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貴州松桃 554100)
松桃苗族自治縣迓駕鎮某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共存欄蛋雞(白萊航)4.2萬羽,采用三層籠養,嚴格按照蛋雞養殖免疫程序開展免疫,蛋雞開產情況良好,未發生過重大動物疫病。2017年7月2日,養殖戶發現有2棟蛋雞圈舍出現死亡情況,此2棟圈舍共存欄蛋雞10338羽,為新引進欄后備蛋雞,存欄剛滿100日齡。從7月2日開始出現蛋雞死亡情況起,每日均有蛋雞死亡,截至10月31日,蛋雞220日齡時止,共120天,總共死亡了1226羽,平均每日死亡10.22羽,最少的一天死亡數1羽,最高的一天死亡數為45羽,死亡的高峰期出現在140日齡到170日齡,平均每天死亡20.6羽。病雞羽毛差亂,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雞冠萎縮,運動站立困難,甚至癱瘓,個別抽搐,幾天后死亡。養殖戶先用阿莫西林治療,后改用環丙沙星治療,均不見好轉,給養殖戶造成了較大的經濟損失。
病雞精神沉郁,體形消瘦,羽毛差亂,羽毛掉落嚴重,病雞有啄肛啄羽現象,雞冠和肉髯蒼白,少數雞腳趾和腿部關節腫脹,跛行。飲食量減少而飲水量增加,糞便呈灰白色,泄殖腔周圍羽毛受污染嚴重,體溫正常,呼吸正常。產蛋率上升緩慢,在達到的90%產蛋率后,產蛋率一直在保持在90%左右,未再有上升。
剖解可見雞心臟大小正常,心包無積液,心臟表面無出血點出血斑,但心包外膜表面有一層白色石灰樣物質,肝臟形態大小正常,顏色硬度均正常,腎臟腫大、顏色蒼白,呈花斑腎,內充滿大量白色石灰樣沉淀物。輸尿管粗大,呈灰白色,內有大量細小白色顆粒,堵塞嚴重。法氏囊稍有腫大,盲腸扁桃體稍腫大。腸黏膜增厚,部分腸黏膜脫落,腸壁有出血點。卵巢,輸卵管表面有少量白色物質附著,剖解附關節,關節囊內可見白色膏狀黏稠物質流出。
取腎臟、輸尿管、關節囊內灰白色樣物質置于載玻片上,顯微鏡下觀察,發現視野內有大量結晶狀物質。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雞痛風病。
家禽由于肝臟缺乏尿素合成酶——精氨酸酶,而不能將氨轉變成尿素,同時禽腎臟中也無谷氨酰胺合成酶,不能使氨由谷氨酰胺攜帶,因而其蛋白質代謝產物(氨)只能通過嘌呤核苷酸合成與分解途徑,以生成尿酸的形式而排泄。腎臟不僅是禽類尿酸生成場所之一,而且是尿酸唯一的排泄通路,所以,腎臟的結構和功能狀況直接決定著禽類尿酸代謝的正常與否。當禽類飼料中蛋白質和核蛋白含量過多,產生大量尿酸,或腎臟功能損傷,尿酸排泄障礙時,體內大量蓄積尿酸。由于尿酸在水中溶解度甚小,當血漿尿酸含量過高時,尿酸即以鹽的形式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內臟的表面及皮下結締組織沉積下來,從而引起一系列臨床和病理變化。由于養殖戶對產蛋率盲目過高的追求,常在飼料中添加過多的魚粉、肉粉。導致粗蛋白質在飼料中的比例常超過20%。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高,鈣磷比例不當,配方不科學,是造成蛋雞痛風病的主要原因。此外,盲目使用抗生素,飼料中缺乏維生素,天氣炎熱,飲水不足,雞舍內通風不良,蛋雞缺乏運動,也對蛋雞尿酸鹽沉積有極大的關系。
(1)降低目前自配料中蛋白質的含量,減小蛋白質在飼料中的百分比,減輕腎臟的負擔。
(2)降低飼料中鈣的含量,將飼料中鈣磷的比例控制在1~2∶1。
(3)飼料中添加大黃蘇打片,堿化尿液,促進尿酸鹽排出。
(4)飼料中添加中藥制劑黃芪多糖、雙黃連、板藍根,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增強抵抗力。
(5)飲水中添加多維樂(復合維生素B可溶性粉),維持腸道的正常蠕動和胃液的分泌,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維持皮膚和消化器官正常功能。
(6)給予充足清潔的飲水。
通過上述治療措施,治療1周后,蛋雞的死亡得到了控制,死亡數開始下降,每日死亡數不超過10羽,治療1月后蛋雞沒有再出現死亡情況,產蛋量逐漸回升。
(1)對飼料進行科學配比,蛋白質的含量在蛋雞飼喂階段應緩慢提高,在蛋雞開產前應不超過1%,產蛋高峰期時應不超過4%。
(2)蛋雞飼料中鈣磷的比例控制在1~2∶1。
(3)飼料中適當添加多種維生素。
(4)不隨意不超時超量使用抗生素。
(5)盡量把雞舍內溫度保持在6℃~2 1℃,濕度45%~70%。
(6)每日定時通風換氣。
(7)每日定時清除糞便。
(8)定期清洗蛋雞飲水設施,確保飲水器通暢。
痛風癥為蛋雞養殖場常見的營養代謝病,治療常常效果不佳,且損傷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要想杜絕此病,還是應該從飼養管理上著手,多種措施共用,才能避免痛風癥的發生,減小養殖戶的損失。
參考文獻
[1]范作良.動物內科病[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223-226.
[2]史延平,趙月平.家禽生產技術[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