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玲
(050081 河北世紀聯合律師事務所 河北 石家莊)
法律意識是人們對法律知識所呈現的一種心理態度,是公民在長期生活于法治社會所形成的意識形態,公民法律意識的塑造是法制社會進一步發展不可或缺的內在力量。伴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國家越發重視對公民法律一時的培養,公民良好的法律意識也能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不斷加快,是對我國整體法制水平的一種有效的衡量。
就目前來說,我國公民社會主義法律意識相對較弱,并且片面性較強。盡管隨著我國法制社會的不斷推進,很多公民的法律意識開始走向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形態,但是還存在大量的公民對法律的認識度較低,當碰到具體法律世界的時候,很多人不能做出正確的評價。法制社會的建設,可以很好地從外部催人們的各種行為進行相應的約束[1]。但是拋開主觀看客觀,公民的主觀意識需要與外部力量進行很好地融合,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公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加快推進傳統法律意識離開歷史舞臺的速度,推進我國法治社會的健康發展。
第一,很多公民對我國憲法并不能很好地認識,只有很少的公民對憲法的內容有所解讀了解,大部分公民只知道憲法是我國根本大法,就其實際內容缺乏足夠的了解,甚至有一部分公民并不知道憲法作為我國根本大法的地位。第二,公民對法律整體意識存在嚴重的偏激現象,大部分公民僅僅具備較好的刑法意識,因為其與刑法直接相關。因此,對其他法律認識的缺乏,就不能很好地保障其自身的合法權益,法律的存在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作用,法治社會的建設步伐被嚴重延緩。
在我國公民中青少年占據較大比例,法律意識的養成需要從小開始,但是我國青少年法律意識相對比較薄弱,這就嚴重影響法制社會的構建。根據統計資料可以發現,我國未成年法律數據不斷增長,并且其犯罪的類型也呈現多樣化。青少年作為國家未來發展的主干力量,法律意識的缺乏導致其走線社會的低端,這樣不僅損害其自身發展的,而且影響其家庭和諧,最終阻礙社會穩定發展,法制社會建設步伐進一步延緩,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展。
盡管我國公民法律意識相對較弱,但是公民對現行法律總體呈現肯定的態度。社會精神文明健身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國家對精神文明建設得重視度不斷加大,公民法制觀念也開始扎根于其思想發展中。分析我國目前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現狀,公民對法律的頒布及運行總體呈現肯定的態度,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在公民思想上占據了主體地位,越來越多的公民開始關注各種法律,而不只是對刑法進行關注,盡管面對具體的法律問題,公民的評價既存在理性的一面,又不缺感性的一面,但是對于法律的認識基本是認可的。
法制是法律關系的具體制度,是國家采用法律進行國家治理的重要形式,法治需要根據具體的法律制度進行執行,因此,對于我國法制建設來說,其對推動社會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其不斷地完善能夠推進社會穩定發展。法制建設的推進,需要對現存的法治體系進行健全,這樣才能實現依法治國的目標。首先,要進一步完善立法環節,將更多關系公民利益等方面的法律事實進行立法[2]。其次,要更加重視法治體系構建中的重要關節,對法治體系重點環節的進一步完善,是構建法制社會的根本力量。再者,要進一步提高執法人員的整體素養,法律的有效執行,需要人起到主導作用,因此,對執法人員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法律執行的效果。最后,加強法律制度的監督環節。立法執法環節需要人員的監督,這樣才能保證法律制度的健康推進。
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途徑多種多樣,而法制宣傳教育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通過法制宣傳教育,可能讓公民實時有效的了解法律的變化。首先,相關法律部門可以通過對法律知識進行文本式的發放,讓公民可以自己進行學習,提高公民主動學習法律知識的意識。其次,相關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在廣告欄里進行法律文件的粘貼,讓公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法律動態,公民可以在閱讀招聘廣告等內容的時候隨時閱讀法律相關文件。再者,法律部門可以設置一些專門的法律咨詢機構,免費供公民進行具體法律事件的咨詢,從而更好地提高公民自助學習法律的意識。最后,政府部門可以定期進行一些法律知識方面的活動,積極引導公民參加,從而對法律進行更好的宣傳,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
法律執行效果直接影響公民對法律的認識,由于一些機關部門工作作風不良,導致法律執行欠公平,這樣就間接地導致公民對法律持懷疑的態度,公民主動學習法律的意識被削弱,影響了公民法律意識的塑造。因此,國家不僅需要從基層公民身上滲透法律,也需要對上層執法部門進行嚴管約束,促進其執法公平公正,保證執法人員依法行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對公民的權益進行有效的維護,也提高了公民學習法律知識的積極性[3]。除此以外,還需要加強公民監督權的實施,從而促進執法人員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風。
公民遵紀守法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隨著國家對法治社會建設步伐的推進,公民法律意識的培養尤為重要。要通過多種措施,不斷加強公民法律意識培養,從而保證我國法治社會建設的推進,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