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竹山 董 飛 許曙光 秦延發 吳 兵
(1.江蘇省海安縣李堡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00;2.江蘇省海安縣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00;3.江蘇省海安縣角斜鎮畜牧獸醫站,江蘇海安 226600)
海安縣是全國聞名的畜牧業大縣,全縣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連續十八年超過50%,其中家禽產值超過畜牧業的一半。肉雞生產又是家禽飼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肉種雞飼養和肉苗雞孵化是海安的一大特色,20世紀90年代常年存欄父母代肉種雞80萬套左右,縣內有肉苗雞孵化場120家,近年來由于環境保護、出口較難導致苗雞市場價格偏低,不少孵化和養殖企業進行了合并整合,目前存欄父母代肉種雞40多萬套,還有肉雞孵化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50家。
在項目實施的三年中,我們推廣了父母代肉種雞高產集成技術,包括種雞平養改籠養技術、種公雞定期檢測淘汰技術、疫病綜合防控技術、適當延長人工授精間隔時間等一系列新技術,通過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推廣“合作社+孵化企業+農戶”的生產模式,全縣三年累計飼養父母代肉種雞142萬套,項目推廣129萬套,推廣覆蓋率李堡鎮、城東鎮95%以上,其他鎮85%以上。
飼養肉種雞是海安縣的傳統養殖項目,全縣正常存欄40~60萬套,最高峰達80多萬套,多年來肉種雞一直采用地面平養模式飼養,在地面上墊上墊料或沙土,肉種雞正常在墊料上活動,兩側設有料槽,定量喂料,定量喂水,每平方米雞舍飼養4羽左右,雞舍利用效率低,且不利于規模養殖。項目組于2014年進行了種雞籠養與地面平養對比試驗,在海安縣李堡鎮海安縣偉農禽業專業合作社選擇肉種雞養殖場一個,該場一直采用地面平養肉種雞,有育雛育成舍200m2(地面平育),平養產蛋種雞舍252m2,飼養種雞800套,地面墊沙土,食槽喂料,定量供水,人工揀蛋,每兩個月清糞后重新墊沙土:新建雞舍252m2,安裝種雞籠33組,可飼養種雞1584套,父母代肉種雞育雛育成至140日齡上籠養殖,人工喂料、自動飲水(定時供水),刮糞機清糞。均采用人工授精,每5d輸精一次。試驗期22周平均每羽入舍母雞產種蛋籠養、平養分別為105.5、102.5枚,種蛋受精率分別為92.05%、92.03%,差距很小,生產雛雞數分別為92.98、90.24羽,籠養多產雛雞2.74羽,增加了3.04%,死亡率分別為3.09%、5.25%,平養高2.16個百分點,平均每羽入舍母雞利潤分別為39.38元、21.88元,利潤籠養多17.5元,提高了79.98%,采用籠養種雞每平方米雞舍可飼養種雞6.29套,而地面平養每平方米雞舍飼養只能種雞3.17套,提高了雞舍利用效率,種雞地面平養活動量大,日均飼料消耗比籠養高消耗12.18克,每羽一個周期籠養比平養增收節支29.43元,其中節約飼料成本6.85元。
種蛋受精率影響因素較多,包括公雞精液質量、輸精量、輸精時間、輸精間隔天數等。為了提高種蛋受精率、孵化率,項目組通過試驗推廣定期檢測所有種公雞精液,淘汰不合格種雞和加強種公雞飼養管理的措施提高精液質量。試驗選用同一棟雞舍飼養的父母代種雞,試驗組在第1、3、5、7、9周的第一天、第二天測定所有種公雞精液質量(所有種公雞每隔一天采精一次),淘汰精液質量差的公雞(活力低于6級、精液量低于0.3ml);對照組分別于試驗的第1、3、5、7、9周的第一天隨機測定10羽種公雞精液質量,不管精液質量如何均不淘汰,結果試驗組試驗期內由于精液質量問題淘汰了8羽種公雞,5次共測定290羽次,平均采精量0.552ml,精液活力8.65級;對照組試驗期內5次共隨機測定50羽次,平均采精量0.519ml,精液活力8.16級。通過飼喂種公雞飼料、定期檢測淘汰精液質量低的種雞,平均每羽每次多采精0.33毫升,可以多輸精15.5羽母雞,平均活力高0.49級。種蛋受精率分別為93.34%和90.15%,比對照組高3.19個百分點,每羽入舍母雞利潤分別為30.91元、27.69元。一個周期每套入舍母雞增加經濟效益11.23元。
