證工作的透明度不高,造成當庭認證工作不能如期完成,除與法官的自身素質有直接關系外,也與當前沒有可供操作的認證規則有一定關系。對法官的自身素質問題,通過針對性的培訓、學習逐步加以解決。而對于可供操作的規則的問題,已無后顧之憂,最高人民法院出臺的《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里有明確的認證規則,這些規則雖然是原則性的、綱領性的,但卻是我們法官在對證據是否采信,判斷證據證明力大小的一個標準,只要我們理解了《規定》中的精神,嚴格按《規定》的原則審查判斷證明,基本上能夠當庭認證,不但使認證工作的透明度增加,而且也能讓當事人切實感受到認證過程的公正。
入世前,法律文書的改革已在各地法院開展,改革的總趨勢是增加了舉證、質證部分,加強了說理,較改革前法律文書有較大的改觀。但仍存在公開性不足,說理不透,未通過一定途徑向社會公布等問題。這與WTO的規則是相沖突的,WTO規則中對法院裁判內容的要求是盡可能公開,由于成員國國內規定不予公開的,應給予有關成員以查閱方便。加入WTO后在裁判文書的公開性方商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①公開審理經過,將立案時間、開庭審理時間、次數,合議庭成員名單,主審法官,當事人主體變更情況,起審限延期審理情況,證人出庭情況等一些程序環節在判決書中載明。②公開訴、辯意見,在當事人訴辯意見歸納中要力求完整,準確具體,不偏不倚,對未提交書面答辯狀,僅有口頭答辯的應從口頭陳述的意見給予歸納、當事人有代理人的可將代理人的陳述意見歸納總結,以示對當事人意見的尊重和透明。③公開舉證、質證意見和認證理由,舉證、質證是庭審方式改革的一個主要成果,幾年的實踐證明判決書中增寫舉證,質證環節,能完整地反映審判全過程,客觀地體現了當事人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法院的舉證情況。而在文書中公開法院的認證理由,使審判透明度更高,更是使我們的審判向陽光審判邁進的重要步驟,在文書中展示法官對證據的取舍、判斷理由,更讓當事人心服口服,增加了裁判文書的公信力和可信度。④有步驟、有計劃的將法律文書向社會公布,裁判文書公開是發展趨勢和主流,這在國外已成為一般問題,在我國香港地區,公民憑身份證便可自由查閱裁判文書,我國部分法院嘗試實行憑身份證查閱裁判文書的做法,收效不錯也可利用互聯網,將可以公開的裁判文書編輯上網,供公眾查閱,自覺接受公眾監督,去年最高法院公布一些有影響案件的裁判文書,既為下級法院作出了表率,又向社會展示了公開、透明、公正的一面。入世后,各地法院應在此方面有所設想和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