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
(100088 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 北京)
占有的性質在理論上的爭論,也影響到立法。基于主流觀點的差異,不同國家在立法上也又不同的規定,例如德國、瑞士民法典明確規定占有為一種事實,日本、意大利等國民法典均明確規定占有是一種權利。然而,無論是從事實的角度還是從權利的角度來規定占有,占有在法律上的地位其實并無不同。因為這兩種立法例均是賦予占有這種事實(或者說權利)以一定的法律效果并予以法律保護,使得占有人可以享受占有所產生之利益。一旦占有被非法剝奪或者受到妨害時,占有人都可以行使公力乃至自力救濟權。
筆者傾向于認為占有是一種事實,而非權利。首先,不管是不是有權占有,都必須有占有的狀態存在,顯然這是一種事實,而非權利。其次,占有存在的制度價值就在于對社會財產秩序現狀的保護,而非對所有權的保護。即使是無權占有,也不受其他非法行為的侵害。最后,有學者認為把占有規定為權利,能夠更好地保護占有。筆者認為,即使不把占有規定為一種權利,只要在立法上對占有規定相應的保護就能實現這樣的立法目的,完全沒有必要硬把占有規定為權利。
占有制度最重要的功能在于維護財產的占有秩序,防止任何人侵奪或妨害占有,從而維護社會財產秩序和穩定。占有制度反映的是國家和社會對安全和穩定的需要。占有一旦存在,就應當受到尊重和保護,任何人都不得以私力改變占有的現狀。即使是非法占有和無權占有,也應當受到占有制度的保護。除了國家機關可以依法剝奪占有人的占有之外,任何人不得沒收、侵奪占有人占有的財產。因此,即使是贓物,在情況查實和司法機關采取措施之前,任何人都不得任意侵奪現占有人的占有,以維護社會經濟秩序的和平與穩定。
就動產而言,占有具有公信力。除非有相反的證據,法律就推定實際占有動產的人對該動產享有真實的權利。在日耳曼法上之所以保護占有就因為占有是權利的外衣,占有的交付是動產物權變動的公示方法,是使物權變動具有對抗力的必要手段。動產物權的變動一經占有交付的公示,即使該動產的真實權利狀態與占有所表彰的權利狀態不相符,也應當首先按照占有所表彰的狀態處理,之后真正的權利人再通過物權請求權的行使來恢復對物的占有。物權法中的善意取得制度正是以占有的權利推定效力為前提的。
占有人基于對物的實際的占有,在一定條件下還可能升格為權利。例如對無主物的先占,拾得他人拋棄的物品,拾得人可基于先占而取得拋棄物的所有權,此為權利的原始取得?;诔浞职l揮物的價值的考慮,法律許可占有人在占有期間可對物進行一定的使用、收益。法律的終極目的不是保護事實,而是保護權利,尤其是私法,保護的是私權利,所以應當賦予占有這一客觀事實經過一段時間發展成為所有權的效力。
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將占有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以占有人的意思為準,可以把占有分為自主占有和他主占有;以占有人在事實上是否直接占有特定物為標準,可以把占有分為直接占有和間接占有;以占有是否依據本權為標準,可以把占有分為有權占有與無權占有,以占有的方法為標準,可以把占有分為公然占有和隱秘占有。其中對無權占有依占有人的主觀心理狀態的不同,可以把無權占有分為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梢哉f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是占有制度研究的重中之重。
要想對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有更好的理解,首先就必須了解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有權占有和無權占有的分類是以是否依據本權為標準的。所謂本權就是指基于法律上的原因,可對物進行占有的權利,如所有權、地上權、典權、質權、留置權等。有權占有就是指基于本權的占有,如典權人在典權期間內對典物的占有,地上權人依地上權對土地的占有;無權占有是指無本權的占有,如拾得人對遺失物的占有。有權占有與無權占區別的意義在于:有權占有人可以拒絕他人行使本權,反之,遇本權人請求返還占有物的,無權占有人負有返還的義務。換言之,占有物返還請求權只能針對無權占有人;另外,作為留置權要件的占有,僅限于有權占有。
善意占有與惡意占有是依據占有人不同的主觀心理態度所作的分類。善意占有,指誤認為自己有占有的權利,且無任何懷疑而進行的占有,如張小三繼承其父張老三遺留的摩托車一輛,但卻并不知道該車實為張老三生前從其好友李四處借用的,那么張小三的占有即為善意占有;反之,惡意占有是指明知道自己沒有占有的權利,或者對沒有占有的權利有所懷疑卻仍然進行的占有,如王五在大街上拾得金戒指一枚并據為己有,即為惡意占有。關于惡意占有,許多人往往望文生義,錯誤地理解這一概念。
在司法實踐中,惡意與善意的區分還存在著如何認定的問題。就這一點而言,通常在立法上采取善意推定的方式解決。如規定,對占有人,推定其為以所有之意思,善意、和平及公然占有。
占有的推定可以分為占有的狀態推定和占有的權利推定:
法律設立占有推定制度,免除其舉證責任,主要內容包括:①無權占有與有權占有不明時,除有相反證據證明外,推定為有權占有。②無權占有,包括善意占有和惡意占有,除有相反證據證明外,推定善意占有。③占有人有無過失不明時,推定為無過失的占有。④和平、公然占有的相關事實不明時,推定為和平占有、公然占有。
占有的權利推定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占有人在占有物上行使的權利,推定其合法有此權利,占有人無需承擔舉證責任。②占有的權利推定原則上以動產為限,未登記的不動產物權準用之。③占有的權利推定只有消極的效力,占有人不得利用該推定作為其行使權利的證明。如占有人不得僅僅依該推定而請求為所有權的登記。
參考文獻:
[1]王利明.關于我國物權法制訂中的若干疑難問題的探討(下)[J].政法論壇:中國政法大學學報,1995(6):48-56.
[2]梁慧星.制定中國物權法的若干問題[J].法學研究,2000(4):3-18.
[3]司孝威.關于占有與權利關系的若干探析[D].中國政法大學,2008.
[4]張喻忻.傳統法律文化中的物權法占有制度探析[J].河北法學 ,2010,28(3):116-120.
[5]李小博.對物權法中占有制度若干問題的探析[J].商場現代化 ,2013(2):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