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濤
(061000 滄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河北 滄州)
首先,從其概念表述來看,墊付責任的產生具有依附屬性,是依附于侵權行為人直接賠償義務的代負責任,是侵權行為本人無力賠償時,墊付責任人代替侵權行為人先行賠償受害人的責任類型;其次,墊付責任的確定并不符合責任自負的原理,更多是基于社會利益平衡的考慮,在受害人、侵權行為人、與侵權行為有特定關系人之間利益沖突時的利益取舍。故墊付責任是一種典型的橫平責任;最后,墊付責任人不是直接的侵權行為責任人,對侵權行為的發生沒有過錯,故基于公允的角度,法律規定,墊付責任只有在法律中明確規定的前提下才可以適用,墊付責任主體必須有法律明文規定,只有法律明文規定的與侵權行為人有特定關系的人,如撫養人、保險人等才可以作為墊付責任主體,法官不能隨意擴大其適用的范圍及適用對象。故墊付責任是一種法定責任。
正如上面所講,墊付責任具有代付的屬性,墊付人非直接的義務主體,而是基于侵權行為人的賠償義務所衍生的義務,那么墊付責任承擔必須以侵權行為人對侵權行為承擔損害后果為前提。也就是講,只有在確認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之后,賠償權利人才能請求墊付人承擔墊付責任。應當賦予墊付責任人的先訴抗辯權,只有在對其侵權行為人索賠無法實現或者很難實現的時候,才能請求墊付責任人承擔。賠償權利人無權單獨對墊付責任人提起訴訟,而應該要求其作為共同被告一起參加訴訟。
墊付責任的承擔遵守責任法定原則,也就是說,只有在法律明文規定的場合,才能作為追究責任和確定責任范圍和程度的依據,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法官無權自由裁量。目前,我國有關墊付責任主要散見于《民通意見》《侵權責任法》《民事訴訟法》中,具體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撫養人的墊付責任
《民通意見》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二款規定:行為人致人損害時年滿十八周歲的,應當由本人承擔民事責任;沒有經濟收入的,由扶養人墊付;墊付有困難的,也可以判決或者調解延期給付。審判實踐中,在校高學生、大學生及社會閑散的青年侵權非常多,這類人尚未獨立生活,沒有經濟收入,侵權之后沒有償付能力,被害人的損失無法得到彌補,法律基于對受害人權益的考慮,要求撫養人承擔墊付責任,緩解被扶養人賠償不能的窘境。
2.保險公司和交通事故社會救助資金管理機構的墊付責任
《侵權責任法》中有關墊付責任的規定主要有兩種情形:一是機動車被盜竊、搶劫及搶奪情況下保險公司的墊付責任,該法第五十二條規定:盜竊、搶劫或者搶奪的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的,由盜竊人、搶劫人或者搶奪人承擔賠償責任。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墊付搶救費用的,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交通事故發生后,一般由保險公司在強制險限額內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在機動車被盜竊、搶劫或者搶奪的場合,因事故的發生,盜竊、搶劫、搶奪人故意行為導致的,是最終的責任主體,故保險公司有權在強制險責任限額內予以追償;二是交通事故責任人逃逸情況下保險公司或者交通事故社會救助資金管理機構的墊付責任。該法第五十三條規定:機動車駕駛人發生交通事故后逃逸,該機動車參加強制保險的,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予以賠償;機動車不明或者該機動車未參加強制保險,需要支付被侵權人人身傷亡的搶救、喪葬等費用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墊付后,其管理機構有權向交通事故責任人追償。在交通肇事者逃逸的場合,肇事人的逃逸往往使得被害人得不到及時的救治,法律規定此種情形下由保險公司或者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機構墊付費用,以此緩解被害人無錢醫治的困境,但是肇事人畢竟是最終的責任主體,上述單位在墊付后可以依法向其追償。
3.民事訴訟中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當事人或者法院的先行墊付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四條規定:證人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必要費用以及誤工損失,由敗訴一方當事人負擔。當事人申請證人作證的,由該當事人先行墊付;當事人沒有申請,人民法院通知證人作證的,由人民法院先行墊付。雖然證人具有法定的出庭作證義務,但是證人出庭畢竟是為了證明他人的案件事實,因履行出庭作證義務而產生的交通費、住宿費等費用要證人自行承擔有失公允,故法律規定證人作證的補償費用由不主動履行義務而引發訴訟的敗訴人承擔。但是證人出庭費用畢竟要在法院判決前先行發生,申請證人出庭作證的當事人或者通知證人出庭作證的法院就應當墊付該費用,待判決生效后要求敗訴人償付。
雖然墊付責任人并非侵權行為的直接義務主體,但墊付責任是一種法定責任,法律明文規定特定關系人應當承擔墊付責任的場合,墊付責任人應當無條件承擔,而非依自己意愿選擇是否承擔墊付責任。在侵權之訴中,如果賠償權利人只對侵權責任人提起訴訟,主審法官應當充分考慮侵權責任人的賠償能力,在必要情況下,主動釋明賠償權利人將墊付責任人列為共同被告或者依職權追加墊付責任人作為共同被告。如果法院庭審后判決墊付人承擔墊付責任,墊付人應當代替侵權行為人先行賠付,不得拒絕。如果判決生效后墊付責任人沒有主動履行墊付責任,其地位等同于不履行義務的敗訴當事人。賠償權利人可以依法院生效裁判文書申請強制執行。對于那些具有履行能力而拒絕履行的墊付責任人,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使用拘留、罰款等強制措施敦促其履行。
參考文獻:
[1]張曉軍.析墊付責任[J].法律適用,1999.
[2]李明發.墊付責任的立法選擇研究[C].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2008年年會.2008.
[3]洪彩霞.責任競合時當事人的適用法律選擇權探討[D].南京大學,2006.
[4]趙文艷.侵權行為墊付責任的系統反思——兼論法律倫理的便利性選擇[C].全國法院學術討論會.2008.