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 燦
(056001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人民法院 河北 邯鄲)
通常的破產案件,標的都在幾百萬元以上,如果企業管理規范,管理人依債務人的賬目、財稅報表、審計報告、債權人申報材料,對債務人的財產狀況基本可以調查清楚。只要管理人對上述材料進行審查,與債務人的法定代表人、股東、財務管理人員、職工代表核實后,破產企業的財產狀況基本一覽無余,不需要再做大量的調查工作。
但對于管理混亂、賬目不清、報表不明的企業,管理人則無法履職。此類企業雖有賬目、報表等材料,但由于長期存在偷稅、漏稅,稅務報表長期虧損,但實際贏利的企業;長期用金融機構以外的社會資金、高利息的民間資本運轉,這些賬目根本體現不出企業的財產全貌,僅是企業固定資產、材料等物化形式。而真正的資金,在企業賬戶往來少之又少,絕大部分現金存入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或他們的家屬、財會人員個人賬戶。對外資金往來亦從個人賬戶轉入轉出。要想掌握企業財產全貌,特別是要到銀行調取資金往來業務及流水等,這是管理人根本做不到的。因為,根據政策和相關法規的規定,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僅向法院、檢察院(含軍隊檢察機關)、公安(含國家全部機關、軍隊保衛部門)、監獄、海關、稅務、審計機關、監察機關、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證券管理機關提供協助查詢等義務。作為管理人的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審計事務所等,從政策和法律層面不享有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查詢之權利,也就無法掌握企業或企業法定代表人、股東等關聯人員的資金流向,造成管理人事實上不可能真正全面、完整掌握企業財產狀況。
按照《企業破產法》第四十八條的規定,除勞動債權不需要申報、由管理人調查后列清單公示外,其他債權均需在法院確定的債權申報期限內向管理人申報。也就是說,所有能體現債權存在、發生、變化的證據材料均提交給管理人,而不是法院。債權的真實性、合法性,也應當由管理人審查、負責。但是,囿于管理人業務水平、思維方式,加之有些企業申請破產即為管理人操縱完成(如申請破產清算前成立清算組的),管理人和企業的目標一致,對有些問題債權并不剔除,債務人、債權人認可,法院、其他債權人無從知悉申報材料,很可能使虛假債權獲得確認。
部分債權人以具有強制執行內容的公證書、法院生效判決書、調解書為依據申報債權,按現有法律規定,上述文書是有效證據,其確認的事實是應當直接采信的,但是在破產案件中,如此認定,就有可能弄假成真。僅憑管理人審查,無法對這些文書做出否定,更無權做出否定。
家族式企業,往往成立的公司不止一個,而且各家庭成員分屬兩個或幾個不同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但各公司之間財務卻并非完全獨立。通常關聯公司之間財產、資金往來頻繁,甲公司的債務,卻由乙公司進行了償還;甲公司出資購買的設備、車輛、房屋等動產、不動產卻登記在乙公司名下,甚至登記在股東個人名下。此種情況下,僅通過登記機關出具的物權憑證確定物權,雖然在法律上沒錯,但在事實上卻可能造成企業財產流失,減少債權人的受償比例,損害債權的合法權益。因此,必然要查清購置資金來源,才可以確定債務人的出資情況,從而追回財產。
《企業破產法》之所以設立管理人制度,目的就是讓管理人負起責任,將法院從“運動員”的身份中解脫出來,使其成為真正的“裁判員”,如果大量的調查工作需要法院來完成,一來與立法目的相悖,再則也使管理人制度形同虛設,管理人難以承擔起應當承擔的責任。因此,從立法的角度,應當修改現行《企業破產法》。
從立法角度講,由于《企業破產法》的規定原則性較強,較為宏觀,對許多具體問題的處理缺乏可操作性的規范指導。建議對《企業破產法》第二十五條、五十七條進行立法修改。管理人調查債務人財產、審查債權過程中需要有關機關、人員協助的,特別是需要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協助查詢,進行立法授權。規定管理人可直接向銀行等金融機構、有關人員調查,有關機關和個人必須配合。或者,規定由法院向管理人發出調查令或委托調查函,管理人可持法院的調查令或委托調查函向有關機關、個人進行調查,效力等同于人民法院調查取證。這也與《企業破產法》及破產資產管理人制度相適應。
對于生效的公證文書、仲裁文書、法院的生效調解書、判決書,如果出現瑕疵或錯誤,如何糾正,法律已有規定。但如果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串通形成的虛假債權,通過公證、仲裁、訴訟程序變成的“合法”債權,雙方當事人不會提起再審,其他債權人不知情況,法院也很難發現錯誤。但在破產案件審理中核實債權時,卻很容易發現。
從司法視角看,債務人財產的調查、債權的審查應當由管理人進行,但法院作為案件承辦單位,亦應進行必要的監督、指導、支持。對于債權人申報的材料,應當要求債權人同時向管理人報一式兩份,一份由管理人留存,以備其他債權人查閱,另一份由管理人報法院備查。對于有義務提供證據的單位和個人,在拒不配合管理人調查,或管理人持法院調查令或委托調查函進行調查時亦拒不協助的,人民法院可按妨害民事訴訟進行制裁,為管理人更好地行使職權、履行義務提供司法保障。
參考文獻:
[1]張鳳翔.企業破產案件中涉擔保債權問題的處理[J].人民司法 ,2013(7):10-13.
[2]顏桂芝.當前審理企業破產案件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法律適用 ,2003(12):45-46.
[3]劉貴祥,尹小立.當前審理企業破產案件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法律適用 ,200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