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君
(637000 西華師范大學法學院 四川 南充)
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帶動下,互聯網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工作中的關鍵組成部分,而在這一背景下,眾籌模式也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青睞。眾籌模式簡單來講,就是由項目發起人,通過互聯網平臺來將創業的相關項目信息公布出來,以此來吸引網友,促使其為該項目籌集資金,在我國已經有很多企業、機構開始運用這一模式來解決自身某項目的融資問題,但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種融資模式還存在一定的法律風險,需要進一步完善。
首先,合同詐騙風險。眾籌融資是籌資著、投資者和眾籌平臺三方法律關系,其中投資者往往都處于比較弱勢的一方,再加上我國法律在眾籌融資上給予的監管不夠明確,因此,不論是對公司還是對項目,投資者能夠了解到的內容十分有限,若籌資者、籌資平臺惡意串通,欺騙投資者,那么很多投資者都極易陷入到合同詐騙的陷阱之中。
其次,資金池風險。在具體運作中,很多項目若要順利流轉,其融資往往都需要達到一定數額,所以通常情況下,眾籌平臺都會將現階段已經籌集到的資金沉淀于資金池中,但針對資金池沉淀的大量資金,不論是對利息的計算還是風險承擔,法律目前都未做出明確規定。
再者,退出機制風險。眾籌融資平臺作為投資者、籌資者的中介,發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其雖然擁有便捷的途徑,但是由于法律監管上存在一定缺失,所以投資者要想退出,其機制問題也是當前一個比較大的難題。
最后,投資者信息方面的法律風險。由于目前法律作出的規定不夠明確,因而,眾籌平臺對于平臺的管理也較為松懈,普通群眾要想成為合格的投資者,只需要通過實名認證即可,眾籌平臺通常只會對相關信息做出形式審核,再加上相關規定。其平臺雖然擁有保護客戶隱私的義務,但是仍然有人會利用系統漏洞來盜取投資者信息,平臺服務人員也會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將客戶信息故意泄露出去,這對投資者而言不論是資金還是其人身安全都會帶來一定威脅。
首先,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面臨的法律風險。根據《證券法》《公司法》作出的相關規定,若公開向社會發行股份,必須要向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遞交募股申請書及其相關文件,并在通過審查之后才能夠發行。現階段,我國很多眾籌平臺雖然可以將人數控制在法律規定的合理范圍之內,但是在具體操作中,仍然有很多籌資者、眾籌平臺無視相關規定,進而觸及相關法律底線。
其次,非法集資方面的風險。在具體實踐中,眾籌融資目前仍處于法律監管的灰色地帶,眾籌平臺在未經過相關部門批準的前提下,可以通過眾籌平臺內的網站,或者是微信來將項目相關信息發布給投資人,經常會以一定期限承諾回報為誘餌,向網友等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從表面上看,具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是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四個條件。為了規避法律風險,其經常會將投資者解釋成特定對象,這里所說的特定對象就是只有通過平臺注冊,通過審核后才可以進行投資,將相關實物回報解釋為其投資者預購項目的產品,把承諾的股權回報解釋為購買股票成為股東且人數控制在200人以下等。眾籌融資作為互聯網時代的一種新型融資模式,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存在著極大的實質區別,但就目前來看,仍有很多平臺在合法與非法的邊緣游走著,所以,為了給這一新型融資模式的順利推行提供有力保障,進而將其優點充分發揮出來,必須要重視相關法律完善和出臺及實施,通過科學監管來盡可能避免一系列法律風險的產生。
一是非法經營的法律風險。根據我國《刑法》的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設立金融機構罪,具體來講,就是指未經國家相關部門審核批準,擅自進行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或者是期貨經紀和證券公司等一系列金融機構設立的情況。眾籌融資平臺不論對于哪種模式來講,充當的都是交易中介角色,其中在具體交易中,股權眾籌平臺充當的角色是股票交易,其營利模式與股份轉讓系統、證券交易十分類似,因此,必須要對其營運模式做出科學合理規范,對其合法經營界限做出明確規定,以此來有效規避非法經營帶來的一系列法律風險。
二是非法集資或者是職務類犯罪的法律風險。在互聯網融資模式具體運營中,眾籌融資平臺作為中介,在項目還未達到預期時間或者是金額時,通常情況下,資金都會留存于融資平臺的賬戶中,逐漸形成資金池。但是就目前來看,我國相關法律對此種情況還未作出明確規定,而一旦在監管上出現任何問題,或者實際控制平臺的人員出現道德風險,那么具體控制其平臺的負責人便會構成《刑法》的集資詐騙罪,或者是濫用職務,轉移、侵吞他人財產等職務方面的一系列犯罪風險。因此,必須要加強監管,針對整個監管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法律風險,加強立法建設,以此來實現對相關法律風險的有效規避。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將眾籌模式的優勢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各企業、機構在運用這一模式之前,應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尤其是在我國相關條例還不明確的前提下,對該模式在具體實施中可能會面臨的法律風險做出綜合、深入分析和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采取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盡可能的消除一系列法律風險,將其模式的優勢充分突顯出來,
參考文獻:
[1]余世文.農村中小企業互聯網眾籌模式研究——以湖北京山蛋品經營公司為例[J].當代經濟,2017(13):35-37.
[2]陳瑞璐.試析新三板如何引入互聯網金融眾籌模式[J].現代經濟信息 ,2016(19):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