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宇帆
(637002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 四川 南充)
由于商標對于商品在市場競爭中的經濟價值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意識到商標的重要性,市場主體中有的商家通過搶注商標來獲得超額的經濟利益。目前我國存在著嚴重的商標搶注行為,這種商標搶注行為不但對商標相關當事人的利益造成了難以預估的損失,同時也導致市場經濟嚴重失衡。
商標搶注概念至今有著狹義與廣義之爭,狹義概念指他人搶注在先權利人應用在產品中但是還沒有實際注冊的商標。商標搶注概念廣義闡釋,是指搶注者未經在先權利同意將他人依法享有的權利客體作為商標申請注冊,或者是利用顯著性商標所帶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通過注冊類似商標的方法,應用在的同類產品上的行為。
搶先注冊商標行為的存在正如管仲所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根本原因還在于對利益的追求。從法律角度而言,商標搶注行為同時有著兩種外在表現,即合法與違法。其合法性是指,商標的獲得是商標搶注者通過核準才可予以注冊商標,是符合商標法的規定并受到其保護的。我國立法上還沒有完整的對商標搶注行為性質的認定,而《商標確權授權規定》以“不正當手段搶先注冊商標”來認定商標搶注的性質過于淺顯片面,不宜于司法實務操作,因此需要對商標搶注行為的性質進行清晰的認定。
1.損害在先權利人的權益
我國對商標的保護主要以注冊為前提,對在先使用但未注冊的商標保護較為薄弱,商標搶注者正是以此為契機搶先注冊其它企業或個體正在使用但尚未進行注冊的商標或者以“搭便車”的形式,在不同種類產品上申請注冊其他企業或個體已經具有一定影響力和顯著性的商標,直接或者間接的謀取更多的利益。這種行為不僅對消費者的權益造成了損害,更是對在先權利人智力成果和財產的竊取,這種有失公平和誠信的行為是法律應予以禁止的。
2.阻礙商標制度的發展
商標搶注行為的不斷涌現導致商標法對商標保護顯得力不從心,商標搶注亂象橫生,“搭便車”以及“傍馳名商標”等情況日趨嚴重,同時生產者經營者的商標權益遭到嚴重損害,其所代表的產業發展受到不利影響,商標法與其立法目的之間的距離也漸行漸遠,加強商標保護事不宜遲。
從消費者權益保護角度而言,消費者在選擇商品或服務時更傾向于商譽較好的企業,商標作為一種標簽給消費者提供了識別功能,因為商標所帶來的影響促使消費者在挑選產品和服務時自我限定了選擇范圍,這種有目的的主觀判斷使得交易簡單便捷,免去更多不必要浪費的時間,在權益受到侵害時也更易得到最大化保護。
3.擾亂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商標搶注現象這種具有主觀惡意的競爭行為,表面來看是商標搶注者遵循了合法的注冊流程來獲取商標,實質上是對商標所蘊含的巨大商業價值的覬覦。商標搶注人數量激增的背后是一條完整的商標搶注鏈條,職業搶手們的主營業務就是搶注商標背后所帶來的巨大利潤。
雖然商標搶注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但是可以大致劃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搶先注冊商標,另一方面是搶注非商標客體權利,通過不同搶注形式分類劃分,這種將個別到一般的歸納分析方法有利于商標搶注行為的規制研究。
商標搶注案件中,有關馳名商標的搶注形勢最為嚴峻,根據我國《商標法》第13條的內容,對于馳名商標,無論是仿照、翻譯或者是復制都是對商標的侵權,應予以制止并采用規制手段,可是商標所具備的地區局限性,使得商標的保護只限于有過注冊申請的地方,這意味著某一商標若想擁有和本國同樣的法律保護和專有使用,其必須要做的就是在該國依法進行商標注冊。
由于我國對商標獲取方式規定的是注冊取得制度,對商標的保護依賴于商標的專有權和排他權,導致對于已經使用卻未注冊的商標保護力度相對薄弱。商標搶注者為了得到超額利潤利用商標真正所有人尚未注冊商標的罅隙取得該商標,給在先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由于未注冊商標的保護缺乏相關法律依據,商標遭受侵害時《商標法》難以發揮作用,同時商標使用者對法律知識的缺乏也使得商標在被搶注后不知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在對商標搶注行為的表現形式及其存在的原因進行系統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在規制此類問題上還不夠全面,稍顯薄弱。因此增加商標搶注行為的規制措施是刻不容緩的。論文通過對國外相關規定的借鑒以及我國現實需要提出以下建議。
目前市場環境中商標搶注的發生更偏向于法人與其他機構(法人)之間。正是由于法人和其他組織搶注商標后轉讓的情況屢屢發生,因此對于法人和其他組織在申請商標時進行意圖說明的審查是社會發展的需求也是公平正義的體現。另外對于商標注冊時申請人提供審查的文件材料,應全面真實,只是粗略進行營業執照或合同審查難以明確商標注冊意圖。本文建議可以根據商標具體使用的情況來劃分為“正在使用商標”及“將要使用商標”兩個部分,具體內容可對日本相關規定進行借鑒,這樣才更利于商標制度發展。
不難發現對受讓方提出的第二個要求針對的是已經在商品上使用過的商標,對未被使用的商標并不存在此限制,建議可在《商標法》中增加一項條款:“商標轉讓方在轉讓商標時,若商標已在商品上投入使用,需提供商標使用證明。商標的取得后還未進行在商品或服務商的使用,需上交一份后期將要在某產品或服務中使用的樣品或圖形。若商標轉讓方遞交使用困難,則拒絕其轉讓該商標。”通過這種方式來限制商標搶注者在搶注商標后轉讓尚未使用的商標來達到牟利的目的,也是減少商標搶注行為發生的重要措施。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信用所代表的意義越來越多,因此建立黑名單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將商標搶注提升到信用監管范圍內,對于符合商標搶注行為的,一旦認定其注冊商標的主觀目的為惡意,限制其在一定年限內不得再次注冊商標。商標搶注黑名單制度的建設,不單單只限于信用監督強度的增加,在預防警示和懲戒方面也應當逐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