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言
(123000 彰武縣委黨校 遼寧 阜新)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縣社會經濟的發展,法治建設邁上了新臺階,農村依法治理工作成效明顯。一是近年來普法活動的持續有效開展,“法律進鄉村”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廣大農民的法律意識、維權意識、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基層干部依法決策、依法辦事、依法管理的能力不斷提高。二是村民自治組織體系進一步健全,普遍實行了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務公開、民主理財得到廣泛推行,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機制不斷優化。三是以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為主的法律服務網絡基本形成,農村法律保障工作水平不斷提高,農村的執法司法環境、社會治理環境不斷改善,農村社會總體保持安全、和諧、穩定。但與城市法治建設相比較、與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相比較,農村法治建設總體仍然薄弱,有的方面還嚴重滯后,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部分農民法治意識、法治觀念仍然淡薄。據調查了解,在農村普法、學法有很大難度,很多村屯成為普法的“死角”和“盲區”,群眾很少接受法律觀念的灌輸和熏陶,普遍存在“講人情、講關系”的思想,“遇事找人”成為習慣。很多農民不清楚自己享有哪些合法權益,當自身合法權益遭到侵害時,不知道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而由小糾紛演變成大案件、民事糾紛演變為刑事犯罪的也時有發生。
二是用法難和執法難并存。“用法難”,主要是不懂法和用不起法。一方面一些農村基層干部不學法、不懂法,法律知識缺乏,法律素質偏低,存在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而普通群眾的法律意識淡薄、用法意愿低,往往信官不信法、信權不信法。另一方面,由于用法律維權程序多、耗時長、費用高,群眾無法及時獲取有效的法律幫助,形成“有法難用”的困局。“執法難”則主要是受長期以來形成的“法不責眾”思想的影響,在極少數地方抗法現象時有發生,行政執法、司法執行難以順利落實。
三是信訪不信法。農村信訪人往往寄望于通過領導干預爭取利益最大化,有的討價要價越來越高。有些上訪群眾有極端化傾向,甚至丟下農活纏訪、鬧訪或在敏感時期集訪,影響社會和諧穩定,影響農村法治建設。
四是封建迷信活動仍然存在。有些地區老百姓文化素質不高,打著宗教的幌子,從事封建迷信活動,還有一些邪教組織在農村地區時有活動,對法治農村建設造成負面影響。
五是部分農村仍然存在著宗法觀念。有的一些邊遠農村依靠家族勢力、宗族勢力左右農村局面的現象仍然存在。比如,在處理糾紛的過程中,不是求助于法律,而是依賴家族的力量來解決問題。
一是農村經濟社會結構深刻的變化對法治建設構成新的挑戰。隨著城鎮化的加速,大量農民進城,而從目前的農村人口結構來看,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面臨許多生產、生活甚至生存的難題。特別是進城的農民工,雖然在經濟上得到了當地承認,但政治上并沒有完全融入,其選舉權、被選舉權無形之中被剝奪。從農村經濟結構來看,產業形態包括了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經營方式既有國有、又有集體、也有個體私營,一些公司制、股權化、股份合作化進入農村,已經形成了城鄉互動、行業互聯。
二是農村基層組織比較薄弱。村干部后備隊伍匱乏,一些地方班子成員嚴重老化,缺乏公信力、號召力、凝聚力,也缺乏執行力,既無動力也無能力實行村民自治,還停留在傳統的管理模式上,面對紛繁復雜、變化迅速的農村社會環境,缺乏應對挑戰的能力。
三是農村法律服務體系不夠健全。當前,執法和法律服務存在重城市、輕農村的狀況,廣大農村普遍缺少法律服務機構和人員。經濟越是落后的地方,執法力量越弱,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向基層延伸越不夠,無法適應廣大農民的法律需求。
一是切實加大農村學法、普法的力度,增強農民群眾的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要從農村實際出發,加強和改進學法、普法的手段和方式,找準“切入點”,選準“結合點”,大力推進“法律進鄉村”,讓各項法律真正走進基層、走進農戶,培養出大批尊法、學法、懂法、守法的新型農村干部,培育出信法、學法、用法、守法的新型農民。
二是完善農村法律服務體系,滿足農村法律服務的基本需求。加強農村司法所、法律服務所、人民調解組織建設,健全法律援助制度機制,推進法律援助進村、法律顧問進村,有效實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降低群眾用法成本,讓法律的服務功能、保障功能得到充分發揮,最大限度滿足農村法律服務的基本需求。
三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高農村依法自治水平。選準、選好帶頭人,增強村“兩委”班子公信力、執行力,把村民委員會建成村民自己的組織,保障好、維護好農民自主管理農村事務的民主權利。把法治農村建設納入新農村建設重要內容,切實轉變農村治理的觀念和方式,發揮好村規民約作用,真正還權于民,把村民自治落到實處。
四是加大執法監督力度,推動農村各方面工作納入法制化軌道。加大現有農業法律法規執行和實施力度,促進農村發展,保護農民權益,推動農村依法治理。同時還要建立和完善權責明確、運行規范、保障有力的農村行政執法體制,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農業行政執法隊伍,保證各項涉農法律嚴格執行和涉農法律問題的迅速合理解決。
參考文獻:
[1]趙元功,宋秉斌.江西省農村法制建設的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6(31):309-310.
[2]張建萌,張建峰.淺析我國農村法治建設存在的問題及"依法治村"的對策建議[J].法制博覽,2016(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