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月琴
(300134 天津商業大學 天津)
在國內司法實踐中,極少出現直接以否認公司法人人格為案由提起訴訟的案件,一般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爭端都發生在買賣合同糾紛之中,并以實體法律關系為案由。在訴訟主體資格的認定上,原告一般為利益受損的債權人以及公共利益的代表者,被告一般為權利濫用人,即該公司的股東、實際操控人。舉證責任的承擔上,“誰主張、誰舉證”為一般原則,一人公司適用舉證責任倒置為例外。但由于原告獲取被告參股或者控制公司的關鍵資料與證據困難,導致在實踐中原告舉證存在很大的障礙,因此在公司法人人格否認訴訟中原告勝訴的案件如鳳毛麟角。
在舉證責任方面,如果被告不是一人公司,則原告要負舉證責任,證明被告存在出于私益,基于股東的便利地位濫用公司獨立性,做出了損害了原告的權益的行為,而相應的證據勢必涉及商業秘密,如調取公司近年的經營情況、會計賬簿、股東會議記錄、股東決議等書證,而原告不是本公司的股東或者管理人員,沒有調查該公司以上資料的權利,因此,原告在舉證責任上舉步維艱。
在舉證責任的劃分上,筆者將其分為兩部分來看,一是難度較小的舉證責任;就公司債權人利益受到損害而言,如果相關公司不能清償公司債權人的到期債務,其債權人的利益自然受到的損害,因此只要公司不能清償公司債權人的到期債務,這本身就是公司債權人利益受到損害的有力證據。同樣比較容易證明的是公司已經失去清償能力以及債權人用盡了常規的法律救濟手段。股東比債權人更清楚最終倒置公司失去清償能力的根本原因;股東對公司沒有建立符合法律規定的會計賬簿制度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追究股東的連帶清償責任,公司債權人應該提供相關的證據,但是如果公司內部會計賬簿模糊不清,公司沒有建立完善的會議制度、存檔備案制度等應該適用舉證責任倒置。
“嚴重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是《公司法》第20條第三款一重要的適用要件。濫用公司獨立性的公司股東以及實際控制人只有在給公司債權人造成嚴重損害的,才承擔連帶責任。何為嚴重損害,我國《公司法》以及相關的司法解釋沒有規定和闡明。
增加損害嚴重性的考量,這里的嚴重性顯然是有利于濫用股東權的股東,而不利于受到損害的債權人,并且這里的嚴重性是相對應的,不同的債權人面對同樣的損害,其影響是不同的。引入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立法本意是遏制股東權的濫用,保護債權人利益,但也可能違背了立法本意。應設計考量損害嚴重性的評判標準,首先就是未得以清償的債權比例這易于操作,便于適用。筆者結合我們公司的實際問題考慮,建議采用未得以清償的債權占此債權人一定時間流動資金的比例考量,達到50%足以影響債權人公司的正常業務往來,可以說就已經嚴重損害了債權人公司的利益;再結合公司債權人的自身狀況,但不能影響到債權人的個人或者家庭的生活。
在責任承擔方面,在濫用股東權利的股東和公司一起承擔連帶責任——對外連帶責任。但在我國公司法學界對這里的連帶責任存在三種不同的主張。有學者認為:公司和股東之間存在著共同的連帶責任。而另有學者認為公司人格已經被否認,根本無法和股東一起承擔清償責任。還有學者說僅對在公司造成不利的范圍內承擔補充責任。根據我國的立法原意,公司必須傾盡所有清償全部債務。只有在公司用盡最后一分錢依然不能清償時,股東必須代為承擔補充的連帶責任,并不是僅僅對公司造成的不利范圍內對公司債權人承擔補充連帶責任,如果造成的損失是可查明的那就應該適用《公司法》第20條第2款的規定。總之,在《公司法》第20條第三款下,股東必須承擔無限的清償責任,但是其責任是補充性的,而且以清償公司未能清償的所有債務為限。
同一公司,不同的股東之間存在著一種連帶責任關系,這種關系主要體現在《公司法》第31條和第94條的規定中,并且這種連帶責任并不是以股東的過錯、過失或者控股為要件的。股東在公司活動中,應該切實履行其監督權、查詢權和投票表決權。所有其他未濫用股東權的股東理應承擔連帶責任。公司發生濫用股東權利,每位股東對此的關聯程度應該是不同的,因為持股的多寡,他們的地位和影響力是不同的,能力范圍也是有限的。股東中首先承擔補充連帶責任的應該是直接濫用股東權的行為人,其次是參與公司管理的股東,最后是其他的股東。并且對于有證據證明曾經明確否定或明確提出改正要求的未參與日常經營管理的股東應該免責。
本文以《公司法》第20條為著眼點,對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進行探析,分析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情況,針對在適用的一些問題上提出建議:舉證責任上,應合理使用舉證責任倒置,才能更好的保護債權人利益;在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判斷上,以未清償債權所占比例和債權人自身情況相結合的標準,增加立法的實操性,減少司法的模糊性;對于股東和公司以及所有股東之間的連帶責任,應該在內部細化落實。根據他們與濫用股東權造成債權人受損害之間的關聯程度有順序有層次的承擔連帶責任,并且存在免除股東責任的情形。最后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也應該采取審慎的態度,明確其適用范圍防止其濫用。
參考文獻:
[1]李耀武.公司法人人格否認的實務研究[M].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8頁.
[2]黃來紀.完善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研究[M].北京:中國民主法治出版社,2012年版.
[3]高旭軍.我國公司人格否認制度的適用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4年版.
[4]何楓.試論法人人格否認制度[J].前沿,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