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紅
(230601 安徽公共資源交易集團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押金作為一種有效的擔保方式,屬于契約自由的范圍,法律基本上不對之作正面的規制。現實中,押金主要適用于以下方面:
(1)租賃合同,尤其是房屋租賃合同。全國人大1995年1月通過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并無禁止性規定,其具體的運作方式大多屬于房屋出租方的格式條款,按照目前的市場慣例,房屋押金的支付形式為押一付三、押二付三或押二付四。押金一般都抵作租金或退還給承租方。這里的押金是為了防范承租人對房屋及其附屬設施的破壞。
(2)醫療合同。患者在辦理住院手續時,總被要求向院方交納一定數額的住院押金,這部分押金通常抵作住院費,是為了防范患者對其主債務——醫療費用的不交納而收取的。
(3)物業裝修押金。為防范業主或裝修公司在裝修過程中對小區公共利益的破壞,由物業公司收取的擔保費用。目前,我國法律、行政法規對之未作規定,只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門制定的一些行政規定對此有所涉及,如廈門市物價局制定的《廈門市物業管理服務收費辦法》。
(4)逾期包裝物押金。指企業銷售貨物向對方收取的包裝物押金,目的是促使購貨方及早退回包裝物,以便周轉使用。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取得的逾期包裝物押金收入征收企業所得稅問題的通知》中,將企業逾期包裝物押金確認為收入,依法計征企業所得稅。
在這些純民事領域,法律一般是將押金收取、使用和管理的諸多細節問題委之于當事人的約定,只是在很有限的場合,才會予以規制。
押金所擔保的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這樣的:收取押金方負有約定或法定的先履行義務,另一方,即押金的交納方則負有約定或法定的后履行義務,先履行義務一方出于防范后履行義務一方不履行的風險,從而以一定數額的金錢來督促后履行一方義務的履行,若后履行義務一方未合理履約,押金通常被用來彌補先履行義務一方的損失,或用于法律規定的用途。這只是押金制度靜態描繪,押金制度的核心是押金所有權是否移轉和何時移轉這一動態問題,它是押金的使用,押金利息的歸屬與使用等若干問題的前置性基礎。
由于押金的標的——金錢,本身具有占有權和所有權不可分離的屬性,所以有學者依此便認為押金的所有權在一方交付之時就已經轉移,這種觀點只是單純地以金錢,這一押金制度的標的,為整個押金制度的考量標準,似有不妥。因為這樣忽視了押金的現實實踐和其所擔保領域的不同類型。且從法理上看,一方交付押金時,所有權不移轉的制度設計是優于所有權移轉的。
1.法律發展的重心——社會實踐的積累
第一,在私法領域,以逾期包裝物押金為例,對于逾期未收回的包裝物而沒收的押金,扣除應交增值稅后的差額,作為其他業務收入。我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十條也規定:“企業收取的包裝物押金,凡逾期未返還買方的,應確認為收入,依法計征企業所得稅。”這些均反映出:押金在交付時,所有權并未轉移,只是在交付一方的后履行義務未履行,即包裝物逾期未返還時,才轉化為“收入”,所有權發生移轉。
第二,在公法領域,押金的交付方式具體分為兩種:一種是行政部門、事業單位收繳,并代為保管押金;一種是被管制者自己設專戶存儲。第一種是較為普遍的情形,例如,在地質災害防治保證金方面,大同市規定:“市縣(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保證金的收繳,使用和監督管理”。另外,像旅行社質量保證金、企業安全生產風險抵押金等也有類似的規定。所有權并沒有移轉。“發票保證金”方面,所有權在納稅人未按期繳銷發票時,就會被稅務部門按“其他罰沒收入”科目繳入國庫。這種“懲罰性”在一些所擔保數額較小,或收取方不是明顯為了彌補損失而只是為了維護某種秩序的場合下,是很有必要的。也符合押金制度的一般實踐和人們的法觀念。在第二種情況下,即在被管制者自己設專戶存儲押金的情況下,押金的所有權并無移轉的空間,只是其使用權被凍結住了,成了一種“備用金”。
2.所有權移轉與否的法理分析
在法理的層面上,所有權與占有權不分,本應同時移轉,但在實踐中,押金時常因“專款專用”的限定而特定化,致使其占有權和所有權存在了權能分離的可能。其實,問題的關鍵不是在于所有權在交付時是否移轉,而是所有權在交付一方違約時是否移轉。前一個問題,在私法領域,收取押金方一般會記在“其他應付款”上,不予動用;在公法領域,法律明確所有權由交納方保留的目的,更多的是一種“明示”的作用。即明確預告行政機關,押金是不能夠恣意動用的。對于后一個問題,則在法律沒有相反規定的前提下,所有權當然移轉。這是押金制度督促和懲罰作用得以發揮的保障。在“礦山保證金”上,法律之所以沒有規定所有權的移轉,是因為其懲戒性在此特定的擔保領域,即使不移轉所有權也可得以有效地發揮。
在私法領域,由于押金合同一對一的性質和押金本身只能具有補償性的稟賦,且履約期限較短的原因,法律一般不會干涉其使用問題。但在公法因素的介入下,合同具有了一對多的性質,押金也具有了懲罰性的空間,且履約期限具有不確定性和長期性。這時就顯露出大量的押金利息和填補損失后多余的懲罰性押金的使用問題。用途取決于押金所擔保的領域,比如在圖書館辦證押金領域,對押金可以合理串用,“所謂合理串用,是指串用的項目有財政預算作保障,只是預算執行的原因使撥款暫時沒有到位。”
大部分領域這種合理的使用只是處于一種應然狀態,在實然的現實層面上,押金則作為“其他應付款”而長期掛賬,利息則作為“收入”而投入運營。其實,引入一種獎勵機制是其使用的最合理用途,這也是一種對懲罰性機制的良好的平衡。這時,除了消極的防范作用之外,押金制度又增加了新的功能,即正面的引導功能。兩種作用形成合力,更能使押金交付方的行為符合押金收取方和公共利益的要求。
參考文獻:
[1]王蕓.涉外擔保的國際私法問題研究[D].復旦大學,2009.
[2]劉文美.我國涉外擔保的法律問題研究[D].中山大學,2012.
[3]趙潞.涉外保證合同法律適用的實證分析研究[J].西昌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6,28(2):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