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長治縣韓店鎮畜牧獸醫站,山西長治 047100)
截至2017 年底長治縣存欄生豬達18.7萬頭,出欄生豬29.4萬頭;存欄牛2900頭,出欄牛700頭;存欄羊4.5萬只,出欄羊2.9萬只;存欄家禽355萬只,出欄家禽200.5萬只。
全縣畜禽養殖每年約產生糞尿約64萬t,各類畜禽中,豬的糞便年排泄量最高44萬t,占全縣畜禽糞便總排泄量的68.75%。
根據標準,一般認為每hm2土地能夠消納的畜禽糞便為30~35t 左右,而長治縣每1hm2土地為20t左右,所以長治縣畜禽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畜禽規模化養殖的發展,畜禽糞污對環境污染的加大,縣委縣府加大了對畜禽養殖糞污污染的治理,通過大宣傳力度、舉辦技術培訓班、建立排污檔案、樹立典型、示范引導和禁養區劃定等措施,引導中小養殖規模戶做好糞污無害化處理和病死畜禽的無害化處理工作。目前,長治縣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率達80%。
一是自然發酵處理糞便堆積發酵污水沉淀降解后還田,約占畜禽糞污處理量的60%;二是沼氣工程處理糞尿厭氧發酵,沼氣用于生產生活,沼渣沼液處理還田,約占畜禽糞污處理量的30%;三是生產有機肥,收集養殖場的糞便,經過好氧發酵加工成有機肥,約占畜禽糞便處理量的 10%.
長治縣部分養殖場戶是多年從事畜禽養殖,管理粗放,設施簡陋,環保意識差,糞污治理能力不強。長治縣對糞污治理的監管工作雖然時刻在抓,但收效不大,養殖場戶建設糞污處理設施的主動性和熱情還不高。長期以來,廣大養殖戶形成了重養殖,輕治污的習慣。從2014年以來,隨著《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發布實施,我們職能部門加大了對畜禽規模養殖場污染的監管力度,但是多數養殖戶法律意識不強,隨意排放的行為和現象不斷發生。作為畜牧獸醫部門,按照條例的規定,我們只有污染防治技術指導和告知的權力,缺乏違法懲治的依據,收效甚微。
一部分的養殖場生活區、生產區、糞污病死動物隔離區三區不分,雨污通道不分離,沒有儲糞場、污水處理池等設施,糞污儲存設施不全。
據統計,長治縣年出欄500頭以上豬場戶有80%以上建設配套了堆糞場,做到了“三防”標準。但是,在蛋雞養殖方面由于連續二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養殖成本不斷增加,蛋價一路走低,處于地板價,每產一枚蛋雞場虧損0.1元,養殖戶難以維護正常的生產,有點進行了淘汰,有點債臺高筑,根本沒有資金用于糞污設施的建設。
近年來,長治縣大力開展標準化養殖場示范創建活動,涌現出了不少管理規范、設施齊全、現代化水平較高的畜牧養殖企業,但所占比例還不高,70%左右的養殖企業還是以家庭個人經營為主,效益較低,設施設備落后,糞污處理設施設備不完善、不配套。
2017年12月,長治縣出臺了畜禽禁養區劃定方案,科學劃定禁養區、限養區和適養區,在禁養區內禁止建設規模養殖場,已建設的養殖場,要通過政策補貼等措施限期搬遷或關閉。限養區內,嚴格控制畜禽養殖場區的數量和規模。適養區內新建畜禽養殖場,要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對既有的畜禽養殖場要落實糞污處理利用措施,對不達標的限期治理。
對規模養殖場,努力實現畜禽養殖的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對現有規模養殖場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支持進行升級改造,全面推行糞污處理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升級,通過實施“兩分離(即:干濕分離,雨污分離)、三配套(即:配套沼氣、有機肥、污水處理)”技術,達到廢棄物的無害化和資源化目標。
一是種養結合,要大力發展種養結合,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實現農牧結合處理糞污。該模式簡單易行、應用方便、成本低,應成為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的首選;二是沼氣利用,糞污利用厭氧產生沼氣技術轉化為能源和有機肥,沼氣利用技術復雜,投入高,要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加以利用;三是生產有機肥,畜禽糞污集中處理生產有機肥,是糞污真正實現無害化、零排放的有效措施,一般養殖場戶糞污簡單堆放儲存很難實現無害化、應利用政策扶持資金獎勵等方式鼓勵企業多種形式開發糞污處理技術進行有機肥生產。
環保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執法主體的職責,加強監管,發現惡意排放、不履行企業主體責任的場戶,嚴格按照《條例》的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養殖污染治理的規劃設計、治污減排、監督舉報等,共建藍天碧水的幸福美好家園。
要借助市委、市政府“五道五治”的東風,組織開展畜禽排泄物治理的輿論宣傳,既要宣傳相關的法律法規,又要宣傳扶持政策、治理措施、成功典型、違法事件。同時,要加強畜禽污染治理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養殖場戶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意識,使畜禽污染治理成為廣大養殖戶的自覺行動。
參考文獻
[1]田寧寧,王凱軍,李寶林,等.畜禽養殖場糞污的治理技術[J].中國給水排水,2002,18(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