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蕾 鄧芯炎
(071000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河北 保定)
首先要明確一點,本文討論的P2P網貸平臺為線上網貸平臺,而非線下網貸平臺。目前,學界對于中國的P2P網貸平臺還沒有一個統一的權威法律定義。本文根據2015年底銀監會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定義為“依法設立,專門從事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業務活動的金融信息中介企業”。
1.我國網貸平臺的資質要求
在我國現行的法律中對于P2P網貸平臺的法律性質并無明確規定。同時在銀監會新起草的《暫行辦法》中,第一次提出了對于網貸平臺的相關資質要求。按照相關要求“網貸機構必須在取得工商營業執照后,向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備案登記,并同時申請相應的電信業務經營許可,接受相關部門監管。同時其機構名稱中應當包含‘網絡借貸信息中介’字樣。”
2.我國網貸平臺的信息審核
與傳統的民間借貸中介不同,網貸平臺的業務流程更加簡單。而對于借款用戶和貸款用戶的信息審核則呈兩極化趨勢。以拍拍貸為例,借款人需要提供一系列信息進行審核。而與借款人相比,貸款人的信息審核則幾乎可以用沒有來形容,除了手機號和銀行卡號,無需再提供任何信息。
1.網貸平臺的資質良莠不齊
目前很多網貸平臺事實上并非簡單充當著信息中介的身份,因為幾乎沒有任何門檻,目前很多網貸平臺的從業人員對于網貸行業缺乏認知,甚至是毫無了解,只是以超高的利息來吸引資金。這樣過低的門檻讓整個P2P網貸行業越來越混亂。一些魚目混珠的“草臺班子”如果只是抱著為自己公司自融資金的意圖還算好的,有些干脆就是詐騙。
2.網貸平臺信息泄露現象嚴重
按照一般的程序和步驟,當借款人在網絡借貸平臺提出借款請求時,網絡借貸平臺會首先要求借款人提供自己的個人信息,網絡借貸平臺因此也就收集和擁有了了大量涉及借款人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的信息資料。而這些在 P2P網貸平臺上所儲存的個人信息一旦被人為的大批量泄露后,由此可能會給貸款人和借款人帶來一系列的麻煩或者是錢物方面的損失。
3.網貸平臺缺少相對應的立法規制
由于P2P網貸平臺屬于新生事物,目前尚無與之配套的相關法律法規來對其進行規范。不僅對于網貸平臺的主體資格審查沒有明確的規定,更對網貸平臺及用戶的權利義務缺少明晰的劃分,使網貸平臺的法律性質受到質疑,甚至影響到了司法機關在產生糾紛時對于責任的認定。
4.網貸平臺監管機制缺失
目前我國 P2P 網絡借貸平臺只要在通信管理、工商以及公安機關網監部門注冊登記,獲得通信管理部門頒發《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和工商行政管理機關的營業執照,一個 P2P 網絡借貸平臺可以正式運營。但是工商部門對網絡借貸平臺的登記進行的是形式審查,只審查網絡借貸平臺提交給它的基本資料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它不會對網絡借貸平臺具體業務進行實質性的審查;而通信管理部門審查的是網絡借貸平臺的言論,審查其中是否有非法言論,因此其只是對言論進行監控。這就造成了監管上的盲區。
1.明確網貸平臺資質要求,設置準入門檻
雖然《暫行辦法》中對于網貸平臺的資質已經有了要求,但在內容上仍不夠具體,對網貸平臺的初始啟動資金仍沒有設置任何門檻,對網貸平臺的從業人員也缺乏基本的行業規制。因此可考慮在新法規中進一步明確網貸平臺的資質要求。對于網貸平臺的初始啟動資金進行規定,考慮到網貸平臺的準金融性質,建議要求在500萬元以上,并對于網貸平臺的相關從業人員參照證券從業人員進行資格考試。網貸平臺從事主要經營業務的工作人員未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不能從事營業活動。
2.完善監管體系,明確監管主體及范圍
鑒于國內 P2P 網絡借貸模式的多樣化, 應明確將銀監會作為網貸平臺的主要監管部門。對于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從利于監管的角度出發,可以考慮取消地方金融辦或讓其與地方人民銀行進行合并,避免地方的金融監管出現“死角”。對其他各監管部門的監管范圍也需要進行細化。如工信部應明確其對網貸平臺的電信業務應進行定期的抽檢活動。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于網貸平臺從業人員定期進行職業資格審查等。
3.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加強監管部門權限
一方面應打破人民銀行對于個人信用記錄的信息壟斷制度,構建一個在銀監會,公安、地方金融監管部門、銀行、工商局等相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合作機制,建立統一的公民個人信用記錄機制,做到全國各地區和各部門聯網,使公民的個人信用信息和記錄能及時更新和匯總,并保證其個人信息安全。
另一方面應加強監管部門——特別是主要監管部門銀監會和地方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權限,在《暫行辦法》中地方金融監管部門對于網貸平臺違反法律規定的處罰力度過小,除3萬元以下的罰款外,并無太多實質性的懲罰措施。
4.建立統一的行業自律組織
對于 P2P 網絡借貸而言,建立全國性的行業協會,構建統一的行業自律要求十分重要。網貸監管部門可以考慮邀請行業內規模較大的幾家網貸平臺帶頭先組織一個行業協會,由協會出面并制訂相關行業規則,并在成立行業協會的時候借鑒參考國外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國內網絡借貸平臺發展的實際情況來制訂符合我國網貸發展和管理的行業規則,在規范平臺運營管理、員工培訓、行業交流、政府溝通等方面作出系統的規定,發揮行業協會的積極作用,從而使國內各個網絡借貸平臺完善自己內部的管理和對風險的控制,改變 P2P 行業現在無序發展的現狀,在受到外部監管的同時,依靠行業協會和自律規則保證自身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林榮琴.論我國P2P線上網絡借貸的法律風險控制[D].中國政法大學,2014.
[2]陳兆航.P2P網貸平臺的法律風險及防范[J].法哲園地,2013.
[3]張菲菲.我國P2P借貸法律問題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