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方方
(450008 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河南 鄭州)
公路管理部門系公路的負責人,具有公路的管理養護職責,其在規劃建設公路時,應當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在日常管理中,對于道路兩旁堆放的影響駕駛人視線的障礙物,應當及時清理;對于易發生事故的交叉路口,應當設置足夠的警示標志。若公路管理部門未做到合理規劃、妥善管理,因而發生交通事故,該公路管理部門應當對受害人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
2013年5月22 日,案外人魏某駕駛拖拉機沿桐柏縣安棚鎮大倪崗村秋樹莊村的村村通公路自西向東行駛至與洛堿路時,與沿洛堿路自北向南行駛的原告劉某駕駛的無號牌兩輪摩托車發生碰撞,致使劉勝元及摩托車乘坐人羅某受傷、摩托車損壞的道路交通事故。公安交警部門的交通事故責任書對道路和交通環境情況認定為:現場道路為瀝青路面,T字交叉路口,視線差。對事故形成原因分析為:魏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無號牌手扶拖拉機進入道路,未讓道路內的來車優先通行;劉某未取得機動車駕駛證駕駛無號牌的兩輪摩托車在道路上行駛,對道路情況觀察不周,采取措施不力,未確保安全,認定魏士山承擔主要責任,劉勝元承擔次要責任。訴訟期間,劉某通過公證機關對事故發生路段進行現場資料采集,經測量,路旁土堆高度1.8米,該岔路口未設置“T形交叉路口”標志。劉某、羅某認為桐柏縣農村公路管理所、桐柏縣順達養護工程有限公司對道路管理不力,未能排除障礙,未設置明顯的警示標志,在該起交通事故中負有責任,應當對其損害承擔賠償責任,故提起訴訟。
(一)公共道路妨礙通行致害責任的責任主體
此類責任主體有二:一是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二是公共道路管理部門。根據《公路法》第46條規定,任何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均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公路法》第43條第2款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門應當認真履行職責,依法做好公路保護工作,并努力采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公路管理水平,逐步完善公路服務設施,保障公路的完好、安全和暢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03條第6款規定:“其他影響交通安全活動的,由道路主管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并恢復原狀,可以給予罰款;致使通行的人員、車輛及其他遭受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可見,公共道路管理部門具有保障公共道路安全和暢通的法定義務。因此,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并導致他人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失的,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或者公共道路管理部門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二)公共道路妨礙通行致害責任的歸責原則
前述兩個責任主體應分別使用不同的規則原則,即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道路管理部門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理由為:一是《公路法》第46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公路上及公路用地范圍內擺攤設點、堆放物品、傾倒垃圾、設置障礙、挖溝引水、利用公路邊溝排放污物或者進行其他損壞、污染公路和影響公路暢通的活動”。因此,任何法人、公民和其他組織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即應承擔侵權責任,而其有無主觀過錯則在所不問。二是公共道路本身屬于構筑物。《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16條“物件致人損害的賠償責任”中,即是道路作為構筑物之一予以規定的。從《侵權責任法》的體系來看,該法第85條關于建筑物、構筑物管理瑕疵責任適用過錯推定規則。因此,公共道路妨礙通行致害責任中道路管理部門承擔侵權責任亦應適用過錯推定規則,即適用過錯責任歸責原則。
一般來說,應當首先由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品的行為人負責,因為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直接控制、管理物件,因此其有能力預防損害的發生,從經濟上最有效率。兩個責任主體之間是連帶責任、按份責任還是補充責任?司法實踐中一般按照按份責任處理。多數人意見認為: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物品與道路管理瑕疵造成受害人的損害,系共同因果關系,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與道路管理部門相互之間承擔按份責任比較適當。
確定道路管理部門是否存在過錯,就是看其是否已盡到相應的注意義務。確定是否盡到了相應的注意義務,應當從道路管理部門注意義務的性質、巡查能力以及其在堆放、傾倒、遺撒行為發生前后所采取的防范制止措施等,確定其是否已經盡到該義務。
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對其在公共道路上堆放、傾倒、遺撒妨礙通行的物品致人損害的,其主觀是否存在過錯不影響其侵權責任的成立。但《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2條第2款規定:“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確定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時,受害人有重大過失的,可以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賠償責任。”《侵權責任法》第26條亦規定:“被侵權人對損害的發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權人的責任。”因此,即使公共道路妨礙通行致害責任中堆放、傾倒、遺撒行為人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受害人的重大過失亦可減輕賠償義務人的責任。
本案交通事故的發生系多因一果,除了兩個駕駛人的駕駛行為不當之外,桐柏縣農村公路管理所作為負有管理職責的單位也有一定過錯,主要是事故路段沒有設置足夠的警示標志和交叉路口堆放土堆遮擋了駕駛人的視線。本案中,桐柏縣農村公路管理所系事故發生地公路的管理單位,其未設置足夠明顯的警示標志,未按照規定設置“T形交叉路口”標志,未對道路兩旁遮擋駕駛人視線的土堆進行清理,存在一定過錯,應當承擔一定責任。公安交警部門對該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僅解決了拖拉機駕駛人與摩托車駕駛人在此次事故中的過錯及責任問題,并未涉及桐柏縣農村公路管理所的過錯及責任問題,但未涉及并不代表就不存在,故不能以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中未涉及桐柏縣農村公路管理所的責任而認定其就沒有過錯、不承擔責任。再者,該路段系事故易發路段,沒有足夠的警示標志,對交叉口兩旁土堆不進行處理,以后還會發生類似事故,基于公共安全的考慮,道路管理部門也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對公共道路妨礙通行致害責任中公路管理部門應承擔的賠償責任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受害人、侵權人等的關系進行了探討,明確各方的責任與義務,具有一定的實際與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