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農林局畜牧獸醫科,江蘇常州 213200)
病害生豬規范的無害化處理可避免病畜及病害肉制品流入市場,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病畜攜帶的病原體會造成更多的牲畜患病,帶來更多的經濟損失;病害肉制品流入市場被人們誤食后會造成身體不適,帶來對健康的危害,造成社會恐慌;職能部門的監管不力,沒有很好履行監管職責,損害政府公信力。可見,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政府的形象塑造,畜牧業的健康發展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江蘇省在生豬養殖和屠宰方面建設取得一定成績,逐漸由傳統散養型方式向規模集約型過渡轉型,飼養規模為1~2頭的養殖戶已不多見,但是養殖場的標準化程度依然不高,低、小、散的生豬養殖場還是很多,盡管對生豬屠宰場進行清理整頓,對保留的生豬屠宰場進行提檔升級改造,但仍存在用焚燒爐對病害生豬進行無害化。并且,近年來生豬疫病流行和暴發,使得監管部門對養殖戶的統一管理仍存在很大難度。部分養殖場的基礎設施薄弱,防疫觀念落后,甚至存在泔水養豬的現象。落后的養殖技術、手段和較低的養殖成本使得生豬養殖環節的疫情暴發的概率大大增加,給畜牧業發展帶來嚴重隱患。
由于目前常州市專門的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無害化處理場所還在建設中,各地對病害動物及其產品主要采取深埋或焚燒措施,近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加快,致使病害動物及其產品無地可埋,加上有些養殖戶動物防疫意識淡薄,導致病死畜禽不規范處置,這種情況在城郊尤為嚴重。
染疫動物在運輸和暫存過程中,一是普遍存在沒有采用密閉和防泄漏運載工具運送和極不規范冷藏冷凍保存,導致染疫動物及其產品的污物流出或病菌經空氣散播;二是普遍存在活體運輸,不僅造成糞尿污染,一些烈性傳染病還可能增加疫情擴散的風險;三是染疫動物運輸后,污染后運載工具沒有及時消毒和清洗,導致疫情擴散蔓延的可能。四是暫存收集稱重登記中存在多次解體搬運,工作人員衛生防護不到位。
在生豬的養殖行業中,并非所有的養殖場均配備標準無害化處理設施,甚至部分規模較小的養殖戶缺乏無害化處理設施,將病死生豬就近扔到糞化池或沼氣池,更有甚者,不顧他人利益,隨意丟棄或就地掩埋,沒有經過消毒處理的病尸不僅會造成環境污染,而且攜帶的細菌會誘發難以預測的疾病,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給動物疫病防控留下較大安全隱患。
為促進生豬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有效防控重大疫情發生,保障動物衛生和動物肉制品質量安全,根據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生豬規模化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補助相關工作的通知》(農辦財〔2011〕163號),明確提出對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病死豬進行無害化處理費用為每頭80元。國家要求全國所有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無害化處理病死豬,無論成年豬,仔豬均享受每頭80元補助,然而現實情況是仔豬的死亡率遠遠高于成年豬的死亡率,成年豬的養殖成本高于仔豬且處理所需經費卻遠高于仔豬。如此看來,一刀切的補助標準不夠科學。
國家出臺的政策文件針對符合國家標準的養殖場,一些地方還規定必須取得動物防疫條件合格證的規模化養殖場才可以享受國家補助。當前,存在相當數量的養殖場無法滿足國家標準,因此無法享受國家補助。很多生豬死亡未能被納入國家補助范圍,因此養殖戶冒著遭受處罰的風險對病死豬進行不合規定的處理,造成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較大隱患。
我們現要盡快從傳統散養型向規模型養殖完成過渡轉型,加快生產方式的升級,推進畜牧業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更要堅持用生態循環農業的理念指導畜牧業發展,重點培育規模化的龍頭企業,將經營方式由單純的生產向生產、加工、銷售全面協調發展轉變。發揮畜牧業的輻射帶動能力,重點推廣“公司+養殖戶”或“公司+合作社+養殖戶”合作模式,用公司先進的飼養技術帶動落后的養豬散戶。同時推廣全產業鏈經營模式,走自繁、自養、自宰、加工銷售一條龍經營模式,拉長產業鏈,擴大企業規模。針對病死生豬處理量增加,我們要加快推進無害化處理中心和收集暫存體系建設,無害化處理中心,將所有的病害生豬進行統一收集并處理。一方面減少小型養殖場的無害化處理成本,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有效管理,減少人力物力財力,使生態循環解決得更徹底。
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4〕47號),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將責任主體明確落實到企業,增強企業和個人的責任意識;政府職能部門加強對病死生豬的無害化處理的重要認識,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要切實履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加強對企業建立和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工作的指導督促和監督檢查;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媒體,網絡和發放相關宣傳冊等方式對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進行宣傳,作為媒體要加強宣傳并作正面引導,積極營造良好的監管氛圍并及時曝光違法行為。
可以廣泛吸取多方建議,傾聽農戶及企業聲音。針對成年生豬和仔豬采用不同的補償制度,積極探索病死生豬的回收處理,改進已有的補償機制,將補償范圍擴大,對按規定自行進行無害化處理的農戶,經衛生監督工作人員確認后,可上報得到國家補貼。政府要加大力度做好財政預算,將進行無害化處理所用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
生豬無害化處理本身涉及多方面領域,與生活、健康、經濟等方面都息息相關,可謂是牽一發動全身。要本著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從體制和機制兩方面入手為這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政策保障,組織保障,資金保障和人員保障,與公安、工商、城管、媒體多方協同管理,形成合力,建立有效且全面的監管網絡。政府要起好帶頭作用,各部門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政府可從以下方面著重考慮:一要加強宣傳教育,從思想源頭督促養殖屠宰企業的規范運作。二要細化落實相關工作,使工作痕跡化,采取科學技術監管。三要增大違法成本,會同司法,公安,工商銜接工作,及時通報相關信息,形成監管合力,提高打擊力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凍堅冰也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我們要堅持,才能有效把好吃肉的安全關,才能確保畜產品的監管體系有效運轉,才能保障畜牧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未來,從養殖到屠宰加工生產,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工作必須嚴格按照農業部關于《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的通知(農醫發〔2017〕25號)精神執行,加強完善病害生豬的無害化處理各環節規范化建設和監管。制訂無害化處理相關政策爭取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出臺病害動物及其產品回收,無害化有償處理等相關政策,完善激勵機制和處罰辦法,促進全社會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規范有序開展。既滿足人與環境友好發展的要求,也滿足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要求,同時保證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
參考文獻
[1]陳云堂,李國斌.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的思考[J].湖北畜牧獸醫,2015,36(4):63-64.
[2]段鵬.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中存在的問題與建議[J].獸醫衛生,2014,(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