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丹
(111000 遼寧省遼陽市黨委校 遼寧 遼陽)
不論在什么條件下,人類之間的信息交流是一直存在的。同時,人們只有在對各種信息的收集、使用的過程中才能明確自己的需求,才可以對外部事物做出一定的判斷。但是目前在我國對于個人信息權利保護的法律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這也對加強我國個人信息權利的保護有著重大的意義。
從個人信息的法律層面來看,其最為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對主體的身份做出識別;并且在個人和社會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中,個人信息的內容也在不斷的變化和豐富,例如個人的健康狀況和財產情況都是不斷改變和發展的。
此外從自然人的個人信息的主體方面來說,自然人這一屬性是極為突出的,在這方面不同國家的法律對此規定存在著較大差異。但是筆者認為,無論是從其內容來說,還是從保護范圍來說,自然人和法人之間都存在著很大程度的差異,所以法人并不適合作為個人信息的主體。
同時個人信息擁有不同類型的價值和功能,所以對于個人信息的保護來說,就要靠不同的法律來實現。
從個人信息的法律性質方面來看,其性質也是多方面的。在這之中,權利基礎方面的個人信息就受到《民法》的保護,而且這也已經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在具體的個人權利基礎上,個人信息權包括人格權、名譽權以及隱私權等;此外不能忽略的是個人信息也具備一定的財產屬性,這一屬性主要受個人信息的商品化影響,具體表現在出售或非法占有他人的個人信息,以獲得利潤的行為,這主要屬于對個人信息的二次開發和使用。
在當代,對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法律規定中,還沒有明確對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其在法律層面中的位置還沒有確立,這就導致在很大程度上對于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不能及時的體現;除此之外,法律上對于個人信息的財產屬性的規定仍舊比較匱乏,針對一些個人信息受到侵害的有關規定方面還比較模糊,所以就必須要對個人信息權的法律保護方面進行明確,切實加強對個人信息的法律保護。對個人信息進行法律保護不僅僅時代發展必然趨勢,同時也是在信息時代發展貿易和合作的必要舉措。
與具備一定規模的組織和機構相比,個人處于非常弱小的地位,所以從立法方面出發加強對個人信息權的保護是必不可少的。由于從某種程度而言,個人信息具備不同的價值和功能,所以對于個人信息權的保護工作,不僅僅要從民事責任出發完善其立法,同時也要兼顧其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的方面。首先,2016年,我國有關部門通過了《刑法修正案九》,其中對于主體的內容和范圍做出了補充和發展,由以往的特殊主體構成犯罪向著普通主體也可以構成犯罪方面轉變,完善了《刑法》的相關規定。但是《刑法修正案九》還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之處,那就是沒有對個人信息權侵犯的“情節嚴重”做出明確的規定和劃分,容易導致在實際中的裁量結果不一致。其次,必須要出臺一部專門且完善的立法,加強對個人信息權的全面保護。
雖然對于個人信息權在法律上的保護做出了一定的補充說明,但是僅僅靠立法是不能完全杜絕個人信息侵權事件的發生的,同時也要加強社會各個行業的自律性,才可以切實保障個人的信息權不受侵犯。
因為收集和利用個人信息的主體就是社會上的各個行業,所以制訂各個行業本身的內部規則,往往更容易得到各個行業內部人員的支持和認真執行;其次,不同行業根據自身的標準制訂的規范和準則更具有專業性,更加適合本行業的執行和發展;此外相對于立法而言,行業自律的相關規定和規范制訂和更新更為靈活,能夠及時契合時代的發展。
對于廣大的人民群眾來說,信息化的發展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它在帶來方便、快捷地提供服務的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而且,目前國內個人信息權方面的法律保護還沒有健全,所以個人就必須通過提高自我防范意識來及時避免個人信息侵權事件的發生。這就要求我們個人要注重自我保護,基本了解和掌握防止個人信息泄露的方法和技能,同時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防止無意識泄露自身信息的情況發生;同時如果發現個人信息發生泄露甚至由于非法的利用造成嚴重的后果時,一定要及時進行維權。
國家要組建相關的執法監督部門,使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第三方部門,對個人信息法及其有關方面的實施和執行進行監督和管理。目前國際上的很多國家都在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同時,設立了相關的第三方監督部門,我們可以借鑒他國這方面的經驗進行一定程度的利用和發展,這可以有效保障其法律的實施與推行。筆者認為,我國可以借鑒他國相關經驗,注重法律移植的本土化問題,完善第三方制度,加強執法機構建設。
總而言之,對我國來說,個人信息權相關的法律建立和健全工作必須要及時提上日程,同時,要綜合考慮個人信息全方面的屬性以及其主體的范圍,進行相關法律的建立和健全工作。希望通過本文對于個人信息權法律保護方面的研究和分析可以對我國有關方面出臺相關的法律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進而促進我國立法方面的完善,為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貢獻一份屬于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鑫.大數據時代的消費者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研究[D].青海民族大學,2016.
[2]宋朋陽.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權法律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6.
[3]劉汶政.P2P網絡借貸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16.
[4]韓坤.個人信息權的民法保護[D].河南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