肉種雞人工授精間隔天數對受精率有一定影響,過去我們的肉種雞養殖場普遍采用間隔3~4d輸精一次,由于人工成本的增加,試驗探索適當增加輸精間隔天數、減少輸精次數的最佳方法。試驗分為3組,每組種母雞1056羽飼養于22組籠內,其中A組母雞每4d輸精一次,飼養公雞63羽,B組母雞每5d輸精一次,飼養公雞58羽,C組母雞每6d輸精一次,飼養公雞53羽。結果試驗各組產蛋數、種蛋數差距不大;種蛋受精率三組種蛋平均受精率分別為92.33%、92.09%、91.00%,其中A組周均受精率在91.33%~93.19%之間,93%以上受精率2周,92%以上受精率17周,B組在91.34%~92.59%,92%以上受精率15周,C組在88.52-92.03%,92%以上受精率3周,90%以下受精率4周,A組分別比B組、C組高0.24和1.33個百分點,B組比C組高1.09個百分點;出雛率分別為95.76%、95.81%、95.75%,相差不大;每百枚種蛋出雛苗雞數分別為88.43、88.23、87.17羽,A組分別比B組、C組多出雛0.20和1.26羽,B組比C組多出雛1.06羽;入舍母雞A組產蛋期死亡42羽,死亡率3.98%,B組產蛋期死亡26羽,死亡率2.46%,C組產蛋期死亡21羽,死亡率1.99%,A組入舍母雞死亡率比B組高1.52個百分點,比C組高1.99個百分點,B組比C組高0.47個百分點,這與各組母雞輸精的次數有一定關系,即輸精次數越多,越容易發病和死亡;三組每羽入舍母雞利潤分別為21.44元、23.19元和21.17元,經濟效益對比,B組最高。根據試驗結果,每5d輸精一次既保證了種蛋受精率,又節省了人工,所以在全縣推廣應用。
按照免疫程序進行雞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傳染性腦脊髓炎、傳染性支氣管炎、減蛋綜合征等疫病的防疫,特別是換羽前5~10d要進行雞新城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開食后10d重復免疫。近年來流感病毒變異較快,項目組針對復雜嚴峻的疫情形勢,推廣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高端疫苗,包括含H7N9毒株、H5Re-8-10株等高端苗,取得了較好的防控效果,經抽樣調查,通過綜合防治,種雞死淘率僅5.1%,包括強制換羽3~5個月后為7.3%,比項目實施前的12.6%平均降低了5.3個百分點,每套降低損失9.54元。
項目實施三年來,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全縣三年累計飼養父母代肉種雞142萬套,項目推廣129萬套,新增經濟效益6876.99萬元。每套父母代肉種雞增加經濟效益53.31元,其中增收36.92元,節支16.39元。增收包括:平養改籠養,增收22.58元,提高精液質量受精率提高3.19個百分點,增收11.23元,改4天輸精一次為5天輸精一次,增收3.11元。節支16.39元,是通過籠養節省飼料費6.85元,死亡率降低5.3%,減少損失9.54元。通過推廣種雞高產集成技術,平均每套種雞一個生產周期可以生產合格種蛋175枚,孵化苗雞155羽,以平均單價2~2.5元計算,利潤150元。142萬套種雞三年養殖利潤21300萬元。
通過項目推廣,促進了肉雞養殖的規模化、標準化生產和高效可持續發展,提高了肉種雞生產性能。項目實施后,種雞平養改籠養,提高了雞舍利用效率,雞糞每天通過刮糞機機械處理,杜絕了環境污染,減少了環保壓力;人工授精時,定期檢測種公雞精液質量,淘汰不合格種雞,適當延長輸精間隔時間,優質種公雞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提高了受精率,高產性能得到了發揮;開展疫病綜合防控,近年來未發生大的疫情,保證了種禽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袁樹成.提高AA~+肉種雞生產性能的技術措施[J].中國家禽,2013,35(11):53-54.
[2]陳呂華,殷憲強,李鴻偉.提高肉用種雞生產性能的主要技術措施[J].寧夏農林科技,2007,(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