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縣畜牧獸醫局,山西晉城 048200)
近年來,沁水縣畜牧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市、縣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的實施,沁水縣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和區域化步伐加快。2017年底,沁水縣畜牧業總產值4.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1.6%,全縣肉羊舍飼集中育肥出欄2.2萬只,黑山羊提純復壯工程成功實施,肉雞單批次飼養量達到200萬只,年飼養量超過了1000萬只。成績固然可喜,然而和現代畜牧業相比,沁水縣畜牧業發展的差距還很大。
一是現代畜牧業發展規劃不到位,畜牧業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沒有根據自己的自然生態、資源狀況、經濟實力等基本縣情,科學、客觀制定適合縣情的現代畜牧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在突出優勢產業、打造主導產業方面,沒有更加重視和加快節糧型畜牧業發展,使畜牧業結構不夠合理。二是生產方式較為傳統,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程度不高。截至2016年底,沁水縣規模生豬出欄占全縣總出欄的48.2%;規模蛋雞存欄占全縣總存欄的38.2%;規模羊場出欄占全縣總出欄的79.2%;規模肉雞出欄占全縣總出欄的97%。綜上所述,沁水縣畜牧業生產仍然是以小規模分散飼養為主的傳統養殖方式,標準化養殖程度還很低。三是畜禽良種化程度低,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差。沁水縣雖然是養羊大縣,然而沁水縣羊的良種化程度仍然偏低,大部分養羊戶飼養的品種以本地黑山羊和本地綿羊為主,優良品種占比不足10%。同時,多數養羊戶實行的是全天候放牧的飼養管理方式,沁水縣養羊業尚未擺脫飼養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長速度慢、出欄率低、經濟效益差的困境。四是畜禽養殖環境壓力大,廢棄物治理有待加強。目前,畜禽糞便已成為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后的第三大污染源;部分養殖場或建在村莊周圍、或緊靠公路,養殖場散發的難聞氣味,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產生活。2016年以來,沁水縣由于養殖污染問題而引發的環境舉報案件時有發生,養殖污染已經成為農村居民新的矛盾引爆源。
英國學者大衛·李嘉圖曾提出了比較成本貿易理論。比較優勢理論認為,國際貿易的基礎是生產技術的相對差別,以及由此產生的相對成本的差別。每個國家都應根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權取其輕”的原則,集中生產并出口其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其具有“比較劣勢”的產品。那么在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運用區域比較優勢來確定其定向問題最合適不過。
沁水縣有天然草地面積11.6萬hm2,加上農作物秸稈,林間牧草、樹葉等年載畜量達50萬個羊單位。而且沁水縣蜜源資源豐富。全縣共有蜜、粉源植物40余科、100余種,面積約20萬hm2,是中國著名的優質蜜源地之一,蜜源資源遍布全縣251個行政村、2600多個自然莊,村村莊莊適宜發展養蜂業,全縣蜜源資源載蜂量最少可達10萬箱以上。
結合區域結構優勢理論,沁水縣的區位優勢是山大坡廣,蜜源豐富,因此,沁水縣畜牧業的優勢在牧坡、在蜜源,草食畜和養蜂這兩個產業的發展才能充分體現我們的區位優勢,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我們的區位優勢,建立在這種基礎之上的現代畜牧業才會走得更長更健康。
(1)調整畜種結構。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確立養羊和養蜂業作為沁水縣現代畜牧業主攻方向,重點在產業發展上推行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形成特色鮮明、規模適度、優勢突出、效益良好的養羊、養蜂產業結構。
(2)調整品種機構。建立現代良種繁育推廣體系,在沁水縣東西部分別建立綿羊和山羊兩個父母代種羊場;依托圣康蜂業有限公司及黑龍溝種蜂場建立沁水縣種蜂繁育基地,以滿足沁水縣良種繁育需要。
(3)調整畜群結構。以沁水縣自然資源為基礎,以沿山發展繁殖母羊,沿河集中肉羊充肥為突破口,鼓勵有養殖基礎的農戶大力發展繁殖母羊,持續加大優種母羊引種補貼力度,盡快形成母畜比例高、出欄擴大、周轉快速、持續發展的畜群結構。力爭“十三五”末,沁水縣能繁母羊存欄達到30萬只,年育肥5000只以上羊場20個,全年肉羊育肥出欄達到50萬只,羊群飼養量達到100萬只,躋身全國養羊大縣行列。在做大養羊產業的同時,抓標準促增量做強養蜂產業:發展一批標準化養蜂場,增加一批飼養30~50箱蜂的中小養蜂戶,力爭“十三五”末沁水縣蜂群突破10萬箱。
(4)調整產業主體。一是盡快解決沁水縣養羊生產瓶頸問題,下大力氣引進肉羊屠宰加工企業,拉長養殖產業鏈條,積極進行肉羊深加工。二是注重生產基地發展。重點要在做大基數,做強龍頭上做文章。積極發展能繁母羊,鼓勵農民開展512養殖模式,即一個養殖戶,年飼養50只高繁母羊,出欄80-100只羔年,利潤20000元錢;引進資本投資肉羊養殖,引導規模養羊場進行肉羊舍飼集中育肥,向規模養殖要效益,為躋身肉羊養殖大縣打基礎。三是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支持龍頭企業建設穩定的養殖基地,引導肉羊育肥龍頭企業像沁水縣養蜂協會一樣,通過建場租賃、合同收購、價格協調、風險補償等方式,與繁殖母羊場緊密合作,著力發展分工明確,利益共享的新型養羊合作組織,提高輻射帶動能力。
(4)打好養殖污染防治攻堅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根據國家一系列政策要求,解決畜禽糞污的根本出路是種養結合,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目前我們要著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土地流轉步伐。引導規模養殖業和規模種植業戶相互結合,以達到種養結合的目的。二是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和國家惠農政策的激勵作用。對規模養殖、種植企業實行種養結合循環利用的,對利用畜禽糞污生產有機肥的分別按照標準給予財政資金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