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畜牧獸醫局,甘肅成縣 742500)
隨著畜牧產業的振興與發展,農村養殖已普遍脫離了農耕時代的經濟烙印,千家萬戶的散養方式被相對集中的規模化養殖所取代,由此帶來的畜禽糞污相對集中過剩,種養生產脫節引起的農業面源污染的問題也愈加凸顯。一方面是農業用地化肥過量使用,導致農產品品質下降;另一方面是畜禽糞污處理不科學、使用不便而帶來的相對過剩。當前農村普遍存在著畜禽飼養場與農戶居住地相連,或靠近公路,或鄰近河道的情況,有的甚至在自家院落搭建養殖場。不僅動物衛生存在隱患,疫病防控難度加大,極易引發疫病散播流行,而且飼養場對周邊環境不可避免帶來污染隱患。現根據當前農村普遍存在的畜禽飼養場建設現狀,客觀剖析糞污處理中出現的問題及其內在的原因,從而提出今后畜禽養殖中的糞污資源化利用建議。
飼養場多鄰近公路、河道或建在農戶相對居住的集中區,無屏障可言,防疫條件差,疫病防控難度加大,環保配套設施設備因陋就簡,環境污染隱患大。
養殖量隨市場行情浮動,糞污處理池以建場初期的規模設計,養殖量上浮后往往出現糞污清運不及時,糞污因雨水外溢污染環境導致周圍群眾不滿。多數飼養場農業用地局限于自己的承包地,未配套足夠消納養殖糞污的種植業用地,糞污處理主要靠周圍用地戶拉運,拉運時間也取決于農作物播種時間,糞污清理無計劃性。
據推算,一般農村養殖場清運糞污時間取決于糞污池容量、堆糞場大小和農作物播種時間。春秋兩季是農業主要播種期,由于春秋播種季氣溫一般偏低,微生物發酵時間延長。農村多數飼養場糞肥從飼養場貯存到農田堆積發酵時間一般不超過45d,而污水發酵時間受沉淀池容量和農田用水需要,一般不超過90d。自然情況下無氧發酵少于60d或有氧發酵達不到180d,很難殺滅糞便和污水中的有害菌、蟲卵和植物種子,糞污中有益菌也不能充分降解有機物為土壤中植物根系收利用。
有條件的大型養殖企業在過去享受的畜牧養殖項目建設中側重于辦公室、職工宿舍、畜禽圈舍、飼料加工設備、運輸工具、種畜禽的引進等生產資料和生產要素的成本投入與核算,而忽略了環保設施的投入和成本折舊,從政策支持導向上對環保建設有所疏忽。
使用極不便利,而農村有機肥加工廠建設滯后,為化肥的濫用創造了條件。農家肥雖然肥效持久有機質豐富,但使用量大,一般糧食用地都在3000kg/667m2以上。由于農村外出務工影響和農業效益低下等原因,勞動力缺乏已司空見慣,僅靠人力拉運極為不便,多數還要靠農用車拉運,對于液狀有機肥還需要帶有密封容器的設備來運輸,無形中增加了使用難度。因此,在農村投資建設有機肥廠,提高有機肥質量和使用效率已刻不容緩。
(1)許多鄉村對畜禽養殖場的建設用地未納入統一規劃,即便有統一的規劃,也缺乏相應配套的公路、飲水設施和電力設備。農戶養殖場選在距公路、河道附近的區域主要是占用交通便利的條件和取水方便的優勢,以降低基礎設施投入成本。
(2)農村土地租賃費用隨著城鎮化建設的速度加快而逐年增高,流轉他人土地代價大,成本高昂。農村現租賃成本一般在600元~1000元/667m2,且先付款后用地。就產業而言,受市場影響,養殖比較效益趨于平緩,無暴利可取,因而土地增值潛力不大。考慮到成本回收率,農戶更樂意在自家土地上投資。
(3)對養殖場污水處理后的排放存在觀念上的誤區。認為通過三級沉淀池凈化后流出的水視為“凈水”,多數短期沉淀后直接還田;個別農戶將畜禽飼養場與發展庭院經濟等同起來,直接在自家院落搭建蛋雞舍,有的甚至利用屋頂空間搭建,直接忽視了動物防疫條件。
(4)飼養場環保設施設備和技術普及率低。主要是養殖業投資回報率受市場影響大,利潤空間有限,高投入也易發生資金沉淀。
(1)在畜禽養殖量相對大的縣鄉普及配套修建與農業用地相匹配的有機肥加工廠或生物沼氣站,解決農村飼養場出現的畜禽糞污發酵不徹底和農家肥的使用不便問題。據測算,農業用地有機肥使用的空間極大。以豬當量測算:在育肥豬場,每出欄1頭豬的產糞量為2.1kg/d×110d=231kg;污水產生量為10kg/d×110d=1100kg,糞污總量為1331kg。而農業用地中施肥量需求最低的糧食作物用地需農家肥約3000kg/667m2,折合2.25個豬當量,則每6666.67hm2耕地至少可消納22.5萬個豬當量畜的糞污量。因此,農村配套有機肥廠銷路十分廣泛。
(2)在農村飼養場普遍推廣雨污分流、干濕分離和人工干清糞的技術,倡導農牧結合、生態養殖的發展理念,使農村生活和農業生產呈良性發展。
(3)業務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養殖場動物防疫條件的審核和環境監管力度,逐步取締家庭院落式養殖場,確保人畜安全和環境整潔。
(4)發改部門對畜牧養殖項目的財政資金用途上應重點向回收率低的環保設施建設傾斜;信貸部門在資金上應積極支持養殖企業向種植和能源、肥料生產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