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渾源縣畜牧獸醫局,山西渾源 037400)
養豬是農民最為常見的副業之一,基本上,平均每戶可飼養十頭至二十頭豬,在此過程中,大部分豬圈和豬舍內部設施較為簡陋,一般會實行粗放式的管理模式,這就會相應的降低豬只的生長速度,加上飼養周期較長,其本身的產肉能力也會被削弱,隨著我國養豬事業的迅猛發展,養豬業的發展模式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轉變,由傳統的低效飼養模式轉化為現代化高效的飼養模式,這一變化過程需要有先進的技術手段的支撐,借此提高生產水平,進而提高養豬的生產效率,與此同時,縮減養豬的周期,為日后的養豬業發展和進步奠定堅實的基礎。
規模化的豬場養殖的所運用的多為“三洋”和“二洋一土”雜交利用模式,其中的土三元一般指的是梅山和皮蘭特二者的雜交豬,或用杜洛克公豬雜交生產三元商品豬,三元雜交豬自身的生長速度較快,同時日增重可以達到七百五十克以上,瘦肉率較高,大多均為60%以上,生長趨勢好的甚至可以達到70%以上。
生豬人工授精可以體現種公豬的生產性能,并一定程度的提高豬群的整體質量,還可對自然交配傳播疾病以及公母豬體重懸殊所帶來的各類問題予以規避。
規模化的豬場人工授精中所用的精液一般為每瓶80~100ml,其中有效精液可以達到5億mL,一般均會選擇深部輸精法和仿生輸精法[1]。
待到母豬發情以后,將會出現壓背反射的情況,這時無疑是最佳的輸精時間,仿生輸精法,一般是模仿公豬自然交配時的動作,對母豬的陰道和陰戶進行刺激,這一過程中的母豬子宮收縮會伴隨著負壓的現象,精液瓶之中的將會通過輸精管,吸入到母豬的子宮內部。
母豬深部輸精法,也被稱作母豬子宮內輸精法,母豬輸精過程中會運用母豬深部輸精管的作用,同時將內管和外管插入到母豬的子宮頸位置,再將其內管插入到子宮內部,將其適當的推進,大約兩厘米左右的,此時的公豬精液將會經過內管,逐步輸入到母豬子宮內部,這樣的輸精方式將會防止精液外流的問題,這一過程中的精液用量將會節約一半的精液[2]。
生豬飼養的工作中,需對豬群的生長階段予以分類,一般情況下,都會對豬群的生長進行分類,而后標準不同的批次,結合豬只的個體大小,完成分圈飼養工作,此技術的應用,對于豬舍的全出制飼養具有的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此基礎上,使得飼養管理模式更具統一性,相應的提高生產性能和生產效率。可以把母豬主要范圍三個群和三個階段,使得飼養管理工作的落實更具層次性,母豬飼養工作可以主要分為分娩哺乳、空懷和后備以及懷孕等幾個重要的階段,每個階段中豬的體制和體型變化也要著重關注,分為強中弱三個主要群體。
母豬空懷和后備階段,要對母豬的體況進行重點控制,并相應的限飼體型肥胖的豬只,針對特別瘦弱的要給以充足的料量,增加其營養,這樣可以促使母豬排卵并發情,使其受胎率得到相應的提升,懷孕中的母豬飼養和管理工作中的兩個重點,就是要結合胚胎發育關鍵時期的表現,例如,母豬妊娠后的一個月時間之內是首個關鍵階段,這一階段的受精卵將會附著在子宮角不同的區域進行發育,自從十二日至三十日齡結束,這一過程中將會形成胎盤,在未能全面形成胎盤之前,胎盤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以及飲食等各方面藝術的影響和制約,進而出現脫落死亡的問題。所以,這一階段的母豬飼養和管理,應當重點關注并加以把控,對其飲食予以調理,為母豬提供一個良好的、潔凈的以及安靜的生存環境,避免喂食有毒的、高能量的、刺激性的、發霉變質以及養分不足的飼料[3]。此外,母豬分娩前的一個月也是重要的時期,這一過程中胚胎的生長速度較快,也需要大量的營養物質的支撐,飼養人員需要在此階段為母豬提供充足的飼料,保證母豬的體況評分,最佳狀態為從七分轉變為八分、九分,使得母豬分娩前的營養需要得到相應的滿足,防止出現過度刺激的情況,為母豬提供營養平衡的飼料,使得飼料中的維生素和鈣磷等素質更具協調性。
綜上所述,規模化的生豬養殖,需要先進的生產技術的支撐,并要求相關的飼養管理人員,做好技術把控,明確技術應用的要點和重點,相應的進行推廣,切實提高養豬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增加生產效益,這是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規模化養豬行業的發展趨勢,也是信息化時代的實現自我發展的根本條件,只有使得養豬模式更為高效、科學,方可保證豬只養殖的經濟效益,還能擴大社會效益,使養豬場實現長遠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德鑫,鄭炎成,李谷成,等.環境規制條件下我國規模化生豬生產效率的測度與分析--兼論生豬養殖的適度規模經營[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15(5):818-825.
[2]周志高,李忠佩,何園球,等.紅壤丘陵區生豬規模化養殖及其對土壤與水環境的影響——以江西省余江縣為例[J].土壤學報,2013,50(4):703-711.
[3]楊靜,徐秀銀.規模化養豬場糞便污水零排放模式——以南通保龍生豬養殖有限公司為例[J].江蘇農業科學,2013,41(6):350-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