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 永
(830012 新疆財經大學法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人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黑車”,是指沒有在交通運輸管理部門辦理任何的相關手續、沒有領取營運牌證而以有償服務的形式實施非法運營業務的車輛。
目前,國內各大城市普遍存在著嚴重的“黑車”現象,摩托車、出租車以至于長途客車均不同程度地走進了“黑車”的行列。“黑車”問題較重的前10城市依次是長春、拉薩、西寧、哈爾濱、烏魯木齊、海口、杭州、成都、寧波、南昌。在數量上以私家小臥車為主。
隨著城市人口的不斷增加,現有的公交車輛運力已無法滿足居民的日常出行需求。使“黑車”有機可乘,每逢周末或節假日,城市的公交站臺乘客爆滿,公交車內擁擠不堪,大面積出現了乘客聚集等車現象。部分居民出行時不愿意等候公交車,而是選擇“廉價、便捷”的“黑車”作為出行交通工具。
“黑車”大多為價值低價的轎車、微型面包車等一方面,二手車價格的下降造成購買成本的下降,另一方面,“黑車”不需要繳納各種費用,能壓價競爭與正規車爭搶客源。80%的“黑車”司機都是些無業游民或者下崗工人,他們受企業招工年齡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為了養家糊口、快速賺錢,他們選擇了非法運營的工作。城市和郊區的一些征地拆遷及下崗人員由于缺乏必要的就業技能,處于生活所迫,所以決定購車從事非法運營活動。
在實際得工作中,城市交通運管執法部門對“黑車”的取締難度很大,在對“黑車”運營行為進行取證調查時,不少乘坐“黑車”的乘客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理的支配下不愿意配合,往往使執法部門難以掌握確實充分的證據,導致部分“黑車”司機在長期的非法運營過程中從未受到過懲罰。
“黑車”現象對公共交通和公共安全造成了眾多的危害。嚴重的擠壓了正規出租車的生存空間。“黑車”基于價格上的優勢對出租車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給出租車行業帶來了不穩定因素,侵害了合法出租車司機的權益。
由于“黑車”的駕駛人員在駕車過程中要時刻保持警惕以應對執法部門的檢查,極易分散注意力,影響行車安全,故“黑車”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給居民出行安全帶來巨大隱患。“黑車”內未安裝安全防護隔離板,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受到侵害,甚至為一些不法車主所利用,淪為違法犯罪的工具。近年“黑車”引發的惡性刑事案件時常見于報端,個別“黑車”司機借運送乘客之機,實施搶劫、強奸、盜竊等犯罪活動,嚴重危害乘客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如8·9重慶女大學生搭錯車遇害案件和8.25濟南“黑車”司機強奸案。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凡申請成為出租車駕駛員的都要有三年以上駕齡,并經過相關培訓后取得從業資格。正規出租車司機能夠提供優質周到的服務,具有豐富的應對突發情況經驗;而“黑車”司機往往駕駛技能良莠不齊,甚至是無證駕駛。對于處理突發狀況的反應不一,無法保證乘客的人身安全。合法經營的出租車證照齊全,在運輸管理部門的監督下每三個月就要進行強制性二級維護,車輛狀況有保證,并強制性交納承運人責任險,以最大限度保障乘客的利益。大多數“黑車”未按規定購買保險,車輛性能沒有保障,一旦發生交通事故,乘客雖然可能勝訴,但是如果肇事車輛沒有保險或者保險額度少,而一旦司機沒有經濟能力進行賠償,乘客就無法獲得賠償。
“黑車”外觀沒有統一規范的標識,且存在“車身臟”“闖紅燈”“亂停放”等不文明現象,有的隨意停靠主干道兩側。由于其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往往忽視交通安全、闖紅燈、多拉快跑,造成道路交通秩序混亂,既影響正常的交通秩序,又影響城市的良好形象。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運輸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僅是一部行政法規,規定運管人員查處“黑車”非法運營,須在“黑車”拉載客人時,并要有客,因此,不論是搭乘“順風車”還是“掙外快”,都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但是,該法規沒有賦予執法人員在查處“黑車”時必要的行政強制手段。但在執法過程中,由于執法依據過于簡單籠統,執法人員往往不能據此認定或鑒別“黑車”,因此應盡量細化判別“黑車”的標準,這也是一切“黑車”治理手段的前提和基礎。
在取證過程中,乘客們或是害怕遭到報復而拒絕配合,或是認為檢查耽誤時間匆匆離開,或是覺得作證很麻煩而使用假信息填寫資料,使得事后訴訟舉證困難。
不少群眾還會對“黑車”從業人員的社會弱勢地位予以同情,并認為“黑車”運營既滿足了自己的出行需要,又能夠讓弱勢群體自食其力,應該允許、鼓勵。
執法部門在任務重、工作多和行動力有限方面的沖突使得“打黑”行動一般只能在某個時間集中展開。往往剛抓到一例,其他的“黑車”就會突然之間銷聲匿跡。而“打黑”行動結束后,“黑車”便又“春風吹又生”。此外,“黑車”司機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失地農民或下崗職工,一旦將“黑車”沒收或處以巨額罰款,這些司機們的家庭將喪失生活來源,有可能會導致犯罪率上升,不利于維持社會穩定。
我國多數城市的出租車管理體制實行的是政府特許經營。特許經營提高了出租車運營的成本,導致城市出租車相對其他城市交通工具來說價格較貴。此外,出租車特許制度還對出租車數量實行總量控制,限制了新的主體進入出租車行業。一方面市場對出租車的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總量控制的政策限制了出租車的投放數量,供小于求。因此這種貴且少的城市客運方式也很難滿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因此應盡快推進關于“黑車”治理的立法程序,對“黑車”性質、主管機關的權限、處罰措施以及“黑車”治理中公民相應的權利和義務等問題給予明確的界定。
完善和明確執法主體的職責權限,不僅可以使執法主體有法可依,也可以提高“黑車”處罰的有效性。各相關執法部門要各司其責,加強協調配合,發揮整治合力作用,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之勢。紀檢監察機關做好對行政主管部門等部門治理“黑車”問題的監督工作。
充分利用廣告宣傳、廣播宣傳、開展交通安全圖片展等多種形式,積極開展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增強市民對“黑車”危害性的認識,使他們充分認識到“黑車”存在的隱患,以及乘坐“黑車”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自覺抵制乘坐“黑車”。還應發動合法經營者、廣大群眾和有關部門積極舉報,這樣使人們自覺拒絕“黑車”,主動配合執法工作,形成一種打擊“黑車”的社會氛圍。
政府部門應逐步開放客運市場,實現市場機制與政府調控相結合的辦法壓縮“黑車”生存空間。允許個體與公司平等進入,又可以促進市場競爭,避免發生行政干預下的壟斷。同時應由市場調節出租車總量及出租價格,從而形成市場化的出租行業管理體制。允許個人經營出租車,降低出租車運營的成本,一方面可以增加城市出租車的市場投放數量,解決出租車運力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降低了出租車的乘坐成本,以質優價低的優勢更好地吸引市民,進一步消除“黑車”存在的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正剛,晏秋.整改城市“黑車”問題的剖析與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6):117-118.
[2]廉旭.城市“黑車”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及治理對策[J].公安研究 ,2006(12):53-56.
[3]于帥從.市場角度看對“黑車”的治理[J].江蘇警官學院學報,2009(5).
[4]馮麗.城市出租車經營模式的政府規制問題[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