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梯門鎮畜牧獸醫服務站,山東泰安 271504)
很多養殖戶在養豬過程中,為了節約成本,通常會使用當地生產的糧食作為飼料,通過科學配伍,確保飼料營養價值充分。而飼料原料在儲存過程中,如果保存不當就會為霉菌寄生提供條件,尤其是飼養管理條件較差的小規模養殖場,飼料霉變現象十分常見。很多飼養戶,為了避免飼料浪費,將發霉變質的飼料不經處理,直接投喂豬群,最終導致豬出現中毒癥狀。最近幾年,隨著豬養殖產業進一步發展,威脅豬健康的霉菌毒素中毒現象越來越嚴重,需要引起養殖戶和獸醫高度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治霉菌毒素中毒發生,保障豬群健康。
2017年5月13日,山東省東平縣一養殖戶向相當地獸醫站報告,他養殖的豬群中出現了發病豬。初期以斷奶仔豬率先發病。患病豬精神狀態不正常,采食量逐漸減少。隨后豬群中的妊娠母豬出現流產現象,產下死胎。接到養殖戶求助后,獸醫立即趕往該養殖場,通過檢查發現該養殖場環境衛生較好,地勢較高,排灌方便。飼養戶向獸醫反映,豬群中以前從未出現過該種疾病,自從上一周更換了新購進的玉米飼料后才陸續發病。該玉米飼料和以前玉米飼料的購進渠道不同,是從附近農戶中購進。結合整個發病經過,以及該養殖場的免疫程序,獸醫懷疑是霉菌毒素中毒所致。經過全面診斷,確診之后,立即為該飼養戶制定了有效的解毒措施,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了病情,避免養殖戶損失進一步擴大。
發病初期斷奶仔豬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減退,耳尖發紅,體溫升高到40℃以上,腹痛、嘔吐、腹瀉,出現磨牙癥狀。隨后豬群中,5頭妊娠豬相繼出現流產現象,產下死胎,所有流產胎兒全部死亡,流產胎兒體表皮膚通紅。緊接著豬群中的育成豬和成年豬陸續發病,發病癥狀和仔豬初期癥狀相似。隨著病情進一步發展,患病食欲廢絕,精神萎靡不振,偶爾有采食欲望,但采食量較少較少,眼瞼腫脹。此時斷奶仔豬全身皮膚發紅,并出現異食僻,便秘腹瀉交替出現。發病到中后期,患病豬身體逐漸消瘦,體表皮膚蒼白發黃,失去光澤,被毛雜亂。可視黏膜蒼白,糞便中常常夾雜血液。其中有7頭患病豬表現為興奮不安,對外界刺激反應十分敏感,一旦有所動靜,患病豬發生沖突,破狂躁。隨后全身皮膚變成黃色,眼睛、鼻子周圍發紅,后逐漸變成藍色或枯干色,發病第9天,7頭患病豬全部死亡。
解剖7頭病死豬,發現所有病死豬皮下脂肪黃染,胸膜、腹膜黃染嚴重,胸腔中存在大量濃而黃的腹水。5頭病死豬出現中毒性肝炎,在肝臟表面存在壞死病灶,膽囊萎縮嚴重,膽汁濃稠而發黃。所有病死豬腎臟存在實質性壞死變性,中度腫脹,腫大為原來一到兩倍。心肌脂肪黃染嚴重,肺臟變性。所有病死豬胃黏膜脫落,存在出血性潰瘍,在胃底部存在核桃大的潰瘍病灶。2病死豬胃底穿孔,腸道存在出血性變性。病死豬四肢關節液濃縮發黃,結締組織黃染,可視黏膜黃染,淋巴結充血腫大。
結合發病經過、臨床癥狀、病理學變化,可以對病情做出初步診斷,懷疑是霉菌毒素中毒。但要想確診,還需要進一步做實驗室診斷。首先,飼料調查。養殖戶玉米飼料購進不合理,采購后玉米保存不當,恰逢當地陰雨連綿,大量玉米飼料存在發霉變質的可能。取具有代表性的可疑飼料作為檢測樣品,分批放置于檢測盤內,攤開,在黑暗環境下,使用365nm波長的紫外線燈照射觀察,發現玉米飼料發出藍紫色的熒光。選取特定熒光變化的發霉玉米,使用黃曲霉素快速檢測法檢測,發現濾紙上呈現出藍色熒光,表明玉米中含有黃曲霉素。采集典型臨床癥狀,患病豬新鮮血液,血液凝集時間明顯延長,紅細胞數量明顯減少,在25%~40%之間,白細胞數量顯著增多,轉氨酶、凝血酶失去活性,堿性磷酸酶活性異常,含量升高。