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志國
(030500 交城縣人社局 山西 呂梁)
改革開放以來,一支新型的勞動力量涌現出來,在經濟建設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他們就是農民工。他們背井離鄉,進入各大城市、進入各個企業工廠,分布在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和各個行業,用他們辛勤的勞動,為城市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創造著各種各樣的商品,創造著中國的現在和美好的未來。盡管農民工為經濟建設及改革開放的成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歷史和社會原因,中國農民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弱勢群體,從農民中走出來的農民工,由于自身的技能及文化素質等方面的因素,更是處于社會的最底層,得到的依然是城市人的輕視和社會的忽視,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依然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一是在就業問題方面,雖然當今社會對農民進城市就業的限制條件已經放松,但是,農民工由于自身文化素質不高,了解的信息較少,再加上市場二元分割,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合同率低下,監管不到位等原因,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事件經常發生。這樣,農民工的正當合法權益就難以得到保障,沒有辦法享受到與城市員工同樣的各項權益和社會福利。二是社會保障方面,對于城鎮職工而言,只要成為某個單位的員工,這個單位就會按照《勞動法》的規定為其交納養老金、工傷保險金等,但是對于進城務工的農民工而言,基本不可能享受到這樣的社會保障。一方面由于農民工戶口在農村,他們沒有辦法享受到與城市居民同樣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醫療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障。此外,由于某些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卻對安全管理方面忽視,產生了不少不安全隱患,再加上農民工的安全保護意識缺乏,最終導致工傷事故時有發生。發生工傷事故后,很多城市農民工看病支出絕大部分是自費,用人單位為他們支付的很少。
另一方面,由于農民工身份受限,難以享受社會福利與社會救助。我國雖然已經全面推行戶籍制度改革,取消城鄉二元戶籍制度,但是很多農民工還是不滿足享受城鎮福利與救濟的有關“條件”。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在住房、工資福利以及其他補助等方面還存在明顯差別。他們的社會救助方面的狀況更是令人擔憂,僅僅只有一小部分農民工可以享受到單位提供的救助,而且只要離開單位,救助就會隨之解除。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將進入城鎮,這些人的醫療、工傷、傷病都需要保障,再過幾十年,這些人都會陸續進入退休年齡,進入老年階段。如果現在還做不好相應的安排與保障,這些進入老年階段的農民工將沒有足夠的保障,他們的老年生活將會面臨嚴峻的挑戰,社會壓力也會倍增。因此,盡快建立起農民工各項社會保障來避免風險是非常必要的,否則發展的成果人人共享就成為一句空話。
三是在勞資關系上,農民工始終處于弱勢地位,侵犯其勞動權益的現象依然非常嚴重。雖然法律規定,用工企業和勞動者必須簽訂勞動合同,但是一些私營企業為了減少責任,把農民工當作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勞動工具,甚至不愿簽訂勞動合同。很多調查資料表明,雖然大部分私營企業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但是很多合同都是由企業方制定的,合同形式和簽訂程序都不規范。勞動者只是在合同文本上簽上自己的名字,根本沒有協商的機會。而且很多農民工并不懂得《勞動法》的具體內容,更不了解應該享受哪些權利。而且,大多數農民工手中也沒有保留勞動合同文本,一旦出現了勞動爭執,勞動者維起權來時間周期長,很難討回公道,勞動者可能采取過激行為,于是勞資矛盾就會轉化成農民工與政府的矛盾,因此,解決農民工的權益問題就顯得刻不容緩。
一是加快戶籍制度改革。雖然我國的戶籍制度改革早已啟動,但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為農民工提供同等的社會福利。因此,加快推動戶籍改革尤為重要,要在義務教育、就業培訓、職業教育、低保、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盡快實現同等對待,最終實現“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以合法穩定住所和合法穩定職業為戶口遷移基本條件、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為基本形式,城鄉統一、以人為本、科學高效、規范有序的新型戶籍制度。”[1]
二是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勞動執法。首先制定專門統一的《農民工權益保護法》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國家相關部門能盡快出臺完善的法律。此外,勞動監察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執法力度,明確監督主體的職責和權限,及時處理勞動爭議案件和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并加大處罰力度。落實好多部門聯合懲戒和誠信黑名單制度,推高用工單位的違法成本。
三是加強宣傳教育。相關部門應該走進各企業單位,調查各企事業單位的安全勞動意識,檢查各單位的勞動安全保障措施,對存在問題的企業及時引導,在執法過程中大力宣傳《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動員媒體力量,利用報刊、電視、顯示屏、微信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力量,讓越來越多的農民工了解勞動保障方面的相關法律知識以及自身應享受的相關合法權益,讓他們了解怎樣運用法律武器來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盵2]在農民工權益保護的問題上,我們應該以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指導,為農民工提供一個公平自由的社會環境,使他們能夠真正融入社會,這不僅是維護農民工權益的有效途徑,更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公安部副部長黃明答記者問資料.
[2]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黨建
讀物出版社,2017年10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