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節市液氮站,貴州畢節 551700)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古語一句,道出了飼草飼料對養畜的重要性,飼草業市畜牧業發展的基礎。畜牧業的發展,沒有充足、優質的飼草飼料,不管品種多好,防疫體系怎樣健全,由于牲畜缺乏其正常生長發育、繁殖所需的物質基礎——飼草飼料,一切都將成為泡影。特別是對存欄具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大戶、養殖小區、養殖場等,優質飼草飼料的供給顯得更為重要。
隨著養殖業的發展,養殖大戶、養殖場的增多,牲畜存欄數的增多,實際工作中一個主要的問題——飼草飼料供應不足或調余補缺難以處理的情況出現了。這個問題處理得好壞,直接影響到畜牧養殖效益,關系到養殖大戶、養殖場的存亡,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草業——人工種草、草地管理與利用、牧草加工調制、飼用農作物生產等應運而生。發展畜牧業要根據各個養殖戶、養殖場的發展方向、養殖品種、養殖規模、各地海拔、氣候、土質、水源條件等,去選擇適宜種植的牧草品種,確定播種方式和利用方式,盡量避免單一品種種植過剩或不足,禾本科豆科搭配失調或種植方案欠妥,季節性優質青料緊缺等情況出現,特別是牲畜存欄數較為密集的養殖場,必須堅持“以畜定草、草畜搭配、草隨畜走、草為畜用”的原則,根據所養牲畜種類的營養特點和要求,初步估算出每天到一年所需的優質牧草量(一般每個牛亶為牲畜每天需要10~15kg干飼料或20~30kg青草),再根據所選擇牧草品種年畝產量,合理規劃出草業生產地面積,牢固樹立“草當糧種”的思想,精心種植,精心管理,是當科學利用。要注重草料的貯存,從而避免有畜無草或有草無畜的現象發生,確保所養牲畜一年四季駿有足夠的優質飼草飼料平衡供給。“以畜定草”利于調動生產的積極性,變被動的靠天養畜為主動式的建設養畜,飼養規模主要由市場調節。同時,家畜對飼草飼料的穩定要求也會促進草業的發展,對草產品的高效利用也能加速家畜的改良步伐,提高畜產品的質量和效益。
發展畜牧業,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畜(禽)和草地。而草地又是最重要的物質基礎,要使畜牧業保持應有的水平,首先應使草地保持良好的生態。優良的草地應該是“仔畜量盡可能大,牧草產量高,營養豐富,適口性好,再生能力強,利用年限長,草地抗逆性、抗病性強,能嚴密覆蓋土地,保持水土,沒有土壤侵蝕和流失的現象。”
發展草業能提升畜牧業乃至整個農業的水平,草業發展不但促進畜牧業發展,而且可以促進種植業和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草業發展不僅可以促進地方經濟,而且具有攔截雨水,減輕城市內澇,防止水土流失的新功能。
天然草地有4-5個月的枯草期。冬末春初,由于青飼料緊缺,草食家畜就只能靠食用營養價值極低的干秸稈充饑,使其體況下降,抵抗力差,而出現“秋肥、冬瘦、春死亡”的現象。同時,牲畜正常的生長發育收到嚴重影響,而春季又是牛羊的最佳配種季節,因而直接影響到來年春配受胎率,導致繁殖率下降。加快草業發展,搞好余缺互補,保證牲畜冬末春初優質司飼草的供給,有利于保證牲畜的正常生長發育,為春配創造條件,提高牲畜繁殖率,同時防止牲畜因草料緊缺出現掉膘損失,甚至死亡的現象,減少再度育肥損失,提高出欄率。
“一歲一枯榮”的天然草地,覆蓋率低,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差,利用價值不高,凈化空氣和美化環境效果差,生態效益不明顯,且停耕后很長一段時間內農民的收入將減少,使因增收乏力造成農村不穩定的現象不可避免。而多年生人工草地的建設既大大提高了草地生態質量,又可以使草地生態建設與農村經濟結構可持續發展,國家要保護生態環境是目的,地方要發展經濟是關鍵,農民要增收致富是保證,只有做到這三者的協調統一,才能達到草地生態平衡,只有引導農民在保護草地前提下適度利用,在利用中給予精心管護,才能提高農民種草養畜的積極性。
種植優質牧草,特別是豆科牧草,經濟效益好。人工草地中的青草含有豐富的粗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某些活性物質(如激素等),能為牛、綿羊和山羊提供蛋白質和能量資源,以及為豬和禽的飼養提供糧食替代品。種人工牧草,有利于保持水土,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可以改善土地結構,增加土地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地肥力,為兩室增產創造條件。在社會效益方面,減輕了勞動強度,減少了勞動力投入,使農民和農村兒童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學習知識和技能中來,同時,帶動了農民脫貧致富。
種草養畜一方面增加綠色覆蓋,提高光能利用率,加速能量轉換和物質循環,從而實現農業的高產和無廢料生產,同時也保證了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順利實施。退耕還林還草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的重要措施。
具有一定存欄牲畜的規模養殖戶、養殖場,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取決于政策的扶持、資金的保證、品種選擇、防疫保障、充足優質飼草(料)的供給、科學的管理等幾個方面。而優質充足的飼草供給則是最基本的基礎。所以在養殖場規劃建設中,要充分考慮飼草飼料的供給能力,必須按照“以畜定草,草畜配套,草隨畜走,草為畜用”的原則,結合養殖戶、養殖場的實際種植優質牧草,并且科學管理利用和加工貯存,使之能長短結合,禾本科與豆科合理搭配,同時配套修建一定量窖池和購進部分加工機械,在牧草生長旺季,對過剩的牧草進行青貯處理;搞好青干草曬制和草粉加工及農作物秸稈氨化(微貯)技術的推廣。
在畜牧養殖戶、養殖場的建設中,對草業重視與忽視的最終體現就是成功與失敗。成功的經驗可調動廣大養殖戶種草養畜的積極性,推動草業的發展,同樣,失敗的教訓,也可喚醒養殖戶在搞小區建設時,應把草業發展放在首位,作為重要基礎建設來抓好、抓落實,只有把草業搞上去,才能滿足牲畜正常生長發育所需優質飼草的供給,減少生產過程中資金的投入,有效實現良種、良舍、良料的有機結合,增加養殖收入,促進畜牧養殖小區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