血清中白蛋白、α球蛋白、β球蛋白水平顯著降低。從上述病死豬體內取出肝臟病變組織接種到沙氏培養基上,28℃恒溫培養168h,在培養基上生長出菌褐色、并向四周呈現放射狀延伸的霉菌菌落,將典型菌落接種到沙堡瓊脂斜面上,進行純化培養。無菌環境下取一個載玻片,向其中滴加一滴乳酸酚棉蘭液,用無菌接種環從培養物中挑取霉菌,滴加到載玻片中,蓋上蓋玻片,充分按壓,將材料碾壓開,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黃褐色呈放射狀的霉菌,該酶菌分生孢子疏松,小梗呈雙層狀,頂囊呈燒餅狀,分生孢子接近球形,確定該病原為黃曲霉菌。無菌環境下取上述病變肝臟組織,接種到含有2%麥芽糖和7.5%的氯化鈉瓊脂培養基上,28℃恒溫培養36h。取培養物制成懸濁液后,分別肌肉注射1日齡雛雞,雛雞接種50h后死亡,并從肝臟中分離得到黃曲霉素。最終確診為黃曲霉菌毒素引起的豬中毒。
本次診治共出現患病豬23頭,治療前死亡7頭,治療無效死亡5頭。確診之后,立即停喂發霉變質飼料,同時在飼料中加入脫霉菌素,控制脂肪飼料投入,多投喂一些碳水化合物和容易消化的青綠飼料,加快胃腸道收縮,起到健胃的作用,盡快清除腸道內存在的霉菌毒素。對于中毒癥狀較為明顯的患病豬,可以使用0.1%的高錳酸鉀溶液,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進行灌腸,洗胃,然后口服硫酸鈉50g,加速胃腸道內容物排出。同時使用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500ml,維生素C注射液10ml,20%的安鈉咖注射液10ml,混合后一次靜脈注射,1次/d,連續使用3d為一個療程,增強豬體抵抗力,預防酸中毒,加速胃腸道毒素排出。通過采用上述緊急措施治療五天后,除了5頭患病處治療無效死亡外,剩余患病豬逐漸恢復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未繼續出現發病豬,養殖場逐漸恢復到以前生產水平。
在做好治療工作的同時,還要指導飼養戶科學預防。首先,禁止飼喂已經發霉變質的飼料。防止飼料飼草發霉,對輕微發霉變質的飼料,可以經過適當處理后確保霉菌毒素去除,才能投喂豬群,但一定要控制好合理的投喂量。對于發霉變質嚴重的飼料,禁止投喂。日常飼料在儲存過程中,一定要控制好儲存場所的濕度和溫度,強化通風換氣,營造干凈整潔的環境。新購進的谷物飼料,應該盡快進行干燥處理,并保存在干燥、低溫、通風良好的地方;其次,發霉變質飼料去霉處理。為了節約生產成本,對于發霉變質,不是很嚴重的飼料可以采取一定措施處理后仍然可以飼喂豬群。輕度發霉的谷物飼料,可以使用清水反復沖洗2~3次后,再使用0.1%的漂白粉溶液浸水3h。然后再使用清水沖洗到溶液無色為止,瀝干水分2h后烘干,這樣可以有效去除谷物飼料中的霉菌毒素。處理好的發霉變質飼料,在飼喂之前一定要向其中添加除霉劑或脫霉劑,混合均勻后飼喂。但經過處理發霉變質的飼料,不能用于飼喂種公豬、妊娠母豬、哺乳母豬和哺乳仔豬,只能飼喂斷奶仔豬和育成豬,同時要確保每天飼喂量不能超過0.5kg;最后,做好緊急免疫工作。豬群發生霉菌毒素中毒后,會嚴重影響到豬各種疫苗免疫抗體水平,有繼發感染其他疾病,如病毒性疾病,細菌性疾病的可能。因此在霉菌素中毒癥狀得到控制后,應該按照相應的免疫程序,對豬群進行一次緊急免疫接種,確保豬群獲得應有的免疫抗體,控制其他疫病繼發感染。
參考文獻
[1]于桂陽,鄭春芳.湖南永州地區某豬場霉菌毒素中毒的診治[J].中國豬業,2017,12(6):61-62.
[2]張峰.一例豬霉菌毒素中毒的診治報告[J].畜禽業,2017,28(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