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萍
(314001 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檢察院 浙江 嘉興)
隨著就業壓力的不斷增大,求職者為了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遍投簡歷,只要是符合自己意愿的招聘信息,不放過任何機會;要是最終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那就更是挖空心思,努力工作,從而往往忽略或麻痹工作中存在的種種刑事法律風險。筆者在司法辦案工作過程中,發現很多在職工作者或者應屆畢業生,由于種種原因,最終觸犯了刑法,需依法被追究其刑事責任。
(1)應聘到某財富投資管理公司分公司任經理,最后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小李2016年3月開始入職某財富投資管理公司分公司并擔任該公司的負責人。在工作期間,小李知曉了所在公司營業范圍內并不包括融資業務,而所在地很多投資公司也無權融資但仍在從事這塊業務。小李就按總公司的要求,發宣傳單、推薦介紹、口口相傳,以7~16%的年收益率為誘餌,以公司的名義銷售各種理財產品,向社會公眾吸收資金3000余萬元,給存款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0余萬元。小李的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需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是指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律規定,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通過媒體、推介會、傳單、手機短信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并承諾在一定期限內以貨幣、實物、股權等方式還本付息或給付回報,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單位或個人。
因市面上的投資管理公司都是如此操作,未經有關金融管理部門批準進行融資,我們公司也可以做,我也可以做,我只是根據公司安排工作。但正是如此想法,讓有些單位、有些人有可趁之機,最終造成存款人直接經濟損失。
(2)應聘到某裝飾公司任經理,最后以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小董2016年8月初到某裝飾公司任該經理,為拓展公司業務,在QQ群內向他人購買所在地樓盤業主信息,同時,也向朋友、領導索要他人個人信息,最后從他人處共獲取了公民個人信息26173條。小董的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需被追究刑事責任。
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是指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或者竊取、以其他方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包括公民的姓名、學歷、工作單位、住址、電話號碼等能夠識別公民個人具體身份或者隱私的信息、數據資料),情節嚴重的(包括出售或非法提供給他人,被他人用以實施犯罪,或造成重大經濟損失,或者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數量較大等情況)。
看似無辜的行為,一個青年,只為更好工作,發展更多客戶,向他人購買和要了2萬多條的公民個人信息,但當你每天有接不完的騷擾電話,當你的名字、電話、住址、學歷、家庭情況等隱私、信息陌生人清清楚楚,你作何感想?
(3)應聘到某網絡科技公司任職,最后以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銷售假藥罪、詐騙罪被追究刑事責任。
小王、小張、小明三人2016年6月大學畢業后,均應聘到某網絡科技公司工作做微商,公司向其分發了大量蘋果手機用于工作。他們最先的工作是通過關注網紅微博等,再實時更新自己蘋果手機中的“網紅”微信號,讓他人以為該微信號是網紅的真實微信號,就加為好友。當微信好友加到一定數量后,他們就在運營的“網紅”微信號朋友圈內放其他微信號的二維碼,而該微信號是用于銷售公司產品的。這樣的操作,讓人認為是“網紅”推薦的微商和產品,有利于產品銷售。根據該公司領導安排,小王負責銷售小視頻,小張負責銷售減肥藥、肉毒素等美容產品,小明負責銷售提供他人開房記錄、他人定位信息、公民個人信息等“黑科技服務”以及幫忙制作各類證件、開通各類貸款服務。經查,小視頻是淫穢視頻,減肥藥、美容針均是假藥,所謂的“黑科技服務”等服務均是虛假的。小王、小張、小明的行為分別構成販賣淫穢視頻牟利罪、銷售假藥罪、詐騙罪,需被追究刑事責任。
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是指以牟利為目的,出售淫穢的書刊、視頻、圖片等。
銷售假藥罪,是指銷售《藥品管理法》第48條規定的屬于假藥和按假藥處理的藥品、非藥品。其中,最常見的是未經國家批準即生產或進口的肉毒素等美容針,和使用未取得批準文號的原料藥生產的減肥藥等。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是他人產生錯誤認識,使他人作出錯誤的財產處分,從而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剛踏入社會,小王、小張、小明就接受了人生考驗,眼見每天工作就是拿著手機玩,還有提成可拿,當發現公司銷售的產品有問題時,想想工作簡單,提成又高,自己又租了房子,一時半會也走不了,就一直工作吧,反正公司領導都不怕,我們打工的會有什么問題?
1.一旦認定工作中有問題,無理由立即辭職
就像上面所說的小李等人,在工作過程中均可以發現公司存在一定違法行為,但為了高工資,為了工作輕松,為了已租的房子等,抱著僥幸的心理,繼續工作,結果被追究刑事責任。所以求職者在應聘前要充分調查用人單位,入職后保持清醒頭腦,一旦發現工作有問題,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必要時果斷離開。
2.加強法律意識,提供就業安全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國家,作為國家的一份子更應該知法、懂法,明確法律規定的我們的權利和義務,知道用法律來維護自己合法權益,更要知道用法律來約束自己的行為。因此,我們要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學習與之相關的法律知識,不斷積累法律方面的知識。而學習法律也有很多途徑,閱讀有關法律知識的書籍,看有關法律的法制欄目和道德觀察等節目,觀看有關法律的電影等。
3.以案釋法,加強刑法宣傳力度
作為法律工作者,在工作的同時,更要選取具有重大典型教育意義、社會關注度高、與群眾關系密切的案件向社會公眾來詮釋法律,真正做到以案釋法。各部門和法律工作者需加快建設和落實典型案例篩選發布制度、建立以案釋法媒體傳播制度、建立以案釋法宣傳講解制度、建立以案釋法整理編輯制度、建立以案釋法新媒體宣傳制度、建立以案釋法律師宣講制度等,進一步提供公民的法治意識。
作者簡介:
施燕萍(1983~ ),女,漢族,浙江嘉興人,本科。研究方向: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