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文濤
(261041 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民政局 山東 濰坊)
隨著新時期婦女全職工作在婚姻家庭中的盛行,我國許多婦女的權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婦女在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基本權益也得不到保障,這值得全社會的思考。
當家庭與社會的關系出現分歧時,全職家庭主婦權利的保護自然取決于婚姻的存在和對丈夫的理解和認可。然而,由于各種因素,婚姻是不確定的。全職家庭主婦的生活條件不能完全取決于丈夫的婚姻安全。今天,在追求兩性平等和鼓勵婦女不確定的獨立中,婦女有權選擇進入社會和工作場所,自由返回家庭和教育子女。國家和社會也應為這些婦女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目前,婦女選擇全日制家務勞動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對婚姻家庭中全日制成員的合法權益的法律保護。這不僅使人們擔心婦女在現實生活中的全職工作,而且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婦女發展的自由。
婦女選擇離開工作,回到家庭作為婚姻和懷孕之間的分界線,大多數婦女懷孕。一般來說,婦女至少需要一年或更長時間從懷孕到嬰兒和兒童的早期基本護理。在這一時期,婦女除了參與必要的娛樂或個人接觸外,很少參與社會活動。一旦一個女人選擇了一份全職工作,她幾乎把她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她的家庭生活中。長時間的繁重家務會破壞他們的工作技能。此外,全職家庭主婦在職業活動中缺乏相關的社會互動,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總之,這些因素極大地影響了婦女的再就業。因此,全職家庭主婦面臨著返工、融入社會的巨大困難和障礙。
家庭暴力是婦女在婚姻中侵犯個人權利的普遍現象。沒有經濟和社會地位的全職家庭主婦比職業婦女更容易在婚姻中遭受家庭暴力。由于職業婦女經濟獨立,社交圈大,面對家庭暴力或威脅,她們經常尋求同事和朋友的幫助。他的社會經驗和勇氣也使他能夠尋求公眾救濟和其他途徑。然而,全職家庭主婦長期以來一直局限于家庭.由于社交圈有限、缺乏社會經驗和對男性生存的依賴等因素,當我遇到家庭暴力,尤其是“冷暴力”時,我不知道也不敢。尋求他人或社會的幫助。有些婦女長期遭受身心虐待。在精神疾病的折磨下,他們往往采取自殺、犯罪等極端行為來緩解和引發嚴重的社會問題。
由于缺乏全面調整的有關法律、法規保護全職家庭主婦在婚姻和家庭的利益,很難有效地保護全職家庭主婦的經濟利益,它不適用《婚姻法》第四十條的規定時適用。在當前物權法的當前婚姻法規定的夫妻,丈夫的收入只能劃分為夫妻共同財產,離婚,但妻子的家務是不算在其中,事實上否認經濟和財產的價值做家務。在實踐中,夫妻共同財產較少,離婚后女性的生活水平難以保障。在當今社會,女性在離婚后的生活中比男性面臨更大的困難。考慮到公平原則,法律還應規定合理的國內工作評價標準和經濟補償制度。
從國家層面來講,保護婦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未確定權益的最有效途徑是通過立法。一方面,立法承認家政工作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有利于保護全職家政人員的財產利益,避免全職家庭主婦因社會地位的缺失而享受一定的社會待遇。另一方面,它也有利于婦女的自決和對她們平等、自由和全面發展的基本權利的保護。中國應適時建立家庭勞動補償制度和配偶贍養制度。為了確保離婚婦女有足夠的財力在經濟復蘇期間支付必要的費用,中國還應建立配偶支持制度。雖然現行的《婚姻法》第42條規定,“離婚后,一方將難以生活”。在困難時期,應從他們的個人財產(例如住房)獲得適當的援助,但這種一次性援助不同于“贍養費”。此外,談判或法院判決的結果往往具有象征意義,使得很難確保婦女在離婚后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水平,更不用說支持她們重返工作和社交生活。
在保護全職家庭主婦合法權益方面,社會應該積極認識和評價全職家庭主婦。社會公益組織,特別是以婦女為主體的社會公益組織,應當積極維護婦女的權益,積極開展相關的社會活動,幫助全職家庭主婦實現家庭與社會的聯系。一些適合他們的兼職工作應該得到一些優惠待遇。當全職家庭主婦重返工作崗位時,企業和其他雇主也應該給予一些支持和幫助。全日制家庭主婦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關社會團體可以給予法律援助、物質援助和精神支持。特別是,法律援助不僅可以用于離婚,也可以用于婚姻。積極幫助職業家庭主婦處理家庭暴力,依法保護全職婦女的合法權益。
全職家庭主婦放棄職業追求,放棄社會人際關系,甚至放棄社會保障,回歸家庭,犧牲自我發展的機會,應該受到家庭的尊重和理解。我們應該改變傳統的家庭法人觀念,賦予婦女在經濟社會交往中應有的權利和地位。需要明確指出,全職家庭主婦的婦女沒有收入,但她們并不依賴丈夫。丈夫創造的價值不完全是他自己的,而應該是他妻子的一部分。因此,有必要給予全職家庭主婦合理的經濟補償權。此外,丈夫應積極參與家務勞動的條件下,實現真正的互助意識,共同營造和諧幸福的家庭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