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維 田志娟 張月娟 梁 辰 王 瑾
(1.石家莊市畜牧獸醫技術開發中心,河北石家莊 050000;2.石家莊市獸用生物制品供應站,河北石家莊 050000)
羊肝片吸蟲病目前全球范圍內流行,以牛羊的感染率最高。其中,羊的感染率達到50%左右,個別地區發病率高達90%以上,嚴重威脅養羊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此病的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最常見夏秋多雨季節,低洼放牧地、稻田地區、江河流域等地流行性最強。就原因分析,與此地環境適合幼蟲和椎實螺生長發育相關。椎實螺這種生物,有著極強的生命力。即使在冰凍情況下,同樣可解繁殖產卵。蟲卵的抵抗力強,尤其在濕潤有水環境中。干燥的糞便中,蟲卵致死率高。蟲卵對高溫敏感,40-50℃條件下,幾分鐘即可死亡。但是,對普通的化學藥劑,有著較強的抵抗力。在調查的易感病例中,急性感染病例多見夏秋季節,而慢性感染病例多見冬末和初春。南方地區暖濕時間長,為此常年各階段都為發病高發期。
春未至夏秋季發病率較高。病初體溫升高,精神沉郁,食欲減少或廢絕,腹瀉。可視黏膜蒼白,嚴重貧血,逐漸消瘦,生長發育弛緩,病畜被毛粗亂,眼臉、胸腹下水腫。腹瀉,糞便呈粥樣,或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病畜極度衰竭而發生死亡。
剖檢急性型病死羊的病變,可見急性肝炎和大出血后的貧血變化;肝腫大,包膜有纖維素沉積,常見有2~5mm長的暗紅色蟲道,內有凝固的血液和少量幼蟲;腹腔有血紅色液體,呈現腹膜炎病變。慢性型病例主要呈慢性增生性肝炎和膽管炎變化,肝實質萎縮、褪色、變硬、邊緣鈍圓,小葉間結締組織增生,膽管肥厚,擴張呈繩索樣突出于肝表面;膽管內有磷酸鈣和磷酸鎂等鹽類沉積,而使內膜粗糙;膽管內充滿蟲體和污濁稠厚棕褐色的黏性液體;胸膜腔及心包內積液。
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特點和剖檢病變,以及糞便檢查中找到蟲體和蟲卵等,進行綜合性診斷。
羊肝片吸蟲的防治,與普通傳染病防控,大致思路是一樣的。同樣,需要 制定“防重于治”“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思路。在此病的綜合防治中,要緊密抓住造成此病擴散蔓延的三個環節,切實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所有病死羊為重點控制對象,尤其重度感染羊只的肝臟,務必集中清理,深埋或焚燒做無公害化處理。確診的所有病羊,根據此病流行特點,制定切合實際的驅蟲思路。無此病流行地區,每年固定在5月份、10月份,分別驅蟲1次。經2次有效驅蟲,能徹底清滅幼蟲、成蟲以越冬蟲體。此病常年流行地區,應定期進行3次預防驅蟲。首次驅蟲,安排在成蟲期前,持續一個月,用藥一次即可。二次驅蟲,在成蟲成熟時進行。三次驅蟲,在二次驅蟲后3個月進行,往往能起到不錯的效果。經驅蟲后的羊只,應安置單獨圈舍飼喂。排泄糞便,集中收集,無公害化焚燒處理。
羊肝片吸蟲的傳播感染,與周邊環境衛生差,有著很大的關系。由此,應重點搞好場地環境衛生,及時有效處理糞污。所有糞污集中堆積發酵,徹底殺死蟲卵,以控制此病的擴散和蔓延。在此病的流行中,中間宿主——椎實螺,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此,可嘗試提早用藥防控,對頻繁出牧的牧場,可用5%硫酸銅溶液,牧場用5000ml/m2的量,均勻噴施滅蟲。或者,選用氯化鉀噴施,每平方米用20克,能有效控制此病的擴散和蔓延。
改善羊群管理,加強護理養護,增強羊群抗病體質。科學放牧管理,盡量避開低洼、潮濕地放牧,以減少感染囊蚴的可能。加強飲水管理,供給清潔飲水,以自來水、井水、河水等為上選。做好輪牧管理,加強養殖環境管理,注意環境衛生,嚴格消毒管理,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
經常年的用藥實踐,這些藥物,有著不錯的療效。
①硝氯酚(拜耳9015):按4~5mg/kg,1次灌服,驅除成蟲有很好療效;②丙硫苯咪唑:按15~25mg/kg,1次灌服;③三氯苯唑(肝蛭凈):按10 mg/kg,1次灌服,對發育各階段的肝片吸蟲均有效;④溴酚磷(蛭得凈):按16 mg/kg,1次灌服,對驅除成蟲和幼蟲均有很好療效;⑤硫雙二氯酚(別丁):按80~100 mg/kg,灌服,對驅除成蟲有效;⑥碘醚柳胺:按7.5 mg/kg,1次灌服,對驅除成蟲和6~12周未成熟的肝片吸蟲均有效。
參考文獻
[1]柳巖.一例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J].山東畜牧獸醫,2016,37(1):68.
[2]陳奎.一例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治[J].河南畜牧獸醫:綜合版,2013,34(4):45.
[3]劉雪梅.羊肝片吸蟲病的診斷與防治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7,(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