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河東區畜牧局,山東臨沂 276034)
我國家禽養殖歷史悠久,自改革開放以來,跨入快速發展階段,家禽飼養量、禽蛋產量已連續多年保持世界第一,禽肉產量世界第二。現階段,我國的家禽養殖仍以小規模大群體為主;而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則成為未來家禽生產發展趨勢。
(1)生產總量增長明顯,而單產水平和生產效率較低。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禽生產和消費國,我國飼養著世界上70%以上的鴨,90%以上的鵝,水禽肉、蛋、羽絨產量均位居世界第一,被譽為“世界水禽王國”。
(2)標準化規模養殖發展加快,而傳統飼養方法和現代飼養技術并存。
(3)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但飼養技術水平差,生產性能低下。我國養禽企業勞動生產效率低,飼養規模小,缺乏規模效益。
(4)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但仍需提高禽產品質量。近年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通過采取綜合措施,不斷加大管理和執法監督力度,使禽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上不斷提高。我國有9O多家禽肉加工出口合格企業,禽肉已成為我國畜產品出口創匯的主要產品,2010年禽肉出口量44.6萬t,占肉類出口總量88.4萬t的50.5%。
(5)家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但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近年來,家禽行業落實《動物檢疫管理辦法》《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實施家禽產地檢疫和屠宰檢疫規程,認真做好禽場規劃、家禽引進、衛生防疫、環境控制、消毒隔離、無害化處理等各生產環節,如今許多家禽傳染病如禽流感、新城疫等已基本得到控制。
目前大都選用四系、三系或二系配套商品雜交禽種,其生活力、繁殖力均具有明顯的雜交優勢,可以大幅度提高養殖效益,如蛋雞海蘭、羅曼等;肉雞AA、艾維菌等。
飼料全價化是指根據飼養標準和家禽的生理特點,制定飼料配方,再按配方要求將多種飼料加工成配合飼料。配合飼料一般由多種富含能量、蛋白質、礦物質微量元素、維生素的原料或者添加劑混合而成,按禽群不同生理階段配制。
標準化規模養殖是現代家禽生產的主要方式,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根本特征,家禽標準化規模養殖是現代畜牧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快推進家禽生產方式的轉變,由分散養殖向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發展,以規模化帶動標準化,以標準化提升規模化。由于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中光照、溫度、濕度、密度、通風、飼料、飲水、消毒、清糞等飼養要素可控度高,不但飼料報酬等重要經濟指標會提高,而且疫病、藥殘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控制,能充分體現高產、高效、優質的現代養禽業特點。
規范化生產是指制定并實施科學規范的家禽飼養管理規程,配備與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嚴格遵守飼料、飼料添加劑、獸藥和生物制品使用有關規定,生產過程實行信息化動態管理。
標準化規模養殖與產業化經營相結合,才能實現生產與市場的對接,產業上下游才能貫通,家禽業穩定發展的基礎才能更加牢固。管理科學化是指按照禽群的生長發育和產蛋規律給予科學的管理,包括溫度、濕度、通風、光照、飼養密度、飼喂方法、環境衛生、疫病防治等,并對各項數據進行匯總、儲存、分析,實現最優化的運營管理。
設備配套化是指采用標準化的成套設備,如籠架系統、喂料系統、飲水系統、環境條件控制系統、集蛋系統、清糞系統等等。
綠色、安全、營養、健康的禽產品消費已成為大勢所趨。品牌是產品質量、信譽度的標志,產品的競爭就是品牌的競爭,品牌給消費者以信心,是核心競爭力,消費者對同一種產品的選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該種品牌的熟識和認可程度。禽產品功能食品開發是未來家禽業發展的熱點,除了可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對禽蛋和禽肉的需求外,還可滿足消費者對保健食品的需要。我國禽肉產品加工轉化率僅有5%左右,而禽蛋的加工轉化率不到l%,絕大部分是以帶殼蛋、白條雞形式進入市場。
家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既是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的要求,也是促進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還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對于具備糞污消納能力的家禽養殖區域,按照生態農業理念統一籌劃,以綜合利用為主,推廣種養結合生態模式。特別是大型規模養殖場要推廣家禽糞污“集中發酵、沼氣發電、種養配套” 的治理模式,既促進糞污的無害化處理,又實現沼渣、沼液的多層次循環利用。目前一些養殖規模大、經濟實力強的公司已經形成了“雞一肥一沼一電一生物質”循環產業鏈,利用雞糞生產沼氣,利用沼氣發電上網,余熱可供沼氣發酵工程自身增溫和雞場的供溫,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作為有機肥料施用于周圍的葡萄園、果園和農田。
我國的家禽養殖業的現狀還存在諸多問題和許多不合理的現象,這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家禽養殖業的發展,而且也會對其相關的產業帶來影響,并在一定程度上給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陳佳,陸昕,李準,等.淺談家禽養殖過程中應注意的疫病防控要點[J].吉林農業,2010,(8):212.
[2]李雷,郭蕊.淺談家禽養殖從業群體類型及未來發展模式[J].家禽養殖,2011,